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致富经验

潮州脱贫攻坚兴农 村美民富奔康

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逾1.6万元

  在这里,全国首创的乡村服务官培育计划出台,全省十大美丽乡村榜上有名,“公益超市”项目落地,一户户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走在潮州的乡村田野,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已挂满枝头。

  截至2020年11月底,潮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8385户、44463人,4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底5033元增长到16849元,增长235%。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潮州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下功夫,开辟出一条高质量产业带动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精准施策 全省率先出台系列农村工作方案

  在潮州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上,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提到,“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

  自2016年以来,潮州市委执政链条上的各个组织细胞便高速运转起来,累计选派47个驻镇工作组,9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475名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打造“书记论坛”,摆下乡村擂台,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主题开展学习交流讨论,持续推动基层干部互学互比互促。今年来共举办镇村“书记论坛”“乡村擂台”140多场次,轮训党支部书记2000多人次、基层党员干部4万人次,较好提升基层干部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和带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致富能力。

  为了强化制度保障,潮州市更是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实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办法〉的工作方案》等,先后印发《潮州市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潮州市扶贫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扶贫办的悉心指导下,在中山市、省直单位的鼎力支持下,潮州市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重点突破,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决心和态度,担当作为,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李雅林表示,将按照“村民有钱、治理有序、组织有力、乡村有文化”的要求,全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系统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同权化、产业特色化、发展区域化,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发和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能,加快乡村振兴“潮”前跑,全力将农业农村的短板变成“潜力板”,推动潮州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就业扶贫暖人心 拔起“穷根”种下“富根”

  每天早上,到潮安区江东镇仙洲村鱼肉菜市场附近的一家海鲜产品店来买海鲜的村民络绎不绝,海鲜店老板黄树华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三十八岁的黄树华是本村人,一家五口人。近十年来,这个家庭的收入都来源于黄树华和妻子黄春在服装厂打工所得。母亲生前患有癌症,需要长期就医,这给一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

  抱着扶贫要与扶智相结合的理念,潮安区委办公室帮扶单位挂钩领导和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他们同黄树华一家促膝谈心,宣传自主创业政策,为其加油鼓劲。

  一番畅谈后,大家给黄家指出了一条就业脱贫的路子:黄树华年轻,学东西快,有干劲,可试试自主创业。在村里人群比较集中热闹的地方,找个店面开个海鲜店。为了能够给自己时刻“充电”,黄树华还多次参加当地政府为贫困户举办的创业培训班。

  在帮扶单位和原来务工单位潮安区恒达服装厂负责人黄锐武的支持下,黄树华、黄春夫妻二人的海鲜店在2019年4月开张了。一年多来,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慢慢稳定下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实现稳定脱贫。为了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父亲黄耀宏本人主动要求退出低保户。

  稳就业就是稳脱贫。潮州市坚决把“穷根”拔起,坚决把“富根”种下并培育好,成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安居乐业的“稳定器”。近年来除了鼓励自主创业,还精准分类施策,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潮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技能手”“电商达人”“广东技工”等培训有效开展,累计培训贫困劳力39324名,稳定提升贫困劳力就业水平。坚持就近就业与转移就业相结合、创建扶贫工场与建设扶贫车间同推进、开设公益性岗位与扶持产业发展相融合,累计帮助贫困劳力转移就业51433人次,有效提高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

  产业扶贫结硕果 15个“兴农惠农”工程有序推进

  近日,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荣获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美丽狮峰村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共赴小康的道路。

  狮峰村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发挥“广东省扶贫龙头企业”伟兴淡水养殖公司的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带动村民、贫困户脱贫致富。

  狮峰村还打造了白鹭湖综合农业项目,将昔日的“大鱼池”改造成为潮州市休闲旅游网红地——白鹭湖,并利用建成的新农村优美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每逢节假日往来游客络绎不绝。同时在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打造民宿,既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又丰富了村内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

  同在潮安区,2020年对于凤凰镇叫水坑村村民林金思一家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终于可以搬离“铁皮房”,住进了新房子。他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种茶一年的收入也就1万多元,要供一家5口人生活。

  叫水坑村于2016年被列入“省定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44人,由潮州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挂钩帮扶。单丛茶是村里唯一的支柱产业,当地村民虽然种茶经验丰富,但依旧面临着产值低、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加之村里劳动力流失,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销路不佳。

  2016年驻叫水坑村扶贫工作队到来后,着力突破该村茶叶产业发展瓶颈。驻村第一书记蔡庆辉向笔者介绍,扶贫工作队首先改造乡村道路,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同时,为茶农引进技能培训,向他们免费发放制茶设备。原本各自摸索的茶农,有了提升品质的方向。产业发展,赋予了叫水坑村造血功能。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随着茶叶品质的提升,市场反响越来越好,如今林金思一家每年采茶1000多斤,年收入达到10万元,离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

