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新闻发布会

实录 | 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新闻发布会

  3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新闻发布会,对近年来全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全面介绍。本场发布会由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黄孟欣主持。 

图片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新闻发布会,我是本次发布会主持人黄孟欣。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了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就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就各界朋友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首先,介绍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斌民先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何秀古先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绿先生;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先生;惠州市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农艺师朱小丽女士。现在,请黄斌民先生介绍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有关情况。

图片

▲黄斌民介绍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有关情况。

  黄斌民: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正式发布。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这项工作,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科研院校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事业取得明显进步。2021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3%,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98.5%,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可以说,科技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05年开始,我省连续18年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一大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获得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质量,引导广大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我们对《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评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一方面,评审标准更加严格,主导品种须经品种审定、登记或相关领域行业协会推荐,主推技术须通过验收论证评价、或者院士专家提名、三位以上正高级职称行业专家认可;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品质优势、效益优势和推广成效,主导品种必须在提质增产、亩均效益、带动农户、增效增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主推技术必须是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稳定性,促进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技术。

  本次发布的主导品种有114个、主推技术有165项,是经生产实践检验、能增产增收、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高效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这次我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遴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强调,农机、种子、耕地、农资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要素。种子和耕地是“两个要害”,农机装备是“一个支撑”。本次发布粮油类主导品种37个、耕地保护主推技术57项、农机装备主推技术5项。聚焦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加快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力提升耕地质量,加速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

  二是强化稳产保供的关键技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今年发布的水稻主导品种有25个、主推技术有23项;“菜篮子产品”主导品种51个、主推技术94项。一大批优质丝苗米、蔬菜、畜禽、水产品种在广东地区已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效果和效益,既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也保障质量安全,让种粮农民有钱赚、让消费者有口福。

  三是打造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围绕荔枝、菠萝、香蕉、甘薯、黄羽鸡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遴选了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推广,加速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坚持市场导向,发布樱桃番茄、坚果、兜兰、鳜鱼等一批优稀品种,让广大农户和经营主体选用好品种、使用好技术,推动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品牌不断擦亮,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发布农业重大灾害防疫主推技术40项,提升灾害应对水平,降低损失,保障广大农户的种养殖收益。

  四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本次遴选的主推技术包括健康种养、低碳环保、绿色防控、机械化、智能化、加工化等多个产业链条。其中,高效、丰产、优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栽培或养殖主推技术69项,节本增效和生态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技术40项,符合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24项,畜禽与水产疫病综合防治技术18项,农产品贮藏、加工与利用技术16项,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13项,加快推动产业科技资源要素集聚,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委员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接下来,我们将把推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调动全省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紧紧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全省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作用,用好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农技服务“轻骑兵”、首席专家谈农技三个重要平台,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业科技快速有效进村、入户、到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广东农业农村工作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多宣传广东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收获更多的喜悦与幸福。谢谢!

  主持人:谢谢黄斌民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答记者问
  香港商报记者:这个问题想问黄厅,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作为粮食生产的主管部门,请问省农业农村厅是如何通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来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作出贡献的?

图片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

  黄斌民: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并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省农业农村厅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让广大农民用好的品种、好的技术,种出优质的粮食。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3320万亩、总产量1280万吨,实现面积、单产、总量“三增长”,我们推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如何来保障粮食安全是我们在今年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遴选工作中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是注重科技能力保障。今年主导品种中,水稻、薯类等粮食作物品种有31个,占总数的27%;主推技术中,与水稻、薯类等作物相关的技术有27项,占总数的16%,同时我们在遴选中也很注重实用性和效益性,可见省农业农村厅对粮食生产的科技保障是相当重视的。其中,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入选了全国主推技术,也说明广东的粮食生产技术在华南地区、在全国层面都是有一定地位的。广东的粮食作物占全省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水稻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只有持续推出更好的品种,持续扩大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粮食基本盘才会更稳固更扎实。接下来,各农业生产大县特别是粮食产粮大县还将在省厅发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布适合本区域的粮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加快落实示范、培训、推广等工作。

