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阳江

春砂仁红了,小日子火了

珠海市工信局对口帮扶阳春黄沙村,产业“造血”带动全村脱贫

  金秋十月,阳春市双滘镇黄沙村刚收的春砂仁经过杀青烘干,封装待售。一粒粒红褐色的果子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吸引各地订货商慕名而来。看着农户们脸上的笑容,黄沙村驻村第一书记桑世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阳春素有“中国春砂仁之乡”的美称,春砂仁种植历史悠长。然而,因规模化种植管理水平不高,每家每户一两亩分散种植,产业潜能一直未能充分激发。守着“金疙瘩”却一贫如洗,是黄沙村民长期面临的困局。

  2016年,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对口黄沙村精准扶贫。依靠产业“造血”“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与民风家风乡风“三风”培育,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如今,黄沙村7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昔日的贫瘠荒山化身金山银山,托起黄沙村民圆梦小康的美好希望。

  科技+农业▶▷春砂仁逆势增产近千斤

  “受疫情和天气影响,今年阳春地区春砂仁严重减产,黄沙村却逆势增长,春砂仁产出超过1000斤,是往年的十倍!”桑世海算了算,等这批春砂仁卖完,能给村集体带来20万收益。

  地处阳春市西南的黄沙村,距离市区71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是省定贫困村之一。过去,黄沙村民一直以种植水稻、花生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这里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35亩,严重制约了村民收入。”桑世海说。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四年前,在珠海市工信局的帮助下,黄沙村建成春砂仁种植基地,种植春砂仁110亩,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分红。经过几年的示范和推广,黄沙村种植春砂仁面积达到360多亩。去年5月,桑世海接过接力棒,来到黄沙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的他就向村民们许诺:一年后要实现集体产业经济收入“零”的突破,盈余至少5万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黄沙村产业底子薄弱,生产管理粗放,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使传统种植经验与引进的新技术相结合,是提振当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桑世海认为。

  去年12月,在珠海市工信局的推动下,黄沙村分别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珠海农控集团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阳春明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业发展帮扶协议。

  之后,桑世海请来十多位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给村民授课培训,借助“外脑”提高当地产业科技化水平。在技术专家的手把手指导下,村民们逐渐摸清了春砂仁的种植先进技术。

  有了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加持,今年,黄沙村春砂仁产量实现从100斤到1000斤的飞跃。桑世海还不满足,“要是赶上好年头,这一百多亩能产五六千斤哩!”

  他透露,黄沙村正与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合作,计划近期以“大学+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落地两个全新的种植产业项目:有机红薯与藿香种植。未来,黄沙村特色产业规模将达上千亩,持续激活当地“造血”功能。

  扶贫+扶志▶▷黄沙村民过上幸福好日子

  下午四时许,接到笔者电话时,黄沙村脱贫户刘光汉正拉着猪苗往自家的养猪场赶。“多亏桑书记帮我们装上三相电,还减免一半电费,这两年养猪场赚了不少钱!”刘光汉高兴地说。

  黄沙村有79户贫困户,为了摸清他们的真实情况,桑世海与村干部同吃同住,每天忙于入户走访座谈,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难题。

  白天忙工作,晚上写材料,驻村一年多来,“连轴转”对已经52岁的他来说是常事。

  这几年,黄沙村的变化天翻地覆。

  钱袋子鼓了,小日子火了。黄沙村贫困户脱贫率100%,全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村容村貌更美了。去年以来,珠海市工信局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为黄沙村过水桥安装桥梁护栏、在每个自然村设党务村务公开宣传栏、安装路灯监控等7个帮扶项目;投入自筹资金42.375万元,用于建设碰田山经鱼生田到黄沙垌道路工程。

  村庄凝聚力更强了。最近,黄沙村举办第四届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短短一个星期就动员8个自然村,筹得善款13.3万元。“民心变了,正能量多了”,这是桑世海最真实的感受。

  以前,村里事没人管,捐款也很少人响应,部分贫困户家庭困难,却抱着“我穷我有理”的念头,一心等着政府救济。如今在黄沙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村头,带动村民参与公共服务、弘扬正能量,民心也一点一滴聚沙成塔。

  “钱不在于多少,有那份心,力所能及就够。希望我们全寨人拧成一股绳,借精准扶贫的强劲东风,在珠海市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彻底改变我们寨的落后面貌!”在村微信群里,村民老根的话赢得乡亲们点赞。

  扶贫先扶志,一系列扶贫举措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过去等靠要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是一大帮人想跟着往前走,摆脱贫困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这让桑世海深感欣慰。

  今年底,黄沙村的扶贫工作即将迎来考核,桑世海也即将完成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但他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期待,更多大学生、志愿者、优秀打工者回到黄沙村,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