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阳江

51个产业扶贫项目惠及近2000农户

金湾对口帮扶阳江11条村全部退出相对贫困村行列

  金湾对口帮扶阳江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提高到1.5万元以上。图为金湾区养鹅基地。

  “在领取到分红收益后,我去年购买了第一头牛,现在养殖的牛已经增至三头。”林进伟笑着说,回想起过去,由于手部有残疾,只能靠帮人看牛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如今生活已有了大大的飞跃。“等到牛养大后卖个好价钱,生活也可以好起来了!”

  给林进伟一家带来变化的关键资金来自于金湾区产业扶贫项目的分红。落地在周边的产业项目既能吸收部分贫困户就业,其投资收益也能作为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通过分红收益提升贫困户生活水平,同时也合理引导他们使用分红资金用于再生产,让可持续的增收成为可能,令生活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计显示,目前金湾针对对口帮扶的阳江市阳东区11条相对贫困村,已建成扶贫产业项目51个,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受益农户近2000户,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都拥有一个长效产业收益分红项目。

  引入新兴项目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阳东区西南方向的红五月21队农场的茂密荔枝林之间,一片凹地被重整后挖出了个巨大的长方形大坑。在这里,很快将崛起阳东首个黑水虻养殖基地。据估算,该项目落成生产后,将养殖出足够喂养20万只鸡的黑水虻,喂养出富含蛋白质的高品质活鸡向港澳地区供应,年产值将超过1500万元。

  谈及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本地农户莫铁军颇为感慨。此前,他承包了塘坪镇龙心村1400多亩果园,种植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荔枝、龙眼等果树,解决了20余农民的长期就业,每年六七月采摘水果时,用工量达到300多人。

  在果园内的空地上,莫铁军开辟专区,建设了鸡舍和生猪养殖场。果园里的嫩草和果树上的昆虫以及掉落的果实,成为鸡的美味佳肴,而鸡粪和猪粪,则是果园最好的有机肥料。从2019年开始,莫铁军开始通过第三方向港澳供应活鸡,这也是阳东区迄今为止唯一供港澳的基地。

  这个简单原始的农业小生态,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一度被外人称赞。但莫铁军却意识到这个循环难以做大,不能持久。在一次与华中农业大学的沟通中,莫铁军认识了黑水虻,并希望引进这个新兴的农业项目,促进种植养殖基地转型升级。但苦于手上没有资金,计划一再搁浅。

  今年初,金湾区对口帮扶干部梁清平主动找到他,希望通过金湾区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形式,与莫铁军共同推进黑水虻的养殖项目。经过相关专家的一番深入考察,金湾区决定投入300多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支持莫铁军在果园建设半自动的黑水虻养殖生产线。今年9月,规划1000平方米的黑水虻养殖基地开挖,近期将会进行地基建设,整个项目预计春节前后可以投入生产。

  据悉,黑水虻养殖项目建成后,将直接解决20—30个贫困户的就业。不仅如此,该项目还将带动阳东区以及阳春市的生猪养殖场的粪便转化,在解决猪粪污染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效益,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能人带动全村参与

  贫困户持续增收

  走进位于红丰镇潮观村里的养殖基地,数千只体型健硕的白沙鹅发出此起彼伏的呼叫声。不同于其他养殖基地的是,这里的鹅并不直接投入市场,而是用于繁殖孵化的“种鹅”。基地内还设置了加热孵化的车间,鹅苗被孵化出来后,将被卖给当地贫困户代为养殖,到养成时再进行回购,不仅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也使其亲身参与劳动所得的过程。

  养鹅产业在当地已有着不短的历史,但由于有着一定门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参与其中。陈保志就是潮观村新一代的养鹅人,其在2016年成立的保丰养鹅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名气。

  陈保志一直希望能够把养鹅产业做大,同时也让村里人参与进来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这样的想法与金湾区扶贫工作组一拍即合。双方商定,扶贫工作组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支持该项目,“种鹅孵化—贫困户散养—回购出售”的模式也应运而生。

  “合作社按照30元/只的价格出售鹅苗给贫困户,经过近3个月的养殖后再以200元为基准的市场价格回购,从中贫困户可获得可观收益,也能学习到养殖技术。”金湾区扶贫驻村干部陈茂当介绍,这类养殖成本相对低廉且可操作性强,除鹅苗成长初期需要喂养饲料外,白沙鹅基本可以自行觅食,养殖户只需放养即可。

  按照计划,首批鹅苗将在本月底孵化成功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恰逢农历春节前后即可出售,让贫困户养好“肥鹅”过“肥年”。按照每家贫困户养殖不少于10只鹅,养殖周期每年4次计算,每户的年收入增长可达到约5000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潮观村首次尝到龙头带动的甜头。2016年底,扶贫工作组就在潮观村组织发动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45户设立漠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经济体),以扶贫资金180万元支持其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采取专业方式管理,统一采购及销售。

  生产发展、务工就业、入股分红、能人带动的“四位一体”让企业和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目前,村内已建成1000亩香蕉种植特色产业基地、384.5亩扶贫农业种植专区和200亩无公害水稻示范基地,正在全力打造“金阳1号”香蕉和“漠阳香”“漠阳珍香”无公害大米等扶贫农产品品牌。

  5年累计帮扶资金超亿元

  逾两千贫困人口“摘帽”

  自2016年建立对口帮扶阳江以来,金湾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选定扶贫特色产业项目,筛选出一批当地资质良好的农业企业,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这样的形式在帮助农业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也能获得固定收益提升贫困户收入。

  “我们因地制宜,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扶贫项目,就是希望每个贫困户都能有长效的产业扶贫收益。”金湾区农业农村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魏天龄介绍,阳江范围较广,每个村自然禀赋、经济条件各有不同。所以,金湾在各村的产业扶贫工作,采取了遍地开花的举措,由11名驻村干部在所驻的村进行调研,分别展开扶贫项目。目前,金湾区在11个相对贫困村产业项目均已落地,建成扶贫产业项目51个。

  据悉,这些扶贫项目围绕帮扶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并结合当地农户种养习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要模式,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其中,白沙街道华陈村种鹅养殖基地、那龙镇那甲村鹅苗养殖基地、红丰镇潮观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新洲镇北桂村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和乌石村肉鸡养殖基地等多个扶贫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市验收并获得奖励资金。

  “扶贫项目仅仅依靠当地的资源展开创业是不够的,金湾区还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魏天龄介绍,截至目前,金湾区已经为51个项目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受益农户近2000户。自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统筹落实各类帮扶资金约1.14亿元,其中2020年落实帮扶资金约1394.4万元,推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金湾对口帮扶阳江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提高到1.5万元以上,金湾对口帮扶阳江的11个贫困村100%实现出列,建档立卡户879户、贫困人口2006人,达到脱贫标准,100%实现退出。在多年的考核中,金湾的成绩一直位列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