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外打工,老人又上了年纪,家里的地没人种、地种不动,怎么办?”
“每年都要买种子、肥料、雇农机,投资大,质量还没保证,怎么办?”
……
近年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重要创新形式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梅州悄然兴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针对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导致耕地撂荒现象,今年开春以来,梅州在春耕生产、撂荒耕地复耕等方面出台非常举措,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不误农时。其中,探索生产托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灵活转变成农业产业发展“潜力股”,唤醒了一批又一批“沉睡”的田地。
截至目前,全市春种春播面积约137.95万亩,已超额完成今年春耕生产任务,其中全市共206个服务组织开展生产托管面积31.78万亩,服务带动小农户31.07万户。
农业生产托管能否助力完成撂荒耕地复耕的重任,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问题?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种地有帮手
减少农田丢荒
确保粮食安全
今年农忙时节,兴宁市新陂镇新元村村民胡双院显得更加从容。这种从容得益于农业生产托管。
原来,胡双院自家的土地由村集体集约流转,托管给梅州市大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己去附近的工业园区上班。“地有人种了,不用为稻田耕地、浇水、播种等事发愁,还有土地租金和企业上班双份收入,省心省力。”胡双院笑着说。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梅州市大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今年以来,采取“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方式,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企业托管服务面积已近6000亩,范围覆盖兴宁全市。
同样感到从容的还有新元村党支部书记李育民,今年村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已经完成,破解了“有地无人种”的难题。“现代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因每一户的耕地面积小,种粮效益不高,村里人多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造成部分田地撂荒,现在经过集约流转,连片的撂荒地由梅州市大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耕种,保证了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李育民说。
推进撂荒地复耕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非同一般。但近年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偏差、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梅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
如何实现撂荒地复耕?对此,梅州探索了农业生产托管的模式。一方面,加快撂荒耕地的集中有序流转,让“小块田变大块田”,改善满足生产需要的水利设施等耕种条件,推动土地从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从分散耕作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支持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发展线上线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高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破解人力不足等问题,有效降低耕作成本。
张冲冲是梅州市志颖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农业职业经理人,今年获评“首届广东省农业生产最美生产托管员”。凭借专业的生产托管服务,他为农户解决了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你的地,我来种,减成本,增收益。”提及什么是农业生产托管员,张冲冲这样解释,托管服务将生产环节委托给专业化机构,借助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帮农民解决“不会干、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回答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如何有机衔接”等时代命题。
“农业托管服务既可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农户劳动力,又能减少农田丢荒,确保粮食安全。”梅州市志颖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颖说,农户耕不了或耕不过来的水稻田,农业托管服务企业都可以帮忙种。目前,企业拥有20多名托管员及各类农业机械,可为农户提供耕整地、播种、育秧、插秧、施肥、植保、收割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
如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成为种地的好帮手,被农民亲切称为“田保姆”。记者从梅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春耕备耕期间,全市共206个服务组织开展生产托管,面积达31.78万亩。
服务有质量
群众可“点餐”
高效增产增收
“种田是个辛苦活,用手扶拖拉机打田,一天下来吃饭时手都在抖。晒谷也是个麻烦事,一旦天气有变,稻谷抢收时就跟‘打战’一样。”谈起以前种田的场景,蕉岭县广福镇豪岭村托管员陈伟干直摇头,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和落后的生产设备,不仅拖慢生产效率,也打击了农户种地的信心。
“现在有了生产托管服务,土地可以连片耕种、科学管理,效率大幅提高。”陈伟干说,托管员是种植户与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对接的“桥梁”,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接受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看到管理出效益,很多村民来找他下单。
如今,在梅州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生产托管服务越来越规范。通过专业服务公司帮助农户现代化耕作,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这是农业服务社会化的真实写照。
“群众可以随便‘点餐’,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可以提供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种植等多种服务模式。”蕉岭县桃花源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鑫说,生产托管把农户联合起来,通过农资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技术指导等做好服务,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产量,全程生产每亩效益可提高20%。
今年,因不愿看到家乡的土地撂荒,兴宁市叶塘镇龙坪村村民何世强从村里流转了1000亩土地,准备种植水稻。然而对于水稻种植并无经验,眼见春耕即将开始,春节期间他一度发愁。幸好有了位于新陂镇的兴宁市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托管服务支持,让他对种粮有了信心。
