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姜滞销问题得到解决,山联村姜农喜上眉梢。
4月13日,春风微拂。迎着蒙蒙细雨,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的姜农蔡天来正把一筐筐小黄姜从地窖里抬出,虽汗湿衫背,脸上却笑意融融。“窖的6000斤小黄姜清了一半啦,今年小黄姜春种资金有着落了,心里踏实。”
这是最近一周来,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到该村第二次收购小黄姜。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连南寨岗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何桂芳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向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反映了家乡小黄姜市场不好卖不出去的问题。殷昭举对此高度重视,经市农业农村局沟通牵线,促成了广清众创空间的收购之行。
“这不仅解决了滞销问题,收购价格还比当地市场高,更直接销售到广州,把连南小黄姜端上了大湾区群众的饭桌。”何桂芳说。他表示,在今后履职路上,将继续着重关注“三农”问题,力促瑶山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帮助农户增收、加快乡村振兴。
▶▷小黄姜滞销
全国人大代表联袂企业破局
环绕在崇山峻岭间的寨岗镇山联村,是个瑶族村寨,全村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只有1600多人居住。该村离县城80多公里,是连南最偏远的村之一。
该村地势较高,土质松软,沙壤土地中性偏碱,适合小黄姜的种植。多年来,这里的瑶族群众一直有种植小黄姜的习惯,但因地处山区,消息不畅通,销售渠道单一,成为致富道路上的一道瓶颈。
40岁的村民蔡天来,因家里有行动不便的母亲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只有在家从事农耕,种植生姜成为他的主要收入途径之一。自去年立冬以来,种植的小黄姜因销售渠道不畅,加上疫情影响,收回来后他就直接放进地窖里了。
2021年底,山联村小黄姜总产量达13万多斤,直至今年3月,销售渠道依然没打开,滞销严重。“两亩地1万多斤,还有6000多斤没卖出去。”蔡天来说,今年生姜种植又要准备开始了,因为滞销导致去年投入的成本还没收回来,全村种植户积极性都备受打击。
今年3月,何桂芳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向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反映了家乡小黄姜滞销问题,殷昭举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协调沟通解决。经过该局牵线搭桥,广清众创空间派员深入山联村对接姜农,详细了解该村小黄姜品质和仓储情况,达成了收购意向。
“我们利用公司对接大湾区的优势,积极向广州等大湾区的客户推介寨岗小黄姜,其品质得到市场青睐。”广清农业众创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收购小黄姜主要直供大湾区及珠三角的终端消费企业,不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减少中介差价,提高姜农的收购价格,保障农民收益。
“我已卖了近3000斤,收购价格在1.5元每斤,比市场价格要高。”蔡天来说,小黄姜亩产约四五千斤,平均亩产值6000元上下,如今新增了广清农业众创空间这个销售渠道,村里20多户姜农收益有了保障。“我今年会继续把小黄姜种好,和本村姜农做好生姜产业,过上幸福日子。”
广清农业众创空间是广州和清远两市共建的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是清远市农产品对接大湾区的主要渠道之一。它由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和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实施,由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平台的具体建设和运营工作。
运营中,广清农业众创空间践行“广清一体化”战略,围绕“湾区所向、广州所需、清远所能”,以大湾区市民需求为导向,助力清远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仅在2021年,就实现销售清远农产品1.73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逾万农户增收。
▶▷为家乡代言
让瑶山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4月7日和4月13日,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先后两次到山联村收购小黄姜,何桂芳都在现场协助。挑选、打包、过秤……看着一筐筐小黄姜搬运上货车,何桂芳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身为人大代表,看到群众的难题得到了解决,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何桂芳说,此次收购小黄姜,不仅解决了滞销问题,收购价格还比当地市场高,更直接销售到广州,把连南小黄姜端上了湾区群众的饭桌。
听百姓实话,察百姓困难。这是何桂芳的履职座右铭。在今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他一共提交了28份建议。这28份沉甸甸的建议背后,是他坚持履职为民的初心使命。
履职10年来,何桂芳提交的议案建议已逾150份,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人才教育、乡村振兴政等方面,其中不少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采纳,推动包括连南在内的民族地区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
连南生态优渥,当地农特产品品质优良。“农特产品销售是否通畅,关乎农民增收,也是乡村实现振兴的产业支撑要素。我们要开拓、寻找到好的销售渠道,推动连南乃至清远的农特产品‘入珠融湾’。”何桂芳说。
他表示,在今后履职路上,将坚持为家乡优质农产品代言,广泛收集民声民意,着重关注“三农”问题,夯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础,促进瑶山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争取在大湾区闯出一条销售“通天大道”,加快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产业振兴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