  二是注重质量与效益双提升。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切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在着力提高产量的同时,全力打造广东丝苗米品牌,不仅满足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需求,还要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收益。比如今天发布的主导品种中,入选的丝苗米品种19香,它的品质可媲美泰国香米,亩产大幅提高,市场价位可观,有效带动了丝苗米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推广良具提升生产能力。上个月省农业农村厅举办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闹春耕现场会,100多台农业机械现场展示演示。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全省粮食种植意向超过了3330万亩,其中春种春播意向超过152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亩。春耕期间,全省预计投入拖拉机20万台套、水稻插秧机1.4万台、植保机械23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14万台,各类农机装备超100万台。本次发布的主推技术中,农机装备主推技术虽然只有5项,但都是相对成熟并在生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及示范推广应用,提升应用水平,筛选更多农机装备技术来提升种植效益和效率,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这个问题想请问林主任,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打算如何推广这些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让这批良种良技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林绿: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单从名称来看,作为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说,省农技推广中心是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主力军。新组建的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职能上更加丰富、内容上更加全面,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农机四大版块,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模式、新装备等等的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可以说全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本身就是省农技推广中心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之一。在推进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过程中,我们如何使得这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生产上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呢?结合我们整个职能工作安排,接下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力。

  一是强化组织,广泛动员。众所周知,品种多、技术多,我认为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风向标,因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就是我们筛选出的最优良的、最能够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也最能够代表我们生产上所需的品种和技术。在强化组织、广泛动员这一块,作为省农技推广中心也是按照厅的部署,上个月联合承办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闹春耕现场会,可以说打响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第一枪。现场会活动也部署了全省春耕生产工作,带动全省农机作业主体备战春耕。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调动四级农技推广系统广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服务,确保各项技术各个环节落实落细,全力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也为我们的夏粮生产搭好了丰产架子。

  二是实时跟踪,紧盯农情。积极发动各级农技推广系统,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领域专家,以产业为基础、以品类为基本面,组建了包括水稻、畜牧、水产等在内的24支队伍,深入全省各地市调研指导。组织各地密切关注整个田间生产的状况,尤其是在苗情、墒情、病虫情、种情、肥情等等方面,前段时间,刚好南粤大地经受了低温,省农技推广中心及时向全省广大生产主体发出了低温应急方案、防范措施以及配套技术等一系列指导建议,这些都是体现如何把技术贯彻到生产当中的重要手段。

  三是注重培训,加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春季生产管理技术要点,省农技推广中心全力组织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依托的各类培训及技术指导300余次,拍摄发布了系列农技视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同步开展了系列农技田头直播课,据不完全统计,多途径累计培训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600多万人次。可能有些媒体朋友注意到了,前段时间我们联合多方在湛江遂溪县界炮镇拉开了田间地头课的序幕,可以说深受百姓的喜欢,田头课中融入了一些主推技术、主导品种,及时解决了生产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效果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提升农技推广手段,我认为多媒体、线上线下、互联网等是非常好的传播方式,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农民百姓的喜爱,所以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会继续开展。

  四是示范推广,联动产业。在座的媒体朋友可能也清楚,以省农技推广中心作为主要承办方之一的广东种业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也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经累计示范推广近十万个品种、近300套技术,其实很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都源于此。广东种业博览会作为农技推广新模式,主要是在开拓“馆展”+“地展”+N,以及各版块内容概念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展示回归本真,也就是回归我们推动产业、服务三农的本质,的确也是如此,有了那么多技术、那么多好品种,我们怎么样能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我认为种博会这种模式也是一种有效方式,让各家的品种和技术家底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出来,一较高低,这也是我们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练兵场。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通过省种博会主会场+粤东西北及珠三角区域的多个分会场+全省范围内各类联合共建的示范基地联动推广的形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众多优新品种及技术通过地展比拼得以脱颖而出,逐步被遴选为种博会专家推荐品种、全省乃至全国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通过这种联动产业,田头示范展示的推广模式,切实做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最终为农民服务,让“农技到田头,农民尝甜头”,极大提升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效率。

  谢谢。

图片

▲林绿回答记者提问。

  南方农村报记者:请问何院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后,需要面向基层生产一线推广,省农科院是我省主要的农业科研推广的“主力军”,打算如何来推广这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图片

