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汕尾

为了272户村民的脱贫梦——汕尾陆丰市古寨村扶贫纪实

  广东汕尾陆丰市陂洋镇古寨村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自明朝中期起,为躲避战火,不断有中原百姓迁入并按姓氏聚居,形成了“古寨十八姓”的传统。后为防御盗匪,村民团结起来用黄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造108面寨墙自我保护,至今仍有留存,安稳如磐。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信奉雍烈娘娘,视其为舍身为民、慈悲博爱、和睦包容精神的化身,自清乾隆40年至今,村民每年举办庙会、每十年举行祭祀,这一民俗活动还被列入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个古老而偏僻的山村,四海为家的“客家人”耕种繁衍生息,亦有人远出家门经商务工,但却始终未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曾经,全村只有一条过境公路,每逢下雨天,村间小路泥泞不堪,没有路灯的夜晚漆黑一片,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不少人仍住着危房,至2016年全村近1万人口中有1315人身处贫困。

  如今,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古寨这个“省级贫困村”在短短三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要从两位“60后”驻村扶贫干部说起。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走进古寨村,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道路两边是中国结路灯,两层以上的“小洋楼”随处可见,灯光篮球场、户外健身场、文化戏台一应俱全,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学习室即将竣工……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美丽乡村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1.jpg

  “村里大变样,扶贫工作队的贡献最大!”一见到记者,古寨村党支部书记谢德清就激动地说。他口中的扶贫工作队,其实只由两人组成,一个是来自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番禺边检站的扶贫第一书记屈官富,一个是来自天河边检站的扶贫工作队员廖佰明。2016年6月,经过层层选拔,二人被总站派驻到古寨村开展扶贫攻坚。

2.jpg

  村里来了两个省城干部,但村民们似乎并不关心。刚到村里,屈官富和廖佰明就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和“怀疑的眼光”。不少村民心存质疑:就凭两个外地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就能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吗?有的村干部甚至认为他们只是来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经初步摸排,古寨村有272户贫困户,这在整个陂洋镇是最多的,且各有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

  面对重重困难,年近五旬的“第一书记”屈官富没有打退堂鼓,他早已做好了“三年攻坚”的准备。为了建立村民对他们的信任,两位农家子弟白天找农户,晚上找乡贤,天天连轴转。上任一个月里,屈官富和廖佰明就走遍了古寨村所属的9个自然村,累计驱车3000余公里、步行400公里,鞋子磨破了六七双。对村镇两级提供的数百名贫困名单逐一入户核查,全面收集贫困户及其家庭成员户口、社保、医保、教育、就业等各项信息。

  经过不懈努力,村民们终于慢慢放下成见,打开心结,向他们反映村路没有路灯、农民外出打工难、村小学破旧失修等民生诉求。屈官富和廖佰明一一记录在册,事后及时向“娘家”广州边检总站及有关单位反馈,积极争取资金和支持,并逐项予以解决。

3.jpg

  “扶贫工作队没来多久,就给我们解决了第一件大事。”村民口中说的“大事”,就是为村里4.6公里主路安装140盏高杆路灯,让村民告别“夜里抹黑出门”的窘况。

  夜间村道亮堂了,村民心里乐开了花。村民谢为德告诉记者,路灯直通家门口,曾是他们期盼多年的愿望,没想到在扶贫工作组入驻的短短几个月里就实现了。

  造血扶贫解决就业难题

  精准扶贫需要找准贫困的原因,而在古寨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错综复杂。古寨村地处山区,距离陆丰市区40公里,村民长年以种植水稻、荔枝、菠萝等农产品谋生。村主任郑猛告诉记者,就拿村民种植最多的荔枝来说,因为近些年来收购价格一直很低,一年下来卖的钱,刨去成本,常常赚不到什么钱,还有很多都烂在了地里。“荔枝要雇人摘,现在人工费都很高,可能最后卖的钱,还不够人工费。”郑猛说。

