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街道通过绿色产业扶贫精准帮扶石马村
石马村蔬菜产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7元,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出列;在册贫困户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适龄贫困户子女16人全部保障落实教育补助;达到条件参加养老保险的73人全部落实参保;自来水管网、电力网线全部实现户户通,电视信号、网络信号实现全村100%覆盖;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八有”要求全部得到保障。这是蛇口街道对口帮扶的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石马村交出的亮丽成绩单。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石马村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根据扶贫工作要求,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有序开展,打赢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如今的石马村因地制宜,抓住建设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打造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通过产业扶贫、创业扶贫、消费扶贫实施精准扶贫,不仅活跃当地经济,还让村民家门口就业并实现稳定增收。村庄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容村貌改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齐奔小康的目标近在眼前。
绿色扶贫蔬菜基地种出“摇钱树”
石马村处在大山环绕的平坦绿地上,肥沃的良田满眼绿色,一个个塑料大棚紧密相连,村民在田地里劳作,这些无污染的环保蔬菜,经过村民的辛劳,送到深圳市民的餐桌上。在村民看来,这些蔬菜是村里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去年6月,蛇口街道引入深圳市绿色产业促进会与三角镇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三角镇项目,石马村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应运而生。
随后,蛇口街道与绿促会联系6家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参与石马村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共建,与三角镇石马村委会签订“土地租用协议”,进行土地流转,将村民手中闲散的土地集中管理,在“盘活”土地的同时,解决村民工作问题,让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推动下,一场以“发展绿色产业,践行绿色产业扶贫暨第四届绿色企业会员年会”为主题的活动在石马村举办,全面展示石马村扶贫产品和贫困户家庭自产产品,比如“甜品一号”水果番茄、阿信水果黄瓜、白玉苦瓜、大贝贝南瓜、水果玉米以及“香丝苗软粘”大米等,当天总销售额达20万余元,有力地践行消费扶贫。
蛇口街道办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刘越东介绍,石马村现有117个蔬菜种植大棚,总种植面积超过540亩。其中,大棚中种植有水果小番茄,在大棚外种植着水果黄瓜、茄子、玉米等不同蔬菜,除此之外,还有水稻、西瓜等农作物。
据悉,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已为石马村贫困户创造了10多万元的分红,贫困户最高月工资达到了4000元,该蔬菜基地已然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增收的香饽饽。
村民何辉兰是贫困户,原先失业在家带小孩,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安排她到蔬菜基地工作,担任基地班组长的何辉兰对于这份工作甚是满意。
她说,蔬菜基地的建成,不仅流转租赁了自己的农地,每年有3000元左右的租金收益,还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刘越东介绍,目前村里的39户贫困户参与进来,并带动周边村90多人就业,由企业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许多贫困户像何辉兰一样流转土地得租金、就近打工挣薪金,走上脱贫致富路。
定向培训建立脱贫致富“良性循环”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石马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一直在寻找带领贫困户脱贫的好办法,通过走访、座谈,对贫困户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短板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做到精准施策。
扶贫工作队在组织村民、贫困户到蔬菜基地就业的同时,还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让贫困户实现自主创业。
在石马村沿街一栋带两卡门店的楼房前,贫困户何衍勇和妻子张雪娜正在小店里热情招呼客人。提及以前的生活,何衍勇拿出手机,指着破旧房屋的照片说:“这就是我以前住的地方,一家人挤在一起,有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现在好了,建起了楼房,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感谢扶贫单位的大力帮扶。”
以前,何衍勇只能靠务农打散工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计。随着4个小孩长大,上学所需的费用让本不宽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每天眉头紧锁,时常彻夜难眠。经走访了解到何衍勇有制作包点的手艺,扶贫工作队因户施策,帮他改善住房并为他送来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就这样,2018年,何衍勇的杂货店和面包店开了起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改善。
“两个店面生意好时,每月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4个小孩每年有1.2万元的助学金,加上蔬菜基地每年分红50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何衍勇说,贫困户只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生活就会有盼头、有希望。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只是起点,小康生活才是方向。
同样,扶贫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到贫困户何建明有养鱼经验,便鼓励他流转荒地、山塘来发展养鱼产业,并给他送来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他养鱼技术。如今,何建明的养鱼产业规模5亩,年产量约1万斤,年收入达5万元。
何衍勇、何建明等贫困户生活的转变,得益于精准扶贫与扶智、扶技相结合。
石马村积极整合培训,围绕蔬菜种植、水稻、水产养殖等适用技术,开展“兴趣特长式”技能培训、种植养殖专业等知识培训,实现了有意愿就业贫困户培训全覆盖,对有创业能力且有创业愿望的,在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帮助,让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更有信心。
■链接
蛇口街道驻连平石马村第一书记刘越东:
时刻把村民利益放在心上
今年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在刘越东的沟通协调下,蛇口街道办专门为石马村提供了体温计、消毒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疫情期间,他多次同村干部赴贫困户家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时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动态,作为扶贫干部,他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想办法解决村民诉求。
6月,连平县三角镇遭受了特大洪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刘越东第一时间扑在抗洪一线,带领班子成员排险清淤组织复产,同当地政府密切配合,挨家挨户排查灾后财产损失和生活情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村里的产业支柱,大棚基地里的蔬菜只有卖出去才能创收。受疫情的影响,城市间的交流受限,为了促进消费,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刘越东通过街道办联系需求单位,主动与石马村蔬菜基地对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基地内一大批滞销蔬菜及时化解。同时刘越东还与村“两委”积极联系镇政府和其他兄弟村共同购买基地因疫情滞销的蔬菜,最大限度减少因疫情给基地带来的损失。通过对口帮扶,蔬菜大棚产业项目走上了帮扶、生产、经营、销售的良性循环,为贫困户的收益分红提供充分的保障。
驻村扶贫期间,刘越东还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帮助石马村改善村容村貌,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建成使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如今,走进石马村,新文化广场的配套设施项目已建设完成,为周边村民提供良好的锻炼和休闲场所;新的石马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已建成封顶,村道绿化工程也将启动。通过脱贫帮扶,石马村实现了山青、水绿、村美,其美好的生态环境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