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致富经验

韶关乳源:做好一亩示范,带动千亩增收

  驻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工作队员:

  苏益松:工作队队长,来自中共广东行政学院(广东省委党校)

  宋卓贤:来自广东行政学院

  单嘉良:来自广东行政学院

  李沛荣:来自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邓志均:来自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正月末的粤北山区寒风料峭,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乐群村的一亩试验田生机勃勃:一朵朵赤松茸争相挺着白肚皮从枯稻秆下冒出头来,田间5个皮肤黝黑的男人捧着这些“红伞伞、白杆杆”,满是笑容。

  他们正是2021年6月30日正式入驻一六镇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队员。这5名队员于2021年11月率先开垦了一亩试验田,为当地村民示范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如今,这一亩试验田已带动全县发展出上千亩的“增收田”。

  敢为人先 开垦第一亩试验田

  2021年9月,工作队队长苏益松和队员们在企业调研时了解到,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赤松茸种菌已经培育成功,但在乳源县还没有人开展试种。经过一番讨论研究,苏益松和队员们决定“试一下”。

  试种首先要解决场地和资金的问题。在寻求乐群村委的合作时,村干部犹豫地表示,村里从来没有过这类尝试,村委会年收入也不高,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

  苏益松5人商量后决定每人自掏2000元作为试种经费,并向村干部承诺,试种的投入都由工作队承担,如若试种成功,收入归村委会。此番举动成功消除了村干部们的顾虑,他们也积极加入到试种工作中来,并向工作队免费提供了一块位于村委会大楼后面的撂荒地。

  “第一亩试验田”项目就此拉开了序幕。队员和村干部们翻整土地,安装自动喷淋装置,围筑篱笆,铺上稻壳和稻草……2021年11月8日,菌包种下,一亩“配置齐全”的试验田“诞生”了。

  试种成功 开拓增收新渠道

  赤松茸,学名皱环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近年经人工培育成功。苏益松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该菌种种植成本低,售价较高,如果试种成功,将给村民带来新的增收渠道。

  在工作队和村干部近两个月的精心呵护下,2022年元旦,第一丛肥美的赤松茸终于从稻秆堆中探出头来。试种成功了!

  苏益松介绍,每年村里晚稻收割之后到来年春耕之前都有5个月左右的空档期,将田里的稻秆、玉米秸秆等废料利用起来就可以种植赤松茸了,不仅可以减少村里烧稻秆造成的环境和安全问题,还能在利用菌类分解稻秆肥田的同时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不仅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据了解,每亩地每次种植可产赤松茸3000-5000斤,批发价每斤20元,零售价每斤30-40元。“每亩收益可达3万元。”苏益松说,“甚至在房前屋后铺上稻草就能种,只需要定期浇水。”

  多地效仿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第一亩赤松茸试种成功的消息很快在乳源传开,多个乡镇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镇干部、种植户等前来调研学习,东坪镇、游溪镇、乳城镇等6个乡镇的一些种植户开始尝试种植。

  短短一个半月,乐群村30多户农户开始种植,全县赤松茸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亩。

  为确保“种得好”和“卖得出”,工作队还与企业探索出“队员+技术+农户+基地+销售+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工作队负责统筹推广赤松茸种植工作,企业负责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和销售保障,农户进行种植、采摘和运输。

  谈到下一步的想法,苏益松表示,工作队目前还引进企业,流转了团结村、罗屋村撂荒地200亩,种植有独特优势的食叶草,并计划引进加工企业,发展第二产业。“要进一步推动撂荒地整治,继续带动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