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云浮

精致“黄金果”成就一个亿元村

郁南无核黄皮用标准化种植丰富湾区“果盘子”

建成镇便民村种植上万亩黄皮,年产值达上亿元。

  “发车!”随着一声令下,一辆辆满载郁南无核黄皮的货车缓缓驶向机场,20吨新鲜采摘的优质无核黄皮,经过保鲜处理后将被空运至北美市场,这标志着郁南无核黄皮成功打开了国际销售市场。近日,以“金色郁南 湾区果篮”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郁南)无核黄皮文化节暨消费扶贫活动在郁南县建城镇举行,旨在推动郁南无核黄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优良品质是农产品开拓市场的首要条件,“广东无核黄皮专业镇”——建成镇地理位置优越。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大小山头种满了黄皮树,每年7-8月份黄皮成熟时,漫山遍野挂满金黄果。建成镇便民村就是当地种植黄皮较多的村庄,上万亩的黄皮年产值达上亿元。

  优质无核黄皮是“管出来的”

  便民村的种植大户、区氏无核黄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区国根介绍,无核黄皮在销售市场上有品类等级之分,个头较大的果子一般卖每斤8-10元;个头较小,外形一般的俗称“统果”,大多用于深加工,收购价每斤4-6元,“我种的无核黄皮,一斤能卖到10元以上,特级果品可卖30元一斤。”

  “三分种,七分管。”区国根说,种植无核黄皮,每个阶段都要认真对待:花蕾期就要注意防病;到盛花期要疏蕾壮花,保证养分输送;到保果期要注意气候变化,科学合理配制生长剂;到幼果期要注意防范“炭疽病”;从幼果到成果过程中要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摘果期过后,要修剪枝条,为下一年的收成打基础。

  1988年,郁南县决定大力发展无核黄皮这一优稀水果品种,县镇两级政府联合在建城镇便民村区屋自然村建起无核黄皮种苗繁育场。

  区国根响应号召,在自留地、责任田种满黄皮后,他又租用附近集体的土地种植。不到五年时间,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无核黄皮专业户,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全部耕地都成了青一色的无核黄皮园。

  科技支撑“小金果”结硕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便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南县盛世水果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谢永泉说,自从带头种了50亩黄皮,便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据介绍,合作社成立10年来,培育了具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郁江牌”著名商品品牌,并获得无公害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中华名果”等金字招牌。从此,便民村的黄皮大受欢迎,销往全国各地。每年黄皮成熟时,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

  “自己富不算什么,我想让村里其他村民也富起来。”谢永泉是一名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新型农民。早在2010年,他就拥有无核黄皮基地17亩,年产无核黄皮30000多斤,年收入30多万元。谢永泉主动指导村民种植果树,免费传授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经验,还替种植户免费嫁接新品种。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开始主动学习种植技术。为更好地解决无核黄皮及种苗的销路问题,他积极联系客户,发布信息请求县镇领导帮助,不仅提高了果农经济收益,还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便民村从种植和管理水平为着力点,通过组织参加各类种养殖科技培训、邀请专家入村传授、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动黄皮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便民村还创建了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谢永泉积极推动引进“双刀环割”专利技术,即用特殊工具环绕植株枝干,剥去一定宽度树皮,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实品质。该技术用在黄皮树上可解决黄皮果实吸收水分过多而爆裂的现象。从2015年起,该村引入信息化手段,通过精研现代种植技术,加上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便民村无核黄皮在产量、品质上均得到大幅提升,助力农民稳定增收。

  产供销一体化让黄皮身价翻倍

  据叶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叶氏公司”)董事长叶志文介绍,该公司以郁南无核黄皮为原材料,研发了首款果香型黄皮蒸馏白兰地,此款黄皮蒸馏白兰地将国外先进蒸馏技术与中国传统发酵技术相结合,成就了醇香清爽、果味浓郁的果香型白兰地。

  “用于制作酒类等黄皮深加工产品所使用到的黄皮原料,是有一定的品质要求的。”叶志文表示,作为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施主体之一,叶氏公司今年获得了250万元的产业园资金支持,“这笔资金目前投入于黄皮深加工厂房的建设”。

  据了解,该公司旗下拥有1200多亩的黄皮种植基地,吸纳各个合作社及农户加盟,凡是加入的合作社或农户,公司都为其提供树苗和技术,保证果品质量统一,每年收获的果子,公司都会按个头品相进行分类,按重量分成三级果品,一级和二级果销售鲜果,个头较小的三级果进入公司深加工生产线。“按每年统果价格收购,保证农户保底收益。”叶志文说,流入深加工生产线的统果,经过加工,身价翻几番,成为黄皮干邑等深加工产品,让黄皮进一步升值。叶志文表示,公司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0亩,吸纳更多的合作社与农户加盟进来,把家乡的无核黄皮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