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韶关始兴2131平方公里的绿色大地上,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个个村庄美丽如画、一批批帮扶项目开花结果,贫困户喜气洋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短短几年,蝶变在始兴这个千年古县悄然发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韶关始兴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新机制,坚持在施策上出实招、在推进上下实功、在落地上见实效,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时代答卷。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892户7113人和2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当下,始兴全县上下正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干劲,奋力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只争朝夕▶▷
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冲刺倒计时的关键时刻,必须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确保今年底全县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目标。”10月22日,始兴县委书记黄建华在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指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发展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千年追寻致富梦,决战脱贫在今朝。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今年,始兴坚持“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挂牌督战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点督战与巡回督战相结合的方式,安排10个巡回督战组作为脱贫攻坚前沿督战员,定期进村入户动态督导,针对摸排核查突出问题。建立脱贫攻坚短板弱项整改台账,实行“一周一汇报、一周一研判、一周一反馈”制度,下发了29期督战通报,对发现问题逐一销号整改,确保脱贫攻坚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进村庄,看基地,访农户,拉家常……今年4月,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始兴县以上率下全面开展访贫问效活动,对贫困户退出“八有”、脱贫质量和脱贫稳定性以及贫困村“十项”出列标准达标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全面进行整改。同时,将不少于全县贫困户总户数10%的贫困户共303户确定为重点帮扶户,建立台账,制定巩固帮扶措施,跟踪了解贫困户家庭具体情况、经济收入、政策落实情况、帮扶工作满意度等,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到户开展访贫问效12513人次,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问题1854个。
面对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始兴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解决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复工复产的影响,点对点包车免费护送73名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对剩余未复工的贫困户“一对一”引导就地就近就业;针对滞销的14类扶贫产品,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为预防疫情对贫困群众收入的影响,始兴坚持每月摸排一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情况,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和及时纳入兜底保障,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
“头雁”引领▶▷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硬底化的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干净整洁,村民庭院花团锦簇、芳香四溢,小广场上体育设施齐全……走进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人流连忘返。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风度村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推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红色党建与脱贫攻坚融合促进之路。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风度村的蝶变源自始兴县基层党建示范工程的开展。近年来,始兴县积极构建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委会、村民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共建共治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不断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推进基层实现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真正把党的组织建在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党员中心户等实体上,与群众形成紧密联系,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富起来,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始兴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扶贫工作体系,县党政“一把手”主动到脱贫攻坚第一线靠前指挥,坚持每月召开1次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县领导每人带头挂点1个乡镇、包干1个贫困村,定期到贫困村、贫困户督导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以上率下,压实扶贫攻坚责任。
“头雁”引领凝聚起强大合力。始兴县大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精准选配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党员干部驻镇驻村,共派出29名第一书记、29名党建指导员、116名面上驻村工作队员全脱产驻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帮村民所需、扶村民所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始兴党员干部的奔走下,一个个帮扶项目落地见效,一项项基础设施建了起来。如今,行走在始兴广袤的农村大地,山清水秀的风光随处可见,农户钱包鼓了,笑容多了。
精准施策▶▷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有了远程医疗,省时省力又省钱。”在始兴县红梨村,一台电脑、一部耳机,联网后就可以跟专家视频通话、做基础诊断。早在2018年,该村便建立了全省首个与省级人民医院对接的远程医疗项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健全对患病村民远程医疗问诊、巡诊、转诊、义诊等机制,对接组织患病村民及时就医,最大程度避免了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如何稳得住、不返贫?兜底帮扶是底线。始兴聚焦“八有”加强保障性政策落实,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危房改造等工作,坚持动态管理、持续对接各类数据,确保各项政策100%落实到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秉承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始兴县时刻把贫困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不让一名贫困人员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掉队。积极落实教育扶贫,2017年至今,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1136.95万元,惠及学生6749人次;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杂费114.38万元,惠及学生841人次。落实住房保障,自2016以来,始兴共计拨付资金4250万元,为1292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让贫困户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人员名单进行逐一筛查,在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例,救治一例。如今,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已照进现实。
此外,始兴县创新认领认捐模式,引来扶贫“活水”流向田间地头。联合东莞塘厦镇,广泛发动珠三角地区爱心企业、社会爱心机构到始兴认捐民生工程,为东莞对口帮扶的23个省定贫困村筹集帮扶资金1141万元,其中塘厦镇对口帮扶的12个贫困村30项扶贫项目工程被各大商会和企业认捐。始兴还与塘厦镇签订消费扶贫协议,在东莞举办扶贫产品展销会,筹集到塘厦镇社会爱心团体、人士捐赠的916万元,有效提高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崛起▶▷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司前镇1500亩草珊瑚产业基地、澄江镇1500亩有机蔬菜标准示范园、隘子镇香菇生产基地……近年来,始兴县依托当地资源,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发展产业,始兴县突出做好“特”字文章。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始兴因地制宜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谋划发展特色产业。全县10个乡镇都建立了连片100亩以上扶贫基地,29个贫困村都分别建立了连片50亩以上的扶贫基地。精准扶贫以来,新增1000亩以上扶贫产业3个,500—1000亩扶贫产业4个。
作为中国杨梅之乡,始兴县积极推动杨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的联农带农益农作用。产业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带动农户”的方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等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带动模式,吸引返乡创业人员45人,吸纳农民就业8500人,辐射带动农户1812户,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0元,累计联结带动280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124元,成为促进产业兴旺、助力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牵引力。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始兴采用集中扶贫资金建立产业基地和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的方式,大力培育镇村主导产业,投入8062万元建立了109个特色扶贫产业,带动了贫困户1334户4378人实现增收脱贫。出台产业、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方案,继续对积极发展生产和外出就业的贫困户给予奖励性扶持,鼓励贫困户通过产业就业增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今年共计发放三批产业“以奖代补”资金424.53万元,惠及贫困户近千户。
日前,始兴县成立了鑫农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对镇村扶贫资产规范管理,跟踪扶贫资金投入项目,通过外引内培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或吸纳带动务工并享受收益分红,促进产业持续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