▲南方农村报记者提问。

  何秀古: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应用研究,包括品种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省农科院的专业优势。今天发布的114个省农业主导品种中,由省农科院研发的有65个,占比57%。在165项主推技术中,由省农科院研发的有119项,占比72%。省农科院在这方面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水稻品种,占比达到76%,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省农科院将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在农科院科技平台上大力推广应用,把科技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一是依托农科院院地合作平台进行系统整合推广。“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16个省农科院的地方分院,形成了“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的院地合作模式,派出了300多名博士和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长驻到分院开展科技服务,并将推广应用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扎实推进。通过分院平台,累计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4675个次,建设品种技术示范基地300多个,开展各类科技培训713次,培训地方农技人员超5万人次,有力推动了一大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走进田间地头。企业也是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共与2347家企业开展合作,签订成果转化合约1200项,合同金额超5亿元,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省农科院与企业的合作也形成了需求导向、资源共享、联合研发、强企兴业的院企合作模式,一大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转化进入产业成为现实生产力。比如将水稻主导品种黄华占推广成为这几年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茶叶主导品种英红九号一个品种支撑起一个品牌,富裕了一方农民,加工所研发的主推技术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依托省农技服务驿站进行示范推广。农技服务驿站是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的重要平台载体。我们科技人员非常重视通过这个平台,开展“点+面”结合的示范推广。点是指专家蹲点指导,面是指专家分片承包,联合地方农技人员,共同在农技驿站这个平台上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服务。目前省农科院累计建设驿站示范基地25个,开展科技下乡254次,通过驿站平台示范推广主导品种106个、主推技术41项。比如在雷州农技驿站,根据菠萝产业技术需求,引进推广“粤甜”等菠萝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栽培技术,在提高菠萝甜度口感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黑心病、水菠萝等产业发展关键难题,受到企业和农户的高度认可。

  三是依托农业农村部科技先行示范县进行整县域推广。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支持下,省农科院和海丰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科技先行县,整县域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全面提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覆盖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接下来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还将是一项重要的抓手。省农科院在海丰引进了12个水稻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并推广最适合在海丰种植的3个主导品种,稻米品相、质量、价格都取得突破,市场每公斤售价提高4块钱以上,并且市场供不应求,农民种植水稻每亩增收300多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另外在茶叶、荔枝、蔬菜、生猪、水产等海丰特色产业,都实现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全覆盖,海丰农产品正逐步实现优种优技、优质优价。

  谢谢。

图片

▲何秀古回答记者提问。

  新快报记者:请问刘处,除了刚才提到的全省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之外,还有哪些渠道可以快速有效推广这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图片

▲新快报记者提问。

  刘亚平: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以占全国1.49%的耕地,产出约占全国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类以及13%的水产品,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何快速有效地把这些好品种、好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是全省农业科教推广系统的当务之急。全省农技推广机构是一支重要力量,同时省农业农村厅着力打造的“1个体系2个平台”也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个体系”,就是“1+51+100+10000”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2个平台”,就是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和《首席专家谈农技》直播平台。借此机会,我向各位媒体朋友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首先我介绍的是关于“1个体系”的情况。

  针对我省部分市(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弱化、人员老化、技术退化的状况,聚焦服务我省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省农业农村厅从2020年起开始创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有效打造了“1+51+100+10000”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全面开创了农技推广服务新局面。

  “1”就是创建1个省级驿站,依托省农技推广中心创建省级驿站,统筹指导全省县级驿站创建工作。联合地市农技推广机构派出技术专家,兼任县级驿站的副站长,收集汇总梳理当地技术需求,适时协调对接调度专家开展驻点服务。

  “51”就是充分发挥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的作用,要求每个岗位专家都要到基层打卡驻点,提供技术服务。并将岗位专家打卡驻点服务情况列入年度评价。

