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明婶,180斤茶籽,出油40斤!”
“国业叔,1600斤茶籽,出油400斤!”
……
12月初,在大坡镇贺亨村汉辉油茶专业合作社的茶油工场内每天都非常热闹。村中上千亩的“野生”油茶在霜降后就已经开摘,茶籽已经在自然日光下晾晒了一个多星期,足够“成熟”,达到了最佳的出油时机。于是,村民们纷纷扛着自家的油茶籽来到汉辉合作社压榨茶油。
“这里不收加工费,免费帮大家榨茶油,而且还代销,最低都有100元一斤!”村民吴淑明开心地说道。
这里种植油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村里的油茶树龄最年轻的都已经六七十年,且处于“半野生”状态,因此,压榨出来的茶油供不应求,能卖到80到150元一斤的好价格。看着金黄透彻的茶油从机器中缓缓流出,村民们笑开了花。
大坡野生茶油“赛黄金”
大坡镇位于高州东北部,全镇有山地面积27.8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是典型的山区镇。靠山吃山,勤劳智慧的大坡人民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依托云雾山脉之地的自然禀赋种起了油茶。
全镇种植面积达2.5万亩,涉及25个行政村,预计今年茶油产量约80万斤。其中,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有贺亨、大榕、清湖、新田等村。镇内有茶油加工厂8家、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从事茶树种植农户2000多户。油茶产业是大坡名副其实的“大众产业”。可是,买得到吃得到大坡茶油的食客,却是“小众”。这是为何?因为茶油本矜贵,纯正野生老茶油则更是稀罕宝贝。
大坡镇油茶树树龄老,镇内的茶树一部分种植于1958年前后,距今已有60多年历史,另一部分距今已超百年。据老一辈村民介绍,有些茶树在他们小时候就已经和现在五六十年树龄的油茶树一般大,足见茶树之老。
另外,大坡镇的油茶树生长“野”。因受地理位置、山多地少等因素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坡镇人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辖区内茶树长期无人打理,任其自由生长已有二三十年。即使是现在,也仍然采取“半野生”模式,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大自然的洗礼,比什么农药化肥都管用!”大坡镇汉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明辉谈到大坡油茶一脸的骄傲。
大坡镇独有的高山气候特点,早晚温差大,茶籽结果周期要足足12个月,生长周期长,加上农民掌握着传承多年的种植秘诀,约定俗成在霜降后再采摘,这样的茶籽出油率更好,品质更优。茶油矜贵,因为一斤茶籽只能出2—3两油,一亩油茶树也只能产油60至70斤,人们盼啊等啊足足一年,就等这一滴山茶油,因此,大坡茶油又被食客称为“黄金油”。
“黄金有钱就能买,可我们大坡纯正的野生茶油可是稀罕,一斤的茶籽才能榨出二两,许多人想买都买不到呢!”新田村油茶种植户吴淑明骄傲地说道。
老产业迎接新机遇
茶果外壳可用于制作肥料,茶籽可出珍贵的茶油,茶芯晒干泡茶可降血脂血压,榨出油后的茶饼既是制作洗发液的原料之一,还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
茶油的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符合现代养生理念,且油茶果全身都是宝,通体可利用,极具发展价值。随着大坡镇全域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油茶种植产业,茶油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一批有想法有志气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当起了“新农人”,油茶种植以及更多的特色产业都迎来了发展之机。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大坡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擦亮‘大坡镇油茶’品牌,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和全盘的计划。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旗插在种植基地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一条具有大坡特色的山区镇发展之路。”大坡镇党委书记赖建波介绍,接下来,该镇将通过党建引领,把油茶产业发展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由村党组织牵头,以“一村一品”“一村一店”为思路,一方面定期开展电商培训班和新农人培训班,另一方面吸引外出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把油茶产业发展为村集体增收的支柱性产业。同时,结合产业帮扶政策,将油茶打造成大坡镇的地标性农业产品,树立“大坡茶油”品牌效应。该镇将整合辖区内的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持培育本地油茶种植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抱团”发展,实现1+1>2的效果。
茶油档案
茶油何以珍贵?
茶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油茶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芥酸、胆固醇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
经过专家研究论证,中国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除了两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油脂特性、营养成分相似外,茶油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即茶皂甙,或称茶皂素)。
茶油原汁的高贵品质,又符合人们崇尚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为当今食用油中的精品,同时茶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质期长,烟点高、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易于消化吸收。
在民间,茶油在预防婴幼儿湿疹、消肿散瘀等方面的功效深受认可。“茶油炖鸭”“茶油饭”“茶油胡鸭汤”等食疗菜谱也被当地群众视为居家良方,同时,茶油的中医药价值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