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珠海

珠海斗门对口帮扶茂南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

推进住房改造、产业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斗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洪山村开辟了170亩耕地发展朝天椒种植。关铭荣 摄

  “早餐店生意不错,比起以前每个月靠种菜收入1000多元要强多了。”来自茂名市茂南区的黄春梅笑着说。在珠海市斗门区的帮扶下,“梅姐早餐店”的开业承载了一家五口的希望,丈夫治病、抚养儿女有了收入保障。

  当前,珠海市斗门区对口帮扶茂名市茂南区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已初显成效。住房改造、产业帮扶等工作的推进,让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一批批来自斗门的扶贫驻村干部扎根到茂南的广大农村,通过深入挖掘当地潜力,调动起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扶贫项目结出硕果。

  斗门区委农办数据显示,在茂南区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的869户2676名贫困人口中,截至今年年初,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020元提至人均7807.37元,得到省扶贫考评组充分肯定。

  小店开业新居入伙 精准帮扶打通脱贫之路

  每天清晨,茂名四中校门口附近的“梅姐早餐店”总是坐满了人。尽管忙碌,但身在这不足40平方米的小店里,黄春梅感到踏实。

  黄春梅的丈夫吴景星是斗门区对口帮扶的低保贫困户对象,由于身患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因病致贫。“因为治病,至今仍欠着20多万元的外债,每月定期做透析费用在数千元不等。”黄春梅说,苦于要照料家人,此前她只能靠种植蔬菜等简单劳动帮补收入,无法支撑丈夫治病和抚养儿女。

  去年7月起,斗门区通过划拨扶贫统筹资金8000元,对其亲戚提供的一处闲置房屋进行翻修,“梅姐早餐店”去年秋季对外营业。“早餐店离家近,每天忙完早餐和午市后还可照顾家人,料理自家菜地。”黄春梅说,如今小店每月净收入达3000元以上,帮补了一家人收入。

  “大爱无疆引领村民同致富,斗门有意精帮特困共奔康。”近日,70岁的陈焕搬进40多平方米的新居,陈焕的大哥、84岁的退休教师陈苏情不自禁地写下这副对联。

  陈焕是鳌头镇塘边村的五保户,由于曾经发生过脑溢血,平日主要由他年长的哥哥照顾。陈焕此前的住所是一间小平房,床铺桌椅全部挤在6平方米的空间里,采光条件差,也没有独立的厕所,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

  去年6月初,珠海世荣兆业公司捐赠60万元,将塘边村委会旧址打造成集村委办公服务、贫困户居住、农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楼。如今,走进世荣安居阁的小宅,一房一厅一卫生间干净明亮,企业还贴心地为贫困户添置了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家具。

  塘边村目前新建的6套供贫困户使用的住房已经有5户正式入住。而来自斗门区委农办的数据显示,金塘镇上垌村的17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荔枝塘村的危房改造也将在今年将全部竣工。

  贫困户“点菜” 扶贫干部“掌厨”

  在斗门区的扶贫驻村干部看来,扶贫产业项目的破题口是要将“填空题”转变为“多选题”,贫困户从不会作答到看着答案勾选,群众菜单“点菜”,帮扶单位“主厨”服务,充分发挥贫困户的自身能动性,因地制宜播下产业发展的种子,走出一条“小而美”的农村产业脱贫路径。

  “目前已种植了250亩,到7月就可以收成了。”斗门区扶贫干部介绍,通过村委以扶贫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共同建设的方式,衍水村建起了百香果产业基地。按照预计,今年全年总收益能达到16万元,每名贫困户可分得700元。此外,项目中出租地农民每年租金收入每亩300元,通过在园区务工,每天也可获80元报酬。

  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金塘镇洪山村开辟了170亩耕地进行朝天椒种植,每亩一次性投入不到3000元,亩产可达5000斤。全村贫困人口每人可分配1亩地,由其自行种植并销售,当市场收购价较低时,村合作社将以最低价2元/斤回收,实现销售零风险,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公馆镇荔枝塘村涌现出一批养鸭能手,帮扶单位根据这一情况,决定邀请他们参与到扶贫合作项目中来。斗门区利用精准扶贫自筹资金42万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蛋鸭养殖基地。“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养殖成本投入后交由合作方自主经营,每年按总投资额12%的固定收益支付给村集体。”斗门区扶贫干部周卫锋介绍。

  目前,该项目的蛋鸭养殖规模达到5600只,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收到项目分红约1000元。周卫锋表示,贫困户还可学习养殖技术,如自身有意愿进行养殖,基地还将力所能及地提供鸭苗、饲料等生产物资,商议保底收购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