  “100”就是从2020年至2022年,依托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省创建100个县级驿站,赋予其“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生态环保、推广示范、培训孵化与指导服务”六大功能,明确其四个定位:一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通过专家打卡驻点服务,推动当地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涉农院校、省级创新团队专家与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基层的工作站,提供工作与生活便利;三是农村电商网红的孵化器,在指导“农民怎么种、怎么养”的同时,指导农民“怎么卖”,延长科教服务链条;四是农民群众寻求技术帮助的咨询台,让农民群众求助有门。目前,已创建省级驿站1个(即省农技推广中心),县级驿站70个,涌现出了汕尾陆丰、江门新会、茂名电白等一批优秀农技服务驿站,计划在今年内完成100个县级驿站的创建工作。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汕尾陆丰的一个驿站实地调研,企业派驻驿站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驿站的情况及发展思路,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不仅仅是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创建要求来推进驿站工作,而且把当地的科教工作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我想这样的驿站必定会非常有生命力。

  “10000”就是从2020年至2022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认定10000名农村乡土专家,给民间高手以认可和鼓励,并给予免费参加培训、有偿参与授课以及获聘特聘农技员的资质,吸引社会科技力量投身农技推广服务事业。目前,全省共遴选认定农村乡土专家6879名,其中61名农村乡土专家已经成为了特聘农技员。

  其次介绍关于“2个平台”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民、帮助农民学农技,我们着力打造了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广东《首席专家谈农技》2个线上服务平台。

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面向农民的网络培训学院,是首个入驻“学习强国”的农民学习平台,以“培育精勤农民、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为办学宗旨,以培训内容个性化、教学课程视频化、技术讲解点位化、学习时间碎片化为办学要求。自去年3月上线以来,农民注册学习踊跃,目前学员达到110多万人,学员最长在线学习时间达1.3万分钟,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社会反响强烈,在全省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中形成了学农技促生产的热潮。

  广东首席专家谈农技,是省农业农村厅在今年春节后推出的直播平台系列活动,通过全省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上直播的方式,抓住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关键农时,推介良品,讲解良技,指导防灾减灾。首期2月28日水稻专场直播上线后,短短2天,浏览量过百万。接下来我们也将通过每月两期《首席专家谈农技》直播的方式,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生动活泼、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农民朋友。

  在此,恳请媒体朋友们广泛宣传,促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村入户,为乡村产业振兴及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谢谢。

图片

▲刘亚平回答记者提问。

  南方网记者:请问林主任,了解到最近我省最近在开展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请问“轻骑兵”在加强品种和技术的推广中有什么作用?

图片

▲南方网记者提问。

  林绿: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非常感谢你对近期我们开展的“轻骑兵”活动的关注。

  我省推出的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是一种创新的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主要目标是支撑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

  首先,“轻骑兵”乡村行是由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华南农大、省农科院、省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涉农相关院所,通过专家们的“传帮带”,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和乡土专家积极性,体现就近服务、快速响应、及时解难。目前,我们已经根据我省重点产业及技术需求,率先组建了24支产业技术服务“轻骑兵”队伍。借此机会也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作一个汇报,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可以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如何快速反应方面,我们可以说也是接到不少第一线急盼的生产需求。前几天我们刚刚接到茂名信宜,也就是咱们的三华李之乡发过来的紧急技术需求,一个是在山地运输技术问题,另一个是针蜂所引发的品质和产量双下降问题。“轻骑兵”快速反应,精准出击,即刻组建了相应的“轻骑兵”专家队伍到生产一线把脉问诊,最后把问题解决方案制定出来,后续我们还会进一步推进。诸如此类,在生产中,农民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经常会出现的,如何提升农技服务能力,我想在快速反应这块以及及时到位这块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遇到这种老百姓急盼的情况时,“轻骑兵”更能够发挥大作用。

