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汕头

创新科技引领汕头农业高质量发展路

两块相邻试验田中,左边由无人机播种、右边则由“直播机”播种。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位于汕头潮阳区关埠镇圆丰村顺杰农业合作社的一块农田旁,工作人员正为一台名为“直播机”的农用机械做下田前的最后一次检查。这个高科技的“直播机”,在半小时内就可播种6亩多农田,比手工播种效率提高至少30倍。

  这是汕头市以高科技手段推动高质量农业发展的缩影。当前,“质量兴农”已成为农业工作的主旋律,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也把2018年定为“农业质量年”。

  在高质量农业的道路上,新型农业技术的运用,是助力高质量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这其中,高科技农业器械的应用,则是新型农业技术运用最为直观的体现。更为高效的耕作方式的出现,正意味着汕头农业在高质量农业上的有益探索。

比起人工播种,使用“直播机”播种效率可提高30多倍。

  “直播机”比人工提高30多倍效率 

  一眼看过去,出现在潮阳区关埠镇圆丰村顺杰农业合作社农田旁的“直播机”就像是一台拖着十几个塑料斗的四轮车。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小心将泡发好的稻种倒进这些塑料斗里。而这台机器之所以被称为“直播机”,玄机也正是在这些塑料斗中。

  原来,每个塑料斗下都有一根小小的链条。机器一开动,这些小链条就会随之转动,处在塑料斗内的稻种,则会在这些链条的带动下,或三粒、或五粒的播散下来。

  调试完毕后,这台“直播机”开始下田工作,随着机器前行,稻种被均匀撒下,不到半小时,一块面积6亩多农田的播种工作宣告结束。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一个星期后,这些稻种将开始出苗并将茁壮成长,最终流向大家的餐桌。

  “这个设备我已经使用了3年时间。”马镇顺是圆丰村顺杰农业合作社的董事长,也是汕头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虽然整个设备看似简单,却能够提高30多倍效率。“以前雇人插秧,一个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最多能插2亩地的秧。用上‘直播机’后,一台机器一天最多能播70亩田。”马镇顺说。

  对于马镇顺来说,“直播机”的出现,还意味着他在播种这一环节中能够节省一笔投入。在“直播机”出现前,马镇顺也尝试过使用一些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播种技术,例如插秧机。但相比于“直播机”,插秧机不仅不能节省工序,而且还需要配备与插秧机相配套的秧盘,一个秧盘就要8元,按照马镇顺的种植规模,一次播种他就得使用掉上万个秧盘。

两台无人机加挂专用的播种外挂装置后,在田里飞了一圈,就将稻种均匀撒在田中。

  省内首次使用无人机播种

  就在离马镇顺这块农田不远的地方,一种比“直播机”更加新型的播种机械在汕头市锦沣农业合作社的农田里被使用——同样采用直播的方式,两台无人机在加挂专用的播种外挂装置后,在田里飞了一圈,就将稻种均匀撒在了锦沣农业合作社老板林宋文的田里。

  汕头市农业局辖下汕头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张育灵告诉记者,这是广东省内首次使用无人机对农田进行播种。据林宋文介绍,无人机播种的效率与“直播机”相仿,但在操作上较为便捷,一定程度上无人机可以做到自动巡航。

  据了解,此次在汕头试飞的播种无人机,来自于珠海一个名为羽人农业航空的高科技农业器械公司。公司副总蔡秀琼介绍,羽人农业航空公司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相关农业的飞行器技术。

  如今,在农业飞行器技术上,羽人农业航空已经实现了无人机喷洒农药和撒颗粒肥、农业粉剂等技术,通过挂载不同的外挂装置,整个种植的过程都能通过无人机进行,省人工、速度快。2年前,林宋文就在汕头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推荐下接触了该公司,并尝试使用无人机对田间作物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一个飞手、两个助手,仅需3个人就能对好几块田进行作业,效率高,关键还安全,人躲得远远的,身上不会沾染农药。”

  在张育灵看来,无论是“直播机”还是无人机,都是目前科技含量较高的播种方式。而提高效率,只是它们在农业种植上的一个显著好处。关键是在提高效率之余,它还简化了播种这一工作的工序。

  据介绍,传统农业中的春播,从选种到将秧苗插入田中,至少还要经过泡种、育苗这两道工序,无论是哪道工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除此之外,采用这种高科技种植方式,还能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较之传统的插秧,“直播”出来种子密度更高,而且,“除了省下一笔秧盘的费用外,看不见的人工工资其实能省下更多。”张育灵说。

  管理是发展高质量农业的关键

  对于发展高质量农业,除了应用高科技节省人力、提升效率,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提升和注重?

