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深圳

深圳大鹏:山海有情,无问西东

帮扶地区双双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交出亮丽答卷

河源市源城区坪围村重点发展无花果种植。 受访者供图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驱车从205国道前往河源市源城区坪围村,一条种满粉色“紫荆花”的水泥路成了全村的“门面担当”。沿着这条被命名为“美丽乡村道路”的村道驱车而入,两旁绿树成行,处处洋溢着无限的希望。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由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帮扶的坪围村榜上有名,与同样由新区帮扶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烈村委会一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同时巴马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覃家旺(壮族)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大鹏新区帮扶的两地,双双获奖,这并非偶然,荣誉的背后也凝结了大鹏新区扶贫工作者的付出。山海有情,无问西东。回首这场脱贫攻坚战,大鹏新区一批批扶贫工作者跨越山海,与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道深挖穷根,扶志扶智激发当地内生动力,创新举措开展东西部产业协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了靓丽的脱贫攻坚“答卷”。

  摸透村情▶▷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2021年春节,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多地花市都有所变化,面对8万株兰花的滞销,大鹏新区扶贫工作组及坪围村委的党员干部齐齐上阵。作为扶贫队长的刘志坚更是坚守到午夜,连夜装载。为节省物流成本,刘志坚还用个人小轿车一趟一趟地在坪围及大鹏之间往返,充当起了“送货小哥”。

  作为党员,就是心里要装着贫困户。虽然五年驻村扶贫,长期远离深圳的经历,让刘志坚一提到家人就眼圈发红,但一想到村里的贫困户们,他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村民们也把这些扶贫干部当成村里人、自己人。“有工资有补贴,我都搞不清楚,都是刘队告诉我咯,具体是多少要等我看下‘明白卡’。”在坪围村党群服务中心公益岗位工作的杨光明及妻子一提到“刘队”,脸上就露出笑容。原来,刘志坚和同事为脱贫户制作了“明白卡”,让脱贫户的收入情况“一目了解”。

  要真脱贫,就必须要发展,要产业造血。2016年,大鹏新区在坪围村开展帮扶工作,为摸透村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刘志坚,带着同事们在坪围村跑,坪围村土壤类型、酸碱度及近年降雨量等数据信手拈来,变成“土专家”,还像一个“创业者”一样,积极汇报沟通、征求专家意见,再带专家、领导一同回村调研考察……

  大鹏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也感染了村干部和工作人员。坪围村支部书记李远通说,扶贫干部们有时候会和村干部讨论到凌晨1时—2时,“扶贫干部和我们村干部自费驱车1000多公里去浙江金华考察农业种植和光伏发电项目,我们和扶贫干部们经过考察后决定发展农业养殖和生态休闲业,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我也带头种植无花果,依托支部的公信力,引导贫困户加入,从而带动增收。”

  如今,坪围村重点发展无花果和兰花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近两年无花果项目收益35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还建成一座2772平方米的兰花温室大棚,在2021年春节上市销售,获得收入近15万元。

  坪围村是大鹏新区重视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脱贫攻坚的缩影。除了坪围村,在上村村,工作组配合当地党委充分利用本村的红色资源,推动家风家训文化馆建设,打造红色旅游景区,2019年入选“广东省文化旅游村”;源城区陂角村党支部由“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变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引进春沐源小镇项目,总投资200亿,已在2021年元月对外运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直重视扶贫工作,相关负责人每年多次赴两地互访,并召开联席会议。2020年,新区就召开6次新区党工委会议、管委会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协作工作。

  大鹏新区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深入实施党建扶贫,重视加强贫困村班子建设,发挥农村党组织和驻村第一书记领导作用,强化党员致富带富牵引力,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巴马涌现了不少党建扶贫案例:弄烈村在大鹏新区的帮扶下,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思路更加明晰,全村核桃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成为巴马县“百亩核桃种植基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的甲篆镇百马村坡纳屯,更是以“党建+旅游扶贫”方式成为中组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现场会的参观点……“每次到巴马,我都会被巴马当地党员干部所感染,也能切身感受到当地的变化。这也反过来让我觉得更要努力把工作做好。”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对口办)党组书记、局长段晓伟说。

