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情民宅,映照在庭前碧水中,呈现天光云影;稻穗饱满微黄,伴随瓜果飘香,散发出迷人田野芳香……在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假期,不少市民、游客携老偕幼,从周边城市来到高州的田园乡村游玩、采摘,体验农活、品农家菜、住乡间民宿……欢声笑语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好一派秋日“丰”景。
“没想到最大的变化在农村!如今农民的生活可舒适了,是农民也是股东,一边领月薪一边拿分红,自家还建起了民宿,日子好滋润!”在珠三角经商的邱先生感叹,两年未归,家乡农村面貌就已经焕然一新,农村生活也愈发多姿多彩。
近年来,高州以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以“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为重要抓手,引领和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打造了一大精品村、示范片,实现了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目标。高州已被确定为省全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
▶▷ 以群众为主体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破茧蝶变是由内而外的美丽绽放。高州以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激发群众振兴乡村的主观意识和行动,凝聚成破蛹而出的强大内力。高州掀起了一场以群众为主体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
“我是党员我担当”“先锋八带头”“党员五事争先”等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高州党员干部冲在前,带头清拆、带头清洁、带头整治。高州还广泛举办“乡贤干部回乡”“小手拉大手”“巾帼评家园”“集体清洁日”等活动,把乡贤、干部、学生、妇女等不同群体广泛动员起来,男女老少齐参与。全市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觉干”的良好氛围。
在东岸镇东坡丹修村,每天都有30多名村民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带头村民响应,主动拆掉自家旧房屋和废旧猪舍约6000平方米,还有不少村民为了拓宽村道无偿让出土地。在家的出力、外出的慷慨解囊,丹修村拧成一股绳,不到3个月由问题村蝶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清拆阶段,高州共清理村巷道及乱堆乱放生产工具、建筑材料22963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23369处;拆除危、旧、弃房26916间;完成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美化绿化112983.52平方米。
此外,高州28个驻外党支部结对帮扶28个村党支部,12个高州商会结对帮扶12个镇街。目前,结对帮扶的党支部已筹集资金1400多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02个。12个高州商会已筹集资金40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10个。
得益于驻外党支部以及商会的帮扶,高州市荷花镇石双村建起了文化广场、灯光篮球场。美化后的一河两岸,成为了附近村民休闲好去处。村中污水处理设施早已建成投运,村中主要治安点均设置“小探头”时刻守护群众安全,村民生活乐也融融。
▶▷ 提升乡村风貌 做好清拆后半篇文章
拆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清拆后半篇文章。高州积极推进“十村精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在全省率先推出“风貌贷”。
根子镇元坝村村民吴伯便是全省“风貌贷”的首位受益者。16万元的“荔乡风貌贷”让吴伯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机。看着崭新的带有浓浓岭南风情的新房子,吴伯高兴地直呼赶上了好政策、好时代。目前,高州已发放30笔“风貌贷”,解决了农民提升乡村风貌的资金难问题。
同时,高州还发动群众利用空闲地、清拆后的闲置地,分“清理、建设、美化、管护”四步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高州首创的“四小园”建设接地气、成本低、效果好,村民们纷纷动起手来。
如南塘镇,各村因地制宜,巧用活用当地资源。清拆下来的特色青砖泥砖成为了装点“四小园”的点睛之笔;依托古树名树建起了口袋小公园;部分有历史价值的老房舍经过精心打造,变成了“网红”打卡点……至2020年底,高州全市农村建设“四小园”20多万个,“四小园”的建设为新农村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细节之美,这是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同时,全市各镇村同步开展“门前屋后三包”“最美庭院评比”等活动,让文明乡风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我们还创新举办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孩子等评比,比出了文明乡风。我们彭村还评上了全国文明村!”南塘镇彭村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友林笑着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乡村振兴凝聚了民心,更夯实了美丽乡村的基础。
▶▷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培育多元业态发展
金秋十月,强烈的日照催着稻穗成熟。在高州市石板镇灯笼坡村,几个身影正顶着太阳,在田间地头谋划着。
“你看,水稻很快就可以收割,割完以后就可以交付给你。这里与你一期的基地仅一路之隔,连片打造,方便管理!”高州市石板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钟孟康向种植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该村计划再流转过百亩土地用于发展高端水果种植。目前,该村已经打造了近200亩高端水果连片种植基地、80亩的南药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土地集约化发展,山上种南药、地里种水果的多元业态是乡村振兴的高州经验,也是高州农民的致富密码。
在高州,村民以土地、资金、房屋等资源要素入股经营主体。在获得入股分红的同时,还可以在当地企业务工获得工资收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我在生态园里务工,每个月工资3000元。我还是股东,年底有分红,收入翻番,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石鼓镇深埇村一名村民高兴地说。
石鼓镇深埇村、石仔岭街道镇大岭村通过“三变”改革,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规模经营,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20年,深埇村合作社共向社员支出108.3万元,其中分红55.3万元;镇大岭村合作社共向社员支出160万元,其中分红84万元。目前,高州已成功打造农村“三变”改革示范点40个,深埇村改革经验入选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业农村改革案例。
这样的模式,不仅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还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高州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4家,其中省级27家、茂名市级17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1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24家。发展家庭农场1061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与农户的联动,带动农户12万户。
在高州,农业产业资源、文化产业资源以及自然景观资源,都成了高州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要素。
高州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特色小镇。比如,高州依托荔枝产业优势,结合近年来落户的5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在根子镇打造全国最强的荔枝产业集群和世界级的荔枝特色小镇。此外,沙田龙眼特色小镇、马贵高山草甸运动小镇、长坡冼夫人文化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也稳步推进。
▶▷ 县镇村统筹推进 引领全域乡村振兴
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高州分界代表茂名打擂台,在21支代表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并喜提四大奖项。
分界镇就是高州把“五个振兴”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以“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为重要抓手,引领和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分界镇和根子镇是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的重要节点。高州把这两个镇作为重点打造成区域,进行“县一片”推进。突出以分界集镇为中心,沿主干道两旁,连片推进10条村近3000户的农房风貌提升,打造一条长16.8公里的岭南乡村风貌带。这条风貌带贯通全镇,串起了储良母树公园、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南山贡园、荔枝龙眼文化展览馆、小东江碧道等节点。以点连线成片,高州乡村振兴示范片版图在不断扩大。
同时,高州鼓励支持和统筹推进各镇街每年打造一条示范村、每条行政村每年打造一个示范组或自然村。高州将每年组织一次PK赛,形成比学赶超、你追我赶,营造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各镇村积极响应,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举措推进“镇一村、村一组”示范村建设。如深镇镇每月开展一次“比学评议”活动,各村之间拼颜值拼实力,互相学习促进,带动全镇乡村振兴发展。县镇村一盘棋、一条心,势必掀起高州乡村振兴发展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