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汕尾

盘活红色文化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汕尾海丰县立项红色项目14个,累计总投资约25亿元

  革命老区汕尾海丰县,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海丰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英雄的鲜血。这里有“一门七英烈”的红色故事,有开创“中国土地革命先河”的豪迈,这里是中国农民运动先导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彭湃同志的家乡,周恩来、彭湃、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杨其珊等一大批革命先辈也在海陆丰大地留下了革命的足迹……这些宝贵的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潜藏的巨大力量。

  如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海丰县坚持红色引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以“红色+党建”;“红色+旅游发展”;“红色+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盘活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

  空心村变成网红村

  远处绵延的青山与近处的农田交相辉映,整洁的沥青马路与村中的古井小巷相映成趣,楼房整齐,墙壁洁净,巷陌干净,里面空气清新,当初冬的暖阳洒向大地的时候,汕尾市海丰县新山村迎来了今天第一批入村参观的游客。

  新山村是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宣传发动农民运动的起源地,涌现过“一门七英烈”、“父子三烈士”等广为传颂的感人事迹。全村总面积4000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目前500户,2600多人,劳动力人口约1450人。

  新山村以前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也是海丰县远近闻名的空心村,村里的青年人都外出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发展主体严重缺位。

  新山村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挖掘红色资源,结合红色革命主题教育,打造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的新山村就像一块正在开垦的土地,发展前景无限。”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介绍,通过探索“红色+旅游发展”做法,利用本地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古色乡风等资源优势,勾画出发展多元经济蓝图,以“党建+”模式推进,以“旅游+”扩展,扶贫扶志扶技结合,聚沙成塔实现规模效应,这个曾经沦为“空心村”的地方,迎来万千宾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近几年,新山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村庄雨污分流系统、红色文化长街、大塘休闲景区、外墙立面粉刷等项目工程建设,改造了整村自来水管网、供电、电信、电视线路,设置了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标志标识。在此基础上,村里还依托红色资源,加大红色故址保护利用力度,完成了农会旧址(义平社)、部分烈士故居的修缮,推出了集民宿、农家乐、红色教育于一体的适合团队游客的特色文旅服务项目。

  游客多了,服务业发展也跟上来了。一大批乡村土菜馆、民宿旅店、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去年,新山村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7900多万元。

  环境焕然一新文旅产业起步

  汕尾市共有617处革命遗址,海丰县就占了332处,超过一半。这些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作为海陆丰革命老区的海丰,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守护红色阵地,着力推动弘扬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走前列,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把红色文化注入海丰的蓝天绿水青山,以红色旅游吸引人,以生态、风情旅游留住人,形成红、绿、蓝“三色”(红色——革命遗址,绿色——生态环境,蓝色——滨海风情)有机结合的旅游新品牌。”南都记者从海丰县委宣传部了解到,海丰县里精心策划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荐新山村、莲花村委评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承办了首届广东(汕尾)红色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打造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和彭湃烈士故居为重点、红色文化街为主体的网红旅游线路,一批红色村成为旅游新热点、亮丽风景线。

  自2018年取材海丰的大型红色题材电视连续剧《彭湃》在央视播出后。海丰县加大对红色革命史料挖掘整理力度,在推出研究成果的同时,创新用非遗文化形式演绎红色文化,精心打造“不朽丰碑·红色华章”大型红色故事汇。白字戏《彭湃之母》、西秦戏《马援伏波》《留取丹心照汗青》唱响南粤大地,好评如潮。红色经典歌曲《奔向海陆丰》在当地耳熟能详,画作《支援苏维埃》、“革命老区·红色印记”大型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如火如荼,深入人心。

  走进海丰县,红宫红场、红色文化街区、红色研学基地等特色地标让人有移步换景之感。“以‘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工作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分期分批对全县红色革命资源普查成果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修缮和展陈提升,为全县全域推进红色村建设打好基础、积累经验。”海丰县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余俊冰介绍,海丰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贺龙、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海陆丰地区战斗过。如今,在红宫红场增设了“胜利会师”“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等三组大型群体雕塑,还通过对沿街景观的重塑与改造,把红宫红场周边路段打造成为集地标观景、文化品牌、市民活动、城市形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红色经典景区,营造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浓厚氛围。

  红色资源拓宽产业发展

  2018年以来,海丰县立项的红色项目14个,累计总投资约25亿元,还成立了广东省首个县级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这几年,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目前我们的接待能力还不够,村里只有几家经营民宿和农家乐,游客大多是一日游。”村里的农家乐经营户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村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能进一步完善,为新山村留住游客。“希望游客不仅仅是来逛一逛,还多买一买,吃一吃,留下来住一晚,也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新山村村民的愿望也正是整个海丰县接下来努力的方向。根据《汕尾市红色资源整体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海丰县正在策划以红色旅游为媒,穿珠成链打造以红宫红场、彭湃故居、新山村、坡平村、东尾村等为主要节点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史红色旅游线路和以黄羌林场朝面山红二师师部旧址等为主要节点的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挺进海丰战斗史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穿珠成链的特色“红道”。以新山、坡平等省定“红色村”扛旗引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将红色游、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滨海游、古驿道游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红色+”“生态+”“绿色+”等一批红色主题乡村,形成更多的红色网红打卡点。

  “要想办法打造参与型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度,让游客来到农家、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着重突出地方农村特色,创建城市外的世外桃源,使游客感到清新舒适、远离喧嚣。”余俊冰说,县里正在创新投资开发机制上下功夫,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

  目前,一个以“乡村旅游、禅茶体验、山野休闲、温泉养生”为特色的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正在谋划之中,海丰县方面介绍,全县将启动全域红色村建设,并把散落在各乡村的人文景观、革命遗址串联成线,保护性地开发建设红色、绿色、古色和土色高度融合的“红色+生态+民俗+康养”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大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将海丰县打造成集自然山川、生态园林、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