  深挖穷根▶▷

  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迸发

  在高围村,“南澳小道”的故事村里人都知道:贫困户王金春家境贫寒,儿子2016年刚刚考上大学,经济更加拮据。但这家人不等不靠,“虽然也知道村里来了深圳扶贫干部,但他从不主动要求帮助,儿子为攒学费,去邻近的工业区打暑期工,一周只回一次家。”当时驻村工作队队长黄伟杰说,了解情况后,扶贫工作组资助了学费,帮助申请助学金,而且修筑一条水泥路改善其家及附近村民的出行环境,命名为“南澳小道”,“我们加大力度去帮扶那些不等不靠,努力自力更生的贫困户,希望树立起榜样。”

  在巴马,贫困户廖的领家里,墙上贴着的AAA级信用户标识非常引人注目。这里面蕴含着扶智、扶志的“大鹏密码”,是大鹏新区在巴马克服“等靠要”思想,建设“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推动脱贫的一大举措。

  “扶贫扶智,除了做思想工作,制度激励效果更佳。”巴马县委常委、扶贫干部林健表示,该体系由深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可根据农户各方面的综合信用信息,评出农户的信用分数和六个信用等级,等级越高,在用工、贷款等方面越有优势,“通过信用体系,我们建立起‘评分越高信用等级越高,越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的正向激励机制,贫困群众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了。”

  要激发当地贫困民众的内生动力,就必须深挖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蕴育“希望之花”。大鹏新区大力推进民生建设,特别是从教育、医疗下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儿童精准营养改善项目和地中海贫血防治项目;投入资金推动两地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与当地学校建立帮扶关系,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培育两地的“希望之花”。

  经过努力,源城、巴马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整体面貌发生巨变。自开展对口工作以来,源城区5个省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平均从4.85万元增加到119.6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从7266元增加至23191元,327户917名贫困户大幅超过省定标准全部出列;巴马县57个贫困村、6516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5.5%降至0,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259元增加到10241元,满分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考核。源城、巴马两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极大提升,为接下来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里的生活,我们有信心。”巴马县凤凰乡易地搬迁安置点,韦玉生73平方米的新家就位于安置点的5栋,利用处于十字路口的便利,他开了一家小店,“2017年开始营业,营收不错。”

  从孩子们的笑脸能感受到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内生力量。“叔叔好、阿姨好”,在深圳巴马第五幼儿园,孩子们看到笔者一行人,纷纷热情地打招呼。该园园长表示,这是由新区援建的、巴马标准最高的巴马第五幼儿园,孩子主要来自附近扶贫搬迁安置区,去年该园刚开时,很多孩子见到外人都是怯生生的,“我们硬件和软件很多都学习借鉴了大鹏的幼儿园,现在孩子们健康活泼、有礼貌。”

  在源城,“青年回乡”现象也反映出两地内生动力进一步迸发。“以前年轻人大多都是外出打工,村里没有产业,留不住年轻人。现在村里有产业,交通也方便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自己家乡生活创业。”在源城坪围村,站在鹏城大道旁边,杨伟杰便是返乡建设队伍中的一员。80后的他,一毕业就在珠三角务工,现在,身为坪围村党总支部委员的他,为党支部和村发展注入年轻力量。

  “预计2021年可建成通车的鹏城大道,将为五村连片旅游开发提供便利条件。”源城区委委员、常委,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总指挥曹其捷表示,五村将以“鹏城大道”为主线,科学开发沿线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槎城之南,桂山璞玉,客家风情,生态田园”形象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这也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饱含知识、经验的中、青年“回流”。坪围正走在一条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康庄之路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区对口帮扶工作就是要立足效果最好、标准最高。”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多次表示,全面对口帮扶以来,新区全力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取得的好成绩也将为乡村振兴工作打好基础,接下来大鹏新区可以将腹地做得更广,产业做得更宽。当前,大鹏新区从建区后的“创业十年”进入“黄金十年”,“生态立区,建济强区”建设全面发力。随着产业造血的深入,大鹏新区帮扶工作紧扣东西部产业协作这一核心,秉承新发展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引导产业(企业)在深圳和帮扶地区跨区域布局,打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跨区域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