  其次,刚才刘亚平处长也有介绍这两年我省在重点打造的农技推广服务驿站,“轻骑兵”活动也刚好可以与农技驿站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以说“轻骑兵”是一支推进驿站全面建设的重要力量。围绕全省农技驿站建设,尤其是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方面先行打造了一批乡村行示范基地。一是围绕油料提升行动,与省农科院、阳江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德庆县人民政府、河源市农技推广中心,分别在相应地区阳江、肇庆、河源开展粮油作物分段式机艺融合示范推广,这也是这次众多主推技术里所提到的如何进一步把农机融合到生产中,解放劳动力的问题,这也将是一个新动向,要求以后的主导品种能够更好适应机械化操作,栽培模式更能够与农机操作相适应。二是与中国农科院、梅州市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湛江市农技服务中心分别在梅州市、湛江市围绕柚子以及新兴产业圣女果方面开展数字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这是“轻骑兵”正在做或者即将开展的一些事例。三是拟依托推广人员+科研专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乡土专家队伍模式,打造一批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样板田,这方面也在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三是现在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农技工作,作为“轻骑兵”也有重点发力的地方。比如在原有基础上,融合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把我们的社会资源尤其是涉农的一些大型企业推广力量融合进来,使整个大推广体系里产生持续不断的推动力,这也是接下来“轻骑兵”要发展的一个方向。接下来我们也会做一些探索,诸如依托各地基层一些口碑比较好的优质农资店,打造一批包含种养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机使用技术等咨询服务、农资销售服务、育苗育秧及机耕机插机收等劳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技服务超市,致力于解决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是不断完善一主多元推广模式。刚才省农科院何秀古副院长也提到推广模式问题,农技推广部门和高等院所都是非常重要的推广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加强合作。“轻骑兵”乡村行能够培育和挖掘乡村能工巧匠,组织动员加入乡土专家行列,为“轻骑兵”队伍储备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在校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参加“轻骑兵”乡村行,特别是在镇级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实践学习,既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增添活力,更为农技推广储备技术人才。另外还要推进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模式,共同助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地生根。

  谢谢!

  腾讯大粤网记者:请问朱小丽老师,此次发布的主推技术中,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其中之一。请问您所在的区域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情况如何?您如何看待这项技术?

  朱小丽:大家好!我是惠州市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朱小丽,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由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钟旭华研究员主持研发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水稻高产高效施肥及配套技术。该技术具有省肥省药、抗倒高产、增产增收、安全环保等优势,在惠城区深受农民欢迎。

  我区从2014年起,在世行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的支持下,在全区大面积示范推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先后在横沥、汝湖和芦洲等乡镇的37个自然村开展“三控”技术示范。为了让农民尽快学得会、用得上、用得好,我区建立了“省、市、区级专家(20人)+镇、村级技术助理(80人)+科技示范户(369人)”的技术队伍模式。每年都组织大量的技术培训、对比试验、现场观摩、实割测产等活动,从这些方面让农户更好了解技术。而且抓住水稻生产的关键期,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邀请专家到田头进行现场教学,现讲现学,有问题现场问、现场答疑,把“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全区举办技术培训244场,培训14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36万份,张贴了800多张宣传海报。海报张贴是有技巧的,专门安排在农资店大家买农药看得到的地方、在村委会大家集合的地方、在学校门口大家接孩子的地方。还在农资店放了宣传小手册和自己设计好的施肥用药的明白纸,农户说一张纸我看得清楚、我明白,然后我折起来放在口袋里,想看了拿出来看看非常清晰,农户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经过这些宣传指导培训,我们经过8年的示范推广,累计示范推广达近13万亩,现在全区半数以上种粮农户都在用“三控”技术。

  在推广应用“三控”技术之前,我区水稻生产中过量施肥、施药情况比较普遍,每亩每造化肥用量高达28.9公斤(折纯),这不仅增加了成本、污染了环境,且水稻抗倒伏力也不强。推广应用“三控”技术后,根据我们的调查,施肥少了,打药少了,产量反而提高了。平均每亩化肥用量减少了7.8公斤,减幅达27%,每亩每造用药减少1-2次,还增产10%左右,农户年平均亩节本增效约130元,农户说种了三十多年的田,今年第一次收到1200斤粮食,以前从来没有试过。看到蓝天白云,稻谷一袋一袋收好码在田边,白鹭成群飞过来,在那里争抢稻穗,小河也变得清澈了,里面的小鱼、小虾也多起来了,我们都感到很开心。虽然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辛苦的,但我觉得心里是甜的,我愿意为农业基层工作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图片

▲朱小丽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向相关发布人了解。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