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深圳

龙岗吉华 扶贫点亮贫困村新颜

从“一村一品”到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从危房改造到新农村建设面貌一新

在龙岗区吉华街道帮扶下,海丰县河中村村容村貌换新颜,村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受访单位供图

  广西百色靖西市吞盘乡渠怀村、禄峒镇大院村,广东海丰县河中村、江西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等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蝶变,柑橘种植、桑蚕养殖、油茶种植、袁隆平水稻种植等一个个扶贫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昔日贫困落后的省定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兴旺的新农村。

  从“一村一品”到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从劳动技能培训到提供岗位就业,从危房改造到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积极响应新时期精准扶贫号召,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摸索出内生式、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模式,精准帮扶工作结出硕果。

  截至目前,吞盘乡共脱贫1179户4144人,剩余87户22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5%;禄峒镇共脱贫4215户17633人,剩余232户7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1%;吉潭镇共脱贫6974户25391人,剩余19户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6%;河中村共脱贫48户177人,已实现全部脱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谱写担当与责任,为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吉华力量”。

  兴产业

  实施14个产业扶贫项目 辐射9个村

  产业扶贫做对头,脱贫致富有奔头。吉华街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紧盯帮扶所在地脚下的土地,立足本土特色资源,在青山绿水中寻找致富“金钥匙”,摸索出“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商会+贫困户+订单”“产业+消费+教育”等一系列产业扶贫新模式,在荒野地上经营出一片片脱贫致富的“希望田野”。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吉华街道产业扶贫思路逐渐清晰。在靖西市吞盘乡结对帮扶村,桑叶、柑橘、油茶等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在靖西市禄峒镇,建立大院村扶贫车间、小瑞村小蚕供育室等,前者引入半劳动力手工产业,带动留守劳动力增收致富,后者预计年产小蚕1500张,带动周边村种植桑苗4500亩;在江西寻乌县吉潭镇,面积达40亩的上车村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30万元;在海丰县河中村21户贫困户种植袁隆平超级水稻161亩,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在对口帮扶海丰县城东镇河中村,扶贫协作百色靖西市吞盘乡、禄峒镇,协作支援江西寻乌县吉潭镇的过程中,吉华街道扶贫工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在帮扶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个,辐射9个帮扶村,带动有能力有意愿贫困户脱贫致富,朝着小康生活奋力奔跑。

  “兴办产业是‘造血’式扶贫,于当地而言是开流活源、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吉华街道深刻认识到,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前提。为了确保帮扶项目可持续发展,吉华街道积极发动辖区商会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同时利用扶贫济困日不断筹集帮扶资金,推动帮扶项目焕发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巩固产业帮扶和就业扶贫成果。吉华街道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依托商会资源优势,强力推动消费扶贫,以产业帮扶带动就业扶贫。其中,金晋集团在百色投资4亿元建设西南地区超大的智慧化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现代农业产销体系创新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了3000亩“圳品”芒果基地,直接带动当地贫困农户3000多户超3万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以消费扶贫推动教育扶贫,开展“粤桂相连,圳品相牵”果树认购爱心助学活动,改善百色地区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

  强思想

  对贫困学子开展“一对一”文化帮扶

  “要让贫困户就业,扶志扶智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这是吉华街道驻海丰县河中村干部谢俊敏在扶贫工作中的深刻体会。为了消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近年来,吉华街道扶贫工作组通过思想帮扶、产业带动就业、建设扶贫车间、设立保洁员公益岗位、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带动贫困户干起来。

  提供就业、增加收入只是一般措施,要想打破贫困代际传播困局,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接受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彻底脱贫。为此,吉华街道积极做好春秋两季教育补助金发放,对贫困地区学子开展“一对一”结对文化帮扶,定期网上结对学习辅导,定期上心理辅导课,并开展慰问活动为他们送上书籍、文具、牛奶等物资。

  吉华街道的扶志、扶智更是注意从“跟”上抓起。帮扶地区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工作,留下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教育和生活条件艰苦,关爱贫困户留守儿童也成为吉华街道帮扶工作的重点。去年吉华街道组织河中村21名留守儿童来深参加夏令营活动,与吉华爱心家庭结对共度3日。一位初三中途辍学的女学生深受感触,在活动结束后主动重返校园。

  补齐帮扶地区的精神短板后,这些地区的群众文体生活也活跃起来。白天,老人们聚在村中的老年协会看电视、打牌、聊天,甚至还能享受到新购置的按摩椅。夜晚,在吞盘乡、禄峒镇、河中村的新建广场,一支支由群众组建的舞蹈队伍,把广场填满,喜悦的音乐让四面环山沉寂的贫困村,摇身变成了载歌载舞的新农村。

  美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步伐

  在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中,吉华街道力争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全域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攻坚战,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漫步在海丰县城东镇河中村,河堤中流水潺潺,堤上绿树成荫,清新美丽。绵延几公里的水泥村道宽敞开阔,明亮的路灯在路两边高高立起,公园、厕所、晒谷场、篮球场、公共服务站、卫生站等公共基础设施,令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在4年前,河中村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不要说基础设施欠缺,就连村道都没有铺上水泥,一到下雨天,小路总是泥泞难走。

  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靖西市吞盘乡和禄峒镇同样旧貌换新颜。从2019年开始,吉华街道加快这里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步伐,产业路、村道亮化,排水渠、蓄水池等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同时推动住房、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不断提档升级,使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说起美丽乡村的变化,吞盘乡渠怀村村民喜笑颜开,“在吉华街道的帮扶下,村里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和盼头。”

  在定点帮扶之初,河中村的不少贫困户还住在墙壁开裂、逢雨必漏的破旧老屋中。为了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吉华街道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多方出力筹资改造农村危房。2016年至今,吉华街道完成河中村帮扶地区建档立卡农村危房改造9户,申报危房改造补贴资金27.4万元,危房数据实现“清零”。

  基础公共设施日渐完善,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文明好习惯、形成社会好风气的美好愿景在昔日的贫困村里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