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塘里建起了“跑道”,4万尾草鱼不停地“奔跑”,不仅亩产提升了7至8倍,养出的草鱼肉质也更加紧致。小小1000平方米的养鱼“跑道”,年产值便超过了百万元。
梅县区畲江镇杉里村,于2019年引进的企业梅州市运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玩出了水产养殖“新花样”——循环流水高密度生态养鱼,也就是“跑道养鱼”。
走进该企业养殖基地,8条25米长、5米宽的水泥槽一字排开,这便是鱼儿的“跑道”。仔细观察,笔者发现,“跑道”两头都装有拦鱼网,其中一头还装有推水增氧装置,既能给鱼儿提供足够的氧气,又能让鱼儿在水流推力下“健身跑步”。
“这样一来,能让草鱼一直保持逆流游动的状态,使得草鱼的肉质更加紧实、口感细腻。”梅州市运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全说,不仅如此,采用“跑道养鱼”模式密度更高、风险更低,每条“跑道”可以养殖5000尾草鱼,亩产约8万斤,全年总产可达16万斤,是传统养殖方式的7至8倍。按照目前草鱼市场价7.3元/斤来计算,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
吴永全告诉笔者,目前,大部分传统养鱼的池塘由于开挖较早,缺乏科学规划布局,且基础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淤泥较深,养殖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效益的提高。
为了提升水产养殖科技化、自动化、生态化水平,同为“养殖小白”的吴永全和合作伙伴3次前往浙江、江苏等地学习养殖技术,并将养鱼场选址落户于水源清澈的畲江镇杉里村,承包下40多亩土地开办了这家养鱼场,重点发展四大家鱼养殖产业。
40多亩的养殖场,38亩的见水面,8条养鱼“跑道”的面积仅占4%左右,却能产出上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其中的“秘诀”,便藏在这水面之下。
“养鱼先养水。外塘作为水质净化修复区,放养鲢鱼、鳙鱼、鲫鱼等滤食性鱼类品种,同时种植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吴永全介绍,推水增氧装置让塘水流动起来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饲料会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变成有机肥,整个过程实现了养殖尾水零外排。
鱼塘里建“跑道”,向生态要效益。“跑道养鱼”模式,既从根源上解决了鱼类养殖的污染问题,又做到化废为宝。同时,整个水体实现了循环微流水养鱼,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得益于此,畲江镇杉里村(水产养殖)入选了2021年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
杉里村水产养殖产业是梅县区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样本的又一积极实践。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公示名单,全国共有65个申报主体符合标准。其中,梅县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梅县区全力推动渔业主导产业发展,引导特色养殖,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在发展“客都草鱼”为主导品种的健康养殖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引导养殖场(户)开展特色水产品养殖,全区形成水产苗种、龟鳖类、鲫鱼类、黄颡鱼、小龙虾、观赏鱼等八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2020年,全区渔业养殖面积达45405亩,水产品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3.81亿元,比增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