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致富经验

汕头潮阳区南陇村出实招硬招培育“造血”功能

  每天一大早,34岁的张晓华为全家人张罗好早餐后,便来到村里的内衣加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个加工厂是扶贫工作队为她及贫困户量身打造的扶贫车间,在这里,她正带领一众贫困户及村民共同为致富目标而奋斗。

  随着一台台缝纫机运转起来,宁静的南陇村顿时多了几分热闹。南陇村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河溪镇华阳片区,是典型山多地少的纯农山区村,因经济发展严重受限,于2016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共有贫困户42户,贫困人口192人。汕头市委组织部、华侨试验区驻村之后,想方设法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能力和“造血”功能,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实招硬招,让南陇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搭建扶贫车间助力创业就业

  走进南陇村扶贫车间看到,在200平方米的厂房里,摆放着21台崭新的缝纫机,十多名村民正埋头工作。在这当中有不少是贫困户,以在家妇女为主,张晓华是其中一位。

  原来,张晓华一家因病(家中老人)致贫,此前她多年外出打工,主要从事内衣加工行业。2019年底,考虑到要照顾家中老小,遂回到家中自办小作坊,平时从外面的厂家接一些内衣加工订单,并组织其他闲置在家的劳动力帮忙。后来,随着订单的增多,张晓华的家庭作坊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这时,她想到了驻村工作队,于是找到了陈泽南,向其提出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

  “我们刚好有扶贫资金,在生活市场节余空间还有场地,这是一件值得考虑的好事。”驻南陇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泽南告诉记者,在充分了解调查的基础上,工作队决定利用闲置资源搭建一个扶贫车间,并购置缝纫机免费供给,于去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有了工作队的大力帮扶,激发了张晓华更大的干劲。作为扶贫车间的带头人,她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最近大家加班加点,刚完成了一单1.4万件内衣加工的业务。”张晓华介绍,目前正在做另一批泳衣加工订单。据悉,张晓华主要是从谷饶、和平等地拿订单,平日里她负责指导大家,其余时间也投入生产一线。“现在不缺订单,我的小目标是希望21台机器能尽快坐满人。”她微笑着说。

  在陈泽南看来,搭建扶贫车间的作用更多在于解决劳动力就近务工,特别是闲置在家的妇女,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兼顾家庭,能够有效增加贫困户和村民的收入。

  实际上,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是南陇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就在扶贫车间隔壁,同样是利用生活市场节余空间搭建起来的玩具加工厂,是工作队近年引入私营企业主合作经营的。该工厂不仅就近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村集体每年还从加工厂固定分红20000元,这些收益全部作为贫困户分红分配到每个贫困人口手中。

  据陈泽南介绍,工作队还不余遗力地通过各种渠道,介绍有意愿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同时安排公益性岗位照顾特殊贫困户,尽最大努力让贫困户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老书记带领贫困户种植特色农产品

  在南陇村,多数农户以种植特色白玉果蔗和姜薯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超200亩。驻村之后,工作队对白玉果蔗和姜薯的产量、营销市场,以及农户发展意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发现白玉果蔗和姜薯产量稳定,市场需求量大,多数农户都能熟练掌握种植技术,能有效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

  2018年,工作队利用产业扶贫资金,搭建20亩特色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由1名党员种植能手带领6户贫困户发展生产,还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陈泽南告诉记者,原白玉果蔗种植有十多年,品种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为此,工作队还积极联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帮助改良品种和农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姚林溪是南陇村的退休老书记,本该在家享清福的他,听到扶贫工作组的请求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由姚林溪指导的其中一户贫困户叫刘辉龙,他曾是村里的低保户,妻子去世,一家靠着他和儿子在外打工赚钱维持生计。2016年刚被纳入贫困户的时候,刘辉龙一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5800元。直到2018年,在老书记的邀请下,刘辉龙报名参加了甘蔗的种植,分到约3亩农田。

  在姚林溪的悉心指导下,刘辉龙与其他贫困户积极参加工作队组织的种植技能培训,提高科学种养技术,使甘蔗和姜薯的亩产量都实现大幅增产增收。目前,示范基地种植的白玉果蔗亩产量约10000斤,姜薯亩产量约1500斤。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还帮助南陇村注册“南陇蔗香”集体商标,并成立合作社,集约经营。同时与华洋种养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近2年,参与特色农作物种植项目的贫困户年可增收约4万元。这成为贫困户的稳定收入来源。而刘辉龙与其他贫困户也成功于2019年底顺利退出贫困户行列。

  多管齐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的同时,南陇村的村容村貌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工作队驻村之后,在这里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提升工程,极大改善了南陇村人居环境——

  实施老寨环境提升工程,大力整治老寨片区脏乱差问题,充分利用三清三拆清理出来的空地建造小花圃,提高全村绿化率;建设文化广场及老人活动中心,完善农村文体设施,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整治宅心池,配置石栏杆,解决安全防护问题,提升一池两岸居住条件。

  结合全市创文强管行动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利用各级帮扶资金,着力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难题。完成村内污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铺设约9000米的污水管网,建设3个厌氧池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真正实现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目标。

  针对南陇村通讯线路杂乱的现象,工作队积极筹措资金对村通讯线路进行全面整治,改变以往村道巷道上空布满密集线路的落后面貌,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这些变化,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两年前我回到家乡后,不敢想象村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切感受到工作队是全心全意帮扶南陇村的。”今年44岁的吴海和此前长期在外经商,2018年10月响应组织部门的号召,返乡当起党组织带头人,现任南陇村党总支部书记。令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是,工作队为南陇村留下了多项资产扶贫项目。

  为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效用,工作队积极对接优质企业,认真分析发展前景,积极拓展和推进资产扶贫项目。经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决策,投入84.87万元实施广东奎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智慧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扶贫项目获取投资收益,年收益率约为7%,2020年该项目收益约4万元;投入69.96万元实施汕头市潮阳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通用厂房及配套设施租赁扶贫项目获取投资收益,年收益率约为8%,2020年该项目收益约5.6万元。

  此外,盘活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田地、水塘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清理无效合同和到期合同,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集体收入。2020年,村集体收入增加到20万元。

  “我们将在工作队打好的坚实基础上砥砺前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夯实脱贫致富的根基,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吴海和坚定的表示。

  ■对话

  驻潮阳区河溪镇南陇村第一书记陈泽南:

  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对口帮扶南陇村五年来,这里发生了有目共睹的蝶变。驻南陇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泽南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工作队投入帮扶单位自筹资金、各级财政资金约3000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9个,于2019年底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和贫困户全部有序退出,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到2.5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增长到20万元。“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村民和贫困户对勤劳致富有了更大的奔头。”陈泽南说。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南陇村能实现脱贫出列的关键举措是什么?

  陈泽南: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来引领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寓管理于服务中,把党的好政策原原本本传递到群众中去、实实在在落到实处。

  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由村党组织牵头老人协会成立卫生环境检查评比小组,建立《南陇村卫生环境管理评比制度》,每月定期对全村村民房前屋后卫生环境进行检查评比,并组织党员开展日常环境卫生清理行动。特别由党员领办特色农作物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指导贫困户发展生产,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使党员在推进精准脱贫、创文强管、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中争先作为、做好表率。

  南方日报:如何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陈泽南: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一定的人才支撑。我们开展实施优秀人才回乡计划,物色动员高学历的年轻人进入村“两委”,为乡村振兴工作补充“生力军”。实施党员干部“双培”计划,将村内年轻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努力实现“五个振兴”。

  当前,我们将严格按照我市新一轮创文工作部署,广泛发动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全面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同时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志愿服务人员清理卫生死角、管养绿化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