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丢荒这么多年,自己开荒又费时费力,感谢政府帮助我们盘活了土地。”日前,英德市东华镇村民望着其撂荒多年的耕地重新复种开垦激动地说。
近年来,英德市坚持把推进农村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通过压实责任、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强化服务等方式,实现荒地变良田,为农民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改善耕作条件
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硬件保障
据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化的优化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进城务工或定居的人数逐年增多,农民从事农业种植的意愿越来越弱,英德农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尤其在耕地资源条件差、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较为突出。“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都选择耕种附近的农田。同时,大多撂荒耕地地处偏远,不仅无机耕路、灌溉设施,也无法使用微耕机耕作,农业耕作收益较低。”该负责人说。
对此,英德一方面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依法依规探索土地信托、托管、股田制等新的流转模式;鼓励采取委托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集中连片流转,将流转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耕地的水利、交通、金融服务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大力提倡新型耕作制度和先进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减轻劳动强度,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合理使用。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改善农田配套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硬件保障。
位于英西峰林走廊的九龙镇金鸡村有3000余亩耕地。此前,金鸡村近半田地是旱地或盐碱地,肥力较低,加上没有沟渠和机耕道路,无法灌溉和机械化耕作,即便还在耕种的也仅是旱地作物,经济价值不高。“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土地很多都丢荒了。”金鸡村党总支部书记陈观水说。
如今,金鸡村通过推进垦造水田项目,将2000余亩旱地盐碱地打造成高标准农田,让昔日的荒山旱地变成了一个“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通过改良不仅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进行机械化耕作。”陈观水说。
为持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耕地整合治理的积极性,英德市自2021年开始重新调整奖补标准,将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实施耕地整合治理奖补标准由6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充分调动了英德农村实施耕地整合治理的主动性。
制定奖补政策
引导农民群众用好耕地
“看到今年的奖补政策,我已加大水稻种植面积,干活更有干劲了。”4月18日,在西牛镇赤米村田间地头,田埂里已经蓄满水,村民忙着插秧,绿油油的稻苗被插入田中,土地更显生机。
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今年初,西牛镇制定2022年度水稻种植奖补方案,投入耕地整治资金50万元,对种植早稻、晚稻的农户、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各100元/亩进行奖补;同时,对零碎、不方便耕作的土地进行整合整治,实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能耕”。截至2022年3月底,西牛镇已完成撂荒地复耕数1136.54亩。
而波罗镇则在复种奖补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积极开展撂荒耕地复种,种植玉米、大豆、红薯、南瓜等各类农作物,提高了撂荒耕地的利用率。
据介绍,为防止耕地丢荒摞荒现象加剧,切实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生产,英德高度重视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市、镇两级党政主要领导紧抓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对村小组复耕复种进行全程指导、跟踪服务。
如波罗镇通过镇领导班子带队下村,广泛向群众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用好耕地,有序复耕复种,并对在撂荒耕地种植粮食作物进行复种奖补100元/亩;同时,统一对撂荒地种植油菜花进行培肥地力,农户愿意复耕的由农户自行复耕,无劳动力的由村委会统一发包流转。目前,波罗镇已全面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九龙镇对摸排出的撂荒地,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座谈会进行分析研判,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复耕新模式。鼓励在家有劳力的农户自行复耕复种一批,整户外出、无劳力等不能耕种的农户采取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复耕复种一批,动员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复耕复种一批。把土地流转作为撂荒土地复垦的有效手段,动员村民让利免租两年甚至五年流转给种植大户,让承包种植户开展撂荒地复耕,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同时,出台奖补措施,对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每亩给予100元补贴。
截至目前,英德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48158亩,完成复耕复种进度100%。
探索复耕措施
四大模式促撂荒地复耕复种
土地是农民的根,也是农民致富的基础。如何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英德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是合作社代耕代种。对撂荒1年以上,承包方无力耕种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耕地,鼓励采取委托亲友邻里、种田能手等代耕代种的方式进行复耕复种。如石灰铺镇石灰村委会下排组村民小组130多亩耕地长期撂荒,2020年底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将撂荒地经营权收回到村小组集体,再引进英德市裕谷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实行代耕代种,合作社采用机械化耕作、无人机播种、施肥、除草、机械化收割等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也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仅2021年中造种植水稻,就实现从每亩零收入到每亩800多元收入的突破,极大激发村民的热情。目前正积极申请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朝着“依托集体土地,在家等着收益”的现代产业农民的转变。
二是种植大户承包经营管理。白沙镇白沙村积极推进撂荒地开垦工作,新修建排水渠等水利设施,引进本镇种植大户沈能发投资种植中草药和水稻,并与村小组签订合同,流转100亩撂荒地。九龙镇石角村把土地流转作为撂荒土地复垦的有效手段,针对整户外出、无劳力等不愿耕种的农户的土地,动员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复耕复种,如石角村黄岩组约70亩撂荒地以免租两年的模式成功流转给茄子种植大户,种植户计划种植多个品种的茄瓜,预期收益将达30万元。
三是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耕种。石灰铺镇惟东村石陂组2021年初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将村中连片的108亩撂荒耕地承包给种粮大户种植水稻,实现每亩38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收益,部分村民参与管理,领取工资,并优先回购种粮大户的粮食,确保每户家庭的口粮,又增加了收益。
四是集体托管。对长期外出导致撂荒的耕地,由村民小组通知承包户限期复耕。如不能复耕的,由各村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程序审议决定并公示后,将土地经营权转交村集体,由村集体集中管理。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资金、资源将撂荒耕地托管复耕,再通过业主流转或村集体自行经营的方式治理撂荒耕地。撂荒耕地经村集体托管后,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凡耕地撂荒2年以上的,由村组集体责令复耕,对既不自己复耕,又不愿流转复耕的承包农户,由村组集体强令重新发包。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系列措施,英德探索出一条提高种粮效益,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解决撂荒地难以复耕复种的有效途径,让一批昔日的撂荒地重现生机。下一步,英德将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引导力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切实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