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致富经验

韶关仁化:产业扶贫引活水激动力

特色产业全覆盖,资产性项目年收益上千万元

1.jpg

 仁化县董塘镇河富村丹霞农家女扶贫蔬菜基地正在开展耕作。陈志文 摄

  全县11个镇(街)均已打造1个以上的特色产业;有经营主体526家,其中与贫困户签约的经营主体47家,带动增收;全县资产性收益项目年收益上千万元;与东莞市果菜副食品交易市场签约5600万元……

  近年来,韶关仁化县结合县情,确定了抓机遇、创特色、促生产、抓消费这一主线,突出产业扶贫这个重点,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或“一镇多业、一村多品”战略,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取得良好成果。

  特色产业富民“三变”模式增收

  项目兴镇,特色富民。近年来,仁化全县上下坚持把项目推进、项目带动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兴镇富民的重要措施,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全县围绕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或“一镇多业、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镇村级产业,结出硕果。

  目前,全县11个镇(街)均已打造了1个以上的特色产业,其中对比帮扶前新增1000亩以上的镇级产业14个;全县共计有63个50亩以上连片产业基地,33个重点村均建立了至少一个50亩以上连片产业基地,已形成有劳动力在家务农贫困户家家有产业的格局。

  在扶贫产业推进过程中,仁化县还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有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其中,丹霞街道康溪村、长江高洞村、董塘安岗村等25个省定贫困村利用东莞引导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和“6·30”资金投入3000多万元购买商铺作为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加贫困户、贫困村收入。目前,全县资产性收益项目年收益上千万元。

  与此同时,仁化县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带动农户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订单合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经营主体526家(合作社331家,家庭农场153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其中与贫困户签约的经营主体47家,极大的带动了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其中,花生参与入股新型经营主体面积688亩,产值约206.4万元,贫困户参与户数499户。农家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董塘镇的蔬菜基地,目前已提前为签约合作的贫困户备好各类蔬菜苗种,可以种植的面积达到1350亩,包括佛手瓜、辣椒、茄子等。

  实施“三进”行动消费扶贫拓宽销售渠道

  优质的农产品要卖得出才能出成效,打通销售渠道是关键。近年来,仁化县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农副土特产进机关、企业、学校“三进”行动,对接承销、龙头企业代销、设立消费扶贫专柜、创新电商运营、借助会展促销五大举措,强力助推贫困村户农产品销售。同时,鼓励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选用贫困村、贫困户农土特产品、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贫困家庭的产品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企业自身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实现保值增值。

  韶顺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和强联供销有限公司分别在周田和董塘开展冷链物流配送,提升预冷和储藏保鲜能力,补齐“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延长农产品货架期,提高错峰销售能力,增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将贫困户的农产品集中供应到4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饭堂,日销售蔬菜4500市斤,有效助力贫困户增收。

  由强联供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供销超市,通过“供销社+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供销农产品超市设立消费扶贫专区(柜),集中销售贫困村户特色产品,与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以产促销、以产定销。

  另外,该县电商扶贫服务站点已覆盖全县11个镇(街)、33个省定贫困村。借助“乐村淘”“富农云商”仁化运营中心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的农村电商新型流通业务。借助会展促销,借助文化旅游节、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支持贫困村参展,专设扶贫展区,集中推介、销售农土特产品,与东莞市果菜副食品交易市场签约5600万元,搭建两地产销对接平台,拓宽该县农特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走出深山难题,促进产销对接和消费扶贫。

  创业致富带头人促脱贫增收

  产业扶贫需发挥头雁作用。近年来,仁化县积极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的力量。建立与扶持政策相统一的带动激励机制,按带动贫困户数量和增收脱贫效果给予相应的创业支持。对带动贫困户务工、参股,带动贫困户发展农业经营,或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或加工基地参与精准扶贫,有效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的进行奖励。如创业致富带头人申丽萍位于河富的蔬菜基地吸纳河富村57户贫困户入股,对其奖励了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还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激励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到户扶贫资金或贴息贷款入股、安排就业、提供生产条件、收购产品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双方参与的积极性,多渠道带动扶贫对象增加收入。申丽萍于董塘镇河富村、江头村、周田镇平甫村、红山镇新白村、大桥镇等多个镇村打造的蔬果基地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流转土地共计2000余亩,通过入股分红、代种代养、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安排贫困户200多人就近就业等方式,有效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