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致富经验

道路更宽敞 日子更亮堂

西阳镇塘青村加快完善村基础设施,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村子的主干道变宽了,柚子的运输成本也变低了。魏键华 摄

塘青村村口。魏键华 摄

赖仁贵正在查看今年柚子成熟的情况。魏键华 摄

  夏日炎炎,西阳镇塘青村的柚子园里传来欢笑。“今年的柚果个头不错,等9月果子成熟之后,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塘青村村民赖仁贵一边摸着柚子一边说。柚子园外的村主干道上,果农们开着车在新拓宽的道路上穿梭。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广州市贸促会的帮扶下,塘青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让外部资源“流”进来,让村内农产品“走”出去。同时,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发展蜜柚、沙田柚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贫困户收入问题,使贫困村由“钱来伸手”变成“自给自足”。

  如今,该村人均收入是2015年的3倍,其中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是2015年的6倍,村集体收入也从2015年的3万元增长到10.5万元。“穷日子过麻木了,不敢奢求什么。但如今甩掉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对生活也开始有追求了。”赖仁贵笑着说。

  夯实基础

  拓宽村道让柚子走出去

  如今从塘青村内开车出来,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路窄而导致的堵车问题。“现在的路变宽了,道路两旁都安装了路灯,开车顺畅又轻松。”村民赖仁学说。

  驱车从市区前往塘青村,需经过一条狭长且弯曲的道路,这条路是村子连接外部的交通要道。对于需要经常外出的村民来说,这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这条路还影响着村民的收入。“每到柚子成熟的季节,许多柚商便开着货车到村里拉柚子。”塘青村党建指导员梁志雅说。“过去,道路只能允许5吨的货车进村,拉完之后要到村外进行称重,然后再将柚子腾到10吨的货车上,一来二去,运输成本就增加了。”

  拓宽道路,成了村内大多数村民的愿望。

  变化发生在2016年。“新农村建设资金到位,我们便着手开始道路拓宽的工作。”塘青村党支部书记赖冠豪说。

  村主干道两旁,是柚农的果树,需要柚农对柚子树进行移植,无偿让出自己的地。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时候,赖冠豪将这个问题点了出来,一些村民听到后便犹豫了。

  这时,村内的种植带头人赖仁学站了出来,不仅让出了自家果园的地,还捐款支持村内的道路建设。“路不能不修,着眼于眼前的利益,不利于村子的发展,对于我们柚农来说也是有害无益的。”在赖仁学的带动下,众多村民也纷纷表示愿意让地。

  2019年,拓宽工程结束。村内的道路变宽了,10吨的货车可进村拉柚子,村民也不用担心会车的问题。村委会还出资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做了一个地磅,方便果农称重,称重所赚的钱一部分发给贫困户,一部分放在村集体经济内。

  “运输成本下去了,利润就上来了。”赖仁学说,如今他的柚子能卖到将近3元一斤。

  “下一步,我们将规划村支道的硬底化工程,让村民出行更加方便。”赖冠豪说。

  把脉开方

  找准穷根实现精准扶贫

  在赖冠豪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贫困户赖仁贵的果地,果实在赖仁贵的呵护下长得十分饱满。“我一共种植了30株柚子树,年产量能达到2万斤。等到柚子成熟的时候,这批柚子约能带来3万元的收入。”赖仁贵介绍道。

  赖仁贵今年55岁,家里一共3口人,家庭重任都压在了他肩头。“帮扶未开展以前,我在镇里的公路站当公路养护员,收入以路程来算,一个月到手的收入只有900元。”赖仁贵说。

  这900元的工资,既要负担孩子上学的费用,还要承担一家人日常的生活开销。“一年下来存不下什么钱,毫不夸张的说,我的钱包比我的脸还要干净。”赖仁贵打趣道。“每年最盼望的就是柚子树结果,柚子卖出去之后,生活就没那么紧张。”

  2016年,广州市贸促会驻塘青村扶贫工作队来了。赖仁贵家中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开始被打破,由“拆东墙补西墙”向“双墙补齐”转变。

  然而,扶贫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

  “第一年,扶贫工作队给我送来了70只鸡和5只羊,帮助我发展养殖。”由于养殖经验不够丰富,赖仁贵的鸡和羊并没有卖到好的价格。

  第二年,扶贫工作队调整工作策略,将发放家禽幼苗改变成发放柚子种植的肥料和农用机器。“首先,他有丰富的柚子种植经验,受制于生产资料缺乏才导致产量不高;村内种植柚子的农户多,柚子不愁销路,可以形成长效的脱贫机制。”塘青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河说。

  种植条件得到完善,让赖仁贵当年的柚子产量增加了约5000斤,比原先的柚子产量翻了一番。

  “去年一年,我通过入股分红、种植柚子、在村里打工,收入达到7万多元。”赖仁贵笑道。“孩子现在上学不需要出学费,每年还有生活补贴,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2019年年底,赖仁贵与村里21户贫困户一同迈过贫困大关。据统计,塘青村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是刚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时的6倍。

  自帮扶工作以来,广州市贸促会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建立了干部“一对一帮扶”关系,通过“精确问诊”为贫困户找准穷根,并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很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让我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赖仁贵表示,他会继续发展种植养殖,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我现在和兄弟一起生活在老屋,希望之后能有机会到市区买房居住。”

  因地制宜

  制作光伏走廊壮大集体经济

  沿着村主干道向村子更深处前行,一座建在主干道上的特殊走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座走廊由铝合金支撑着,走廊的上方是由光伏板构成的顶,与平时在公园内、广场内见到的走廊截然不同。

  黄河告诉记者,这座走廊名为“光伏走廊”,是塘青村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光伏走廊总共有35.6千瓦,总共投资20万元,像夏季阳光比较充足,日发电量能够达到200度,一年能够给村集体稳定创收约4万元。”

  在阳光的照耀下,光伏板折射出熠熠光辉。为什么选择光伏发电?面对记者的提问,黄河道出了答案:“塘青村的地理位置限制了它发展其他产业的可能性。”

  塘青村位于梅江区东北部,是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具有山多地少、地形狭长、村落分散、远离中心经济区的特点。“在扶贫工作队未进驻之前,因缺乏招商引资开展产业扶贫的条件,村内无产业能够为村集体带来收入。”赖冠豪说。

  而作为梅江区最大的柚子种植基地,村内的果农已各自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若要打破柚子种植的现状,对柚子种植进行重新整合,不仅会影响到柚子的销售,村民也会心生抱怨。

  “假如我们要成立合作社,把所有的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资金首先是个大关,柚子的销售也是个难题。”黄河告诉记者,发展农业还会受制于天气。柑橘类黄龙病的感染成了众多柚农的心头病,再加上雨季带来的洪水、滑坡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贫困村难以承受。

  因此,收入稳定、符合村子现状成为扶贫工作队选择村集体经济产业的两个关键因素。“经过综合考量,我们选择了可以形成长效供血机制的光伏发电作为村集体产业,容易搭建且收入稳定。”黄河表示。

  经过长效稳定地发电,村集体经济从3万元增长到10.5万元,增长势头保持良好。“今年结束,预计光伏发电能将村集体经济提升到14万元。”赖冠豪充满信心。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一剂良方,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塘青村实施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形成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村内搞基础建设、开展业余活动便有了资金,从而激发村干部、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黄河说。

  今年,在西阳镇政府的支持下,塘青村在镇政府楼顶加建光伏,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产业长效,收入稳定,光伏让塘青村在奔小康生活的道路上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赖冠豪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