  近年来,潮州市充分依托贫困村山多林多水清的生态优势,着力发展单丛茶、南药、橄榄、青梅、淡水鱼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农用地集中流转奖补力度,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设立1.5亿元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引导资金,创建5个省级产业园和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投资10.7亿元的15个“兴农惠农”工程,建起108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举办第二届广东茶叶展销会等。

  消费扶贫出实招 各显神通助扶贫产品“走出去”

  今年12月,饶平县被评选为“广东十大电商扶贫典型县”,该县樟溪镇的英粉村则被评选为“广东十大电商扶贫典型村”。今年,英粉村驻村工作队搭建线上平台,让土蜂蜜等农产品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逆市销售增长,售出6000斤,销售额近30万元。

  过去,英粉村电商基础薄弱,快递收寄都要到5公里外的镇上。而潮州邮政“电商+寄递+金融”扶贫模式发挥了作用。邮政公司有寄递渠道,有电商平台“邮乐购”,更有金融资助。今年春蜜生产旺季中,英粉村不到一个月就销出了约3000瓶土蜂蜜,扶贫工作站还在英粉村发放了3笔扶贫小额贷款。

  不仅有电商助力,潮州还全面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今年6月份,潮州市举办扶贫产品展销会,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带队巡馆,为特色农产品点赞、“打call”。该展销会汇聚了约300种农副产品,不少产品热卖脱销。

  饶平县汤溪镇大门坑村、上饶镇埔中村、大埕镇红花村、樟溪镇英粉村、新圩镇燎星村5个省定贫困村主动参与“抗疫战贫爱心助农”广东扶贫济困日潮州直播带货活动,为网友推介新农村建设成果,“种草”乡村旅游路线。

  乡村服务官,乃潮州首创。潮州市在今年11月份推出乡村服务官培育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1000名乡村服务官。他们将通过智库、媒体等支持,将现代理念、先进技术带给农民,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兴农富农。

  近年来,潮州市着力突破扶贫产品销售瓶颈,助力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增收。搭建潮州扶贫产品“走出去”新窗口,开办广东东西部扶贫产品交易市场“潮州特色主题馆”,与商业连锁公司签订消费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办全市扶贫产品展销会,利用广东省脱贫攻坚展、中山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第二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等展销平台和电商、“直播间”等网络平台,大力推介全市扶贫产品,今年来共举办扶贫产品展销活动19场次。

  小康故事

  饶平县黄正村推行“公益超市”

  乡风文明点亮小康生活

  在饶平县黄正村的“公益超市”里,村民杨宏群正兴冲冲地拿着公益积分券前来兑换生活必需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操作呢?原来这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没法用现金买到,必须通过发展产业、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获取。

  早在2019年,黄正村交出了一张喜人的扶贫成绩单,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相对贫困户16户55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黄正村第一书记、潮州市委办驻村工作队队长蔡旭表示,乡村生活更新换代了,乡风文明也要跟得上。为此,2019年9月,驻村工作队发起了“公益超市”项目,以村民自治为依据,结合村规民约,建立激励机制,弘扬先进,正面引导,全面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什么样的积分券可以拿去商铺兑换呢?黄正村“公益超市”积分兑换点负责人杨东南告诉笔者,积分券要盖有村委公章和领取人签名,才能兑换生活必需品,但是规定不能兑换烟酒和钱币,只能兑换生活必需品。要登记台账,包括兑换的商品、兑换人的签名,凭借这些积分券逐月去村里结算,积分1分就相当于1元。

  “公益超市”是黄正村实施的精准扶贫创新尝试,小小的尝试,却激发了村民脱贫奔康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家在新农村建设管理中的参与度。

  在这个项目实施推广后,杨宏群看到了村子发生的种种变化,特别感慨道:“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将村里的巷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外地来游玩的游客也觉得环境卫生条件好。”

  公益超市的兑换券,与产业扶贫、助学扶贫等举措环环相扣,使公益项目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好帮手。试行一年多来,黄正村“公益超市”项目成效明显。据蔡旭介绍,现在主动参与村内环境整治、营造良好村容村貌的村民越来越多;在外地读书且学业优秀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村的积分,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

  随着黄正村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村民回乡生活创业热情越来越高。蔡旭表示,“接下来,黄正村将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产业项目、改善民生条件、提升乡风文明,让项目焕发更强的生命力,让文明新风成为自觉行动,激发村民脱贫奔康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