多年来,兴宁市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李志新帮助周边农户做好生产托管服务,已得到不少村民的信任。今年至目前,该合作社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2000亩,其中大部分为撂荒地复耕复种,覆盖兴宁市新陂、永和、叶塘等6镇,“合作社在翻整耕地、育插秧、统防统治、收割等都能提供机械化服务,比较耗费人工的环节由我们来做,村民、种植大户也乐意跟我们合作。”
生产托管服务的“无缝对接”,使得普通村民也有了“大干一场”的资本。“近几年,一个人就可以承包上百亩甚至几百亩的稻田不再是奢望。把晾晒、仓储、销售这些问题解决,加上先进的机械,农户就有能力去耕种更多的稻田。”说起社会化服务带来的好处,李颖有感而发。
改变正在慢慢酝酿。
“近年来政府加大助农投入,通过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保本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服务等手段,实现经营增效,种粮农民有钱挣,粮食生产才能稳得住。”梅州市大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宇忠说,看到效益,现在越来越多在外务工创业的村民愿意回到家乡发展农业,向专业公司购买社会化服务,将稻米生产流程中的部分环节外包,以承包或流转的方式,盘活了农民无力种植或弃耕的土地,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大米的种植流程。
李振鹏是兴宁市新陂镇新元村人,以前在外务工,如今回乡加入梅州市大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农机手。“我考了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等驾照,水稻种植生产各环节需要机械设备进场我就去,自家的土地则流转给了企业经营,不用费心就能坐收土地带来的红利,收入不比外面差,比自己耕田划算得多。”李振鹏说。
“有了生产托管服务,村民也能当起‘甩手掌柜’了,以前分散经营的农户被组织起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架起了衔接桥梁,农户种地省力省时、增产增效。”李育民说。
记者从梅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春耕备耕期间,全市共206个服务组织共服务带动小农户31.07万户,农业生产托管成为不少农民的主动选择。
工作有效率
“互联网+托管”
倒逼生产标准化
进入春耕春种时节,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派生机,绿油油的秧苗贪婪地享受着春日阳光。走进产业园综合服务楼一楼大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清晰的可视化数据实时记录着产业园的动态。
这是蕉岭县农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现在农户对机械化种植认可度很高,我们团队的社会化服务受到热捧。你看,我们的系统接单提示一直响个不停。”前期春耕阶段,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崇文利用该平台指挥调配农机运作,同时为农户送上专业指导,引导农户适时防治、科学管理。
“平台汇聚全县农机资源,科学调配农机下田,通过农机GPS定位装置与收割机、无人机等进行捆绑,其运行轨迹都有清晰记录,还能准确测量出工作面积。综合天气、作业地点等,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机械最佳操作时间和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安排。”说起土地托管,温崇文自信地笑道,通过信息平台的统一管理,资源利用更高效,未来将继续向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过去,不管是种粮大户还是散户,都喜欢全流程单干,这是资源的浪费与不合理运用。”温崇文介绍,当前产业园正在尝试专业化分工,“简单来说,就是负责插秧的就负责插秧,收割的就收割,大家交叉工作,互相监督。”此外,基地也在尝试“中央播种、分散育秧”模式,进一步以数字化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以社会化服务中的技术规范倒逼标准化。当前,蕉岭县逐步打造农产品全程溯源平台、种植云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等,不仅要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也补齐丝苗米在加工、流通等传统农业环节低效率、不稳定的短板,进一步提高丝苗米产业发展造血能力。
在五华县,“互联网+托管服务”这一模式的普及,也为农户春耕生产工作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效果。目前,该县依托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发的“粤农服”托管助手小程序,对农业生产进行托管服务的耕作新模式。
“农户在手机上打开‘粤农服’小程序,选择耕整地、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作物收获、烘干、育秧等生产环节下单,并找到就近的专业合作社,就能帮助农户进行生产托管服务。”五华县林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汉林说,通过生产托管服务的线上操作平台,可为农户提供托管下单、合同签订、服务报告、线上支付等服务;为农业服务组织提供线上接单、作业轨迹同步、作业报告呈现、服务费收取等服务,是农户和农业服务组织需求供给对接、服务实施、费用结算的有效工具。
“通过平台可以看到工作进度,价格透明,让农民耕作更省时省力,相比之前工作效率要快上三分之一。”五华县河东镇太和村村民李叔说。
目前,通过发展线上线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梅州正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种不了地”和“种不好地”等难题,有效降低耕作成本,减少田地撂荒。
相关
春种春播面积
超137万亩
梅州超额完成今年春耕生产任务
“现在所有秧都抛完了,今年雨水充足,禾苗长势好,应该可以增产,预计7月初就能收割。”平远县大柘镇种粮大户黄新良说。
4月恰逢农忙,梅州各地田间地头,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正在茁壮成长,为粮食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为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梅州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千方百计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采取“长牙齿”的硬核耕地保护措施,积极召开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闹春耕现场会,明确春耕及全年粮食生产面积、产量任务,强化农业技术指导,保障农资生产供应,及时调度各地春耕生产进度,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细春耕生产。
截至4月20日,全市春耕春种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据统计,全市春种春播面积约137.95万亩,完成率104.05%,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要做好稻田用水管理,把水稻养得更好,还要加强除草管理和田间巡查,尽可能地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同时基地启动了无人机喷洒营养液,加强秧苗自身免疫力,通过水溶肥方式,从叶面上让水稻更好地吸收,达到增产、增收、增效、增质的效果。”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崇文说。
立足全年,及早谋划。接下来,梅州将做好晚造和冬种的前期准备,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比上年只增不减,确保完成省下达梅州粮食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