  通过逐户走访贫困户,屈官富和廖佰明认识到,古寨村的“硬伤”在于没有任何集体经济,缺乏“造血”功能。如何制订好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地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综合施策、同向发力,让扶贫举措浇花浇到根上,才是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2017年9月起,在扶贫工作队的多方争取下,古寨村开创性地发展了一大“造血”项目——利用广东省扶贫开发资金参股投资陆丰市产业园、陆丰市甲子自来水公司、陆丰市产业园邻里中心等一系列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并参与镇政府主导产业合作社,既保证资金使用安全,也给古寨村带来了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今,古寨村的贫困户每口人每年都能获得501元的项目分红收益。

4.jpg

  屈官富向记者介绍,有的贫困户需要保障性兜底、政策性帮扶和社会救助。例如曾清妹一家,夫妻两人、长子均身患残疾,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劳作务工,家中唯一健全的女儿还在读书。过去,他们一家四口挤在一间漏雨的破旧老房子里。而如今,这间老房子成了母子俩的“小作坊”,身材羸弱、口齿不清的母子俩正在老房子里埋头做手工塑料花,做好的成品已堆成一个小山头,虽然每件成品只能赚几分钱,但身体残疾的她们仍在坚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的新希望。一家人现已搬进一栋占地100余平方米的全新小楼,卧室里安装了空调,楼顶还建了个小阁楼。这是在去年扶贫攻坚危房改造工程中,曾清妹一家用申请到的4.5万元危房改造款改造的。

  “一家四口,虽然有三个残疾人,但她们都很勤劳,也非常懂得珍惜和感恩。”屈官富感慨道。瘦弱的曾清妹笑着朝扶贫工作队打招呼,身旁的老房子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四面贵人相照应,八方财宝进门庭。”

5.jpg

  像曾清妹一家住进新房子的并非少数。2018年,扶贫工作队多方联系市、镇住建部门,实时跟进落实住房改造资金和工程,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48户危房改造。不仅如此,古寨村符合条件的45名无劳动力贫困户已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1315名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城乡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教育扶贫燃起古寨新希望

6.jpg

  走进村民温晒玉的家,这个有些年头的小楼房在水泥路边上并不起眼,客厅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但温晒玉一看到扶贫工作组便喜上眉梢,说起自己的三个儿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温晒玉是一位单亲妈妈,独自培养了三名大学生。长子2011年考上广东石油大学,次子、三子2016年同时考上广东白云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她靠向亲友借钱和银行借贷供孩子上学,生活非常艰苦。

  两年前入户走访时,寒门子弟出身的屈官富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向广州边检总站反映。总站迅速发动广大民警捐款,每年资助每名大学生5000元学费,直到他们顺利毕业。如今,温晒玉的长子已在东莞有稳定工作,等到明年其次子和三子毕业参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质的改观。

  “感谢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我求学道路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更加安心成长成才……”“将来我也会像帮助我的未曾谋面的警察一样帮助他人,让这份爱延续……”去年8月,古寨村多名贫困大学生向该总站寄来感谢信,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感激之心和发奋学习、反哺社会的抱负。

7.jpg

  近两年,扶贫工作队通过开展“教育创强”活动,帮助古寨小学改善教学环境。“250套新课桌椅、3套多媒体教学设备、1间图书阅览室……”说起扶贫工作队对古寨小学的帮扶,教导处主任吴利火如数家珍。二年级数学老师林佩霞还现场演示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安装在讲台推拉黑板的背后,老师课前做好PPT,便可实现图文声像多媒体教学。“这套设备,我们现在已经运用在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等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都更好了。”林佩霞说。

8.jpg

9.jpg

  5月10日,广州边检总站将选派新的扶贫工作队,意味着屈官富和廖佰明的三年扶贫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临走前,他们向组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72户贫困户1315人中,已有261户1262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96%,337人顺利就业,占有劳动力贫困人口的49%。二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被表彰为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廖佰明也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驻村第一年,不到50岁的屈官富黑发变白头,三年来,屈官富无数次缺席陪伴身患癌症的岳父岳母,廖佰明的妻子一人操持家务,生病住院也无人陪伴。也许这三年,更需要他们相扶相持的是亲人,但为了古寨村272户村民的脱贫梦,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5月13日,在屈官富的传帮带下,广州边检总站选派的新一届扶贫工作队擂响新的冲锋号角,坚决保证剩余的11户53人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