  对此,不管是马镇顺还是林宋文,都向记者反复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他们都认为,在新型农业机械不断提高耕种效率的今天,若想农业高质量化,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

  “就拿眼前的水稻播种来说,我们看见机器‘直播’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但更应该看见‘直播’背后,我们在管理上作出的努力。”林宋文说。

  他向记者解释:一块需要机器“直播”的农田,必须在先期将其整平,“整”出适应机器的土壤。在播种后,还需要工作人员不间断地对这块地进行巡视,避免老鼠、田螺等田间生物对种子的破坏。“直播”对土壤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种子被撒在土壤表层,土壤不能太过潮湿,就是让种子感到缺水而向下伸展根须,以达到让秧苗稳固生长的目的。但也不能让土壤太干,影响种子生长,所以要不时用“跑马水”对土壤进行浇灌,这同时又对农田周边的水利工程提出了要求……

  与此同时,林宋文也认为,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对土壤的管理将愈发被简化,“比如说巡视田地这一工作,将来就有可能被监控设备所取代,现在监控可以对人脸进行识别,对老鼠这些田间生物的识别,肯定也不在话下。”

  在马镇顺的合作社,则有着一整套先进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将对他的作物进行模式化的管理。

  “我们合作社有各种农机设备100多套,大型拖拉机有十几台,联合收割机有3台,谷物烘干机9套,碾米机也有1台,植保设备一大批。”马镇顺说,从农作物被种到田里的那一刻,后续就有一整套相应的模式来对作物进行管理,直到农作物被加工成产品走向市场。

  除此之外,马镇顺还建立了名为“潮顺”的大米品牌。马镇顺认为,拥有品牌,也是当今农业走向高质量化的一个必备环节。“拥有品牌后,我们还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合作社里面及周边的农户提供服务。”马镇顺告诉记者,在2015年的时候,“潮顺”就为合作社员承包的1.2万亩水稻及周边的1500多户农户的水稻生产提供专业服务,覆盖了潮阳、潮南两个区,作业服务面积共有5万多亩。

  科技化机械和专业化团队将成未来趋势

  “高科技化的农用器械发展,将是农业走向高质量化的必由之路。”张育灵说。

  在张育灵看来,像汕头实行的无人机播种在全省尚属首次,这也意味着政府、农户与科技公司之间的一次合作及探索,一方面让农户享受到了高科技的福利,另一方面,科技公司也能从一次次的试验中获取数据,从而对产品进行修正和更新,而政府也能从这一合作中获取经验,找寻模式。

  蔡秀琼则认为,除了科技化机械外,专业化的农业团队,也将是未来农业高质量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较于传统农户的耕作方式,这些专业化的农业团队将在农艺、工序甚至农药的使用上,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建议。这样将使得农户产出的产品拥有更好的品质,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化的循环。

  采访时记者看见,在科技化机械方面,林宋文在锦沣合作社内专门拿出相邻的两块田地,分别使用“直播机”和无人机进行播种,准备在作物长成时,对比两块田的收成,核算成本,找出最优的收益比;而马镇顺的“潮顺”,则已经开始向周边农户提供服务,再进一步,就能建立团队。

  “在高质量农业这条路上,汕头将敢闯敢试,积极探索。”张育灵说。

  “人才难招观念难改”是最大困难

  不过,目前汕头在进军高质量农业的路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记者在走访中见到,在离马镇顺圆丰村农田不到200米的马路边,有一块不到3亩的田地中,当地村民仍然在用牛拉犁的方式翻土,与马镇顺田中的“直播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张育灵看来,这也正是汕头农业走向高质量化道路上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些年轻农户、种粮大户已经早早用上了机械化的耕作方式,甚至在机械的使用上已经更新了几代,但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户仍然在坚持使用传统模式进行耕种。

  “这是观念的问题,其实通过这么多年的机械化耕种,数据早就能说明问题,使用机械化耕种更加节省成本、提高产量,但有些农户的观念仍然不能转变。”张育灵告诉记者,每年汕头市机械研究所及汕头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都会在高科技农机及农业机械化上举行宣传活动,但在一些种植土地面积较小或者年纪较大的农户身上却收效甚微。

  张育灵认为,要让这些农户逐步接受机械化,尚需一个过程。“根据这些年农机化发展情况来看,情况还是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至少在收割这一环节上,绝大多数农户都选用了机械化的方式,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省时省力。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宣传,总会有结果。”张育灵说。

  而从马镇顺和林宋文这些种粮大户的角度来看,汕头农业甚至全国的农业正在陷入农业人才难招的困境。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到田里来干活,导致我们招工的成本越来越高。仅仅插秧这一个环节,10年前每人每天200块都有人干,现在每人每天500块大家都不愿意来。”林宋文说,“而且,现在招的工越来越大龄化,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才愿意到地里来。我现在人手很缺,只能拉着儿子一起下地。”与林宋文相似,马镇顺的3个儿子也跟着他奔波在田间地头。

  但马镇顺和林宋文都相信,在农业向高质量化发展的道路上,农机、农具也将越来越高科技化,旧一代的农民必将被拥有强健体魄、掌握更多技术知识的新一代年轻农民所取代,而到彼时,“人难招”的困境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