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珠海

让乡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珠海新农民让农业孕育新生机

近年来,不少农庄、农园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延长产业链。图为珠海台创园农民喜获丰收。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以前农民就是种地赚钱,现在农民还可以做旅游、玩高科技。”火热的7月,在充满收获气息的珠海郊外,珠海台创园永呈园艺公司经理夏国建正计划着将经营多年的农园改造升级,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中心旅游项目。

  另一边,500公里外的湛江雷州市南兴镇空旷的田间上空,来自珠海的无人机团队代替人工将一行行稻谷播种到田里,为当地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不仅需要农村农业的机械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在珠三角,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了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回归农村,在为三农振兴注入新力量的同时,让“农民”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

  新思路▶▷

  种植园升级为观光旅游基地

  炎热的夏季接近尾声,珠海台创园永呈园艺公司种植基地中,金黄的凤梨缀满田间,硕大的百香果、饱满的葡萄已挂满枝头,浓郁的果香沁人心脾。另一边,工人们正在忙着整修道路以及河道清淤。

  “虽然今年上半年的雨水略多,但水果还是喜获丰收,正值成熟期的凤梨尤其好卖。”夏国建介绍,当地土壤属于盐碱地,非常适合金钻凤梨和莲雾等水果生长,种出来水分多、特别香甜,很受市场欢迎。

  作为首批入驻珠海台创园的企业,永呈园艺公司10年前引进了40余种台湾热带、亚热带优良品种水果,并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水果苗木和技术。

  夏国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种植约2800棵凤梨,一棵树结一个果,平均每个凤梨约2公斤,亩产约万斤,市场上售价每公斤超过20元,这样一亩地就有10万元以上收入。

  近年来,发展休闲农业成为珠海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不少农庄、农园也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永呈园艺公司也抓住时机,推出垦丁活动区、生态垂钓等休闲游玩项目。

  “去年举办的水果采摘节,光门票就卖出300多万元。”旅游带来的收入让夏国建尝到了甜头,也更坚定了他发展观光旅游业的信心。

  新职业▶▷

  无人机操手日耕300亩

  7月流火,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湛江雷州市南兴镇空旷的田间上方,一台翼展近4米的无人机匀速低空掠过,将一行行稻谷整齐地插在田地里。

  高温多雨、帮工难请、工价上涨……眼下正是夏季稻播种的关键期,诸多难题让当地农户苦恼不已。农业无人机的及时出现,让农户的眉头舒展开来。

  7月初,珠海羽人团队携带种子精量飞播机来到田里,在无人机飞手娴熟地操作下,横向分布的种子仓同时作业,很快完成了播种任务。

  “过去种田在地上,现在种田在天上,一台无人机就能搞定,省工省时还省力。”羽人无人机(珠海)有限公司经理王亚介绍,水稻精量直播技术可以通过气流将稻谷喷射到土壤浅表层3—5毫米,出芽率高,抗伏能力强。一次性可装入约16斤稻谷,可完成约3亩稻田播种面积。

  这并非该无人机团队的首次亮相。自今年春耕开启以来,珠海羽人已为广东、广西、江苏、湖北、新疆等多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市共3万余亩农田“助力”,一架架农业无人机飞进田间播种稻谷,向农户普及智能农机,促进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以往大家采用传统的插秧,费时费力,熟练工一天也就能插30亩,而种子精量飞播机无需育秧、插秧,一天最多能播300亩。”王亚介绍,以前插秧机、收割机走入田间地头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量,现在无人机的广泛应用,高端科技产品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改变农户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为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力量▶▷

  大学生回乡建起有机农场

  在珠海的农业种植圈中,邹子龙和他的珠海绿手指份额农园显得颇为“另类”。这种“另类”不仅来自于其种植有机作物的理念,更来自于他身上的名校光环。

  “在学校一个农园产学研基地实习时,接触到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当时感觉能解决中国乡村的许多问题。”2010年,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读大四的邹子龙,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金融公司或者商业公司实习,而是来到了珠海践行自己的农业理念。

  自珠海绿手指份额农园创办以来,邹子龙一直遵循“种养循环、有机种植、本地农场、直供家庭”的理念,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激素等,无转基因作物,种植当季当地蔬菜,全程冷链配送,保持食物的本来面貌。

  “我不喜欢外界给我们贴上的‘北大毕业生种菜、人大硕士务农’这样的标签,这也侧面说明在当下社会,人们依旧觉得大学生务农这个事情不正常。”在邹子龙看来,经营农园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可以回到农村去生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乡村变得更美好。”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邹子龙也乐于看到更多人加入到有机农场的建设中,在其公司公众号上,除自家产品的宣传外,还有其他有机农场创业者的故事。“现在10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是大学生,他们之中很多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有机农场。”

  谈及对未来的期许,创业10年的邹子龙说:“以后如果我的儿子说他想做一个农民,希望那时候不再有人会特别关注他。”

  ■观察

  农村发展

  需要年轻力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出田园诗、田园画等独特文化形式,留下数不尽的文化瑰宝。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年轻人不断涌入大城市,农村逐渐沦落成为一个个“老人村”甚至“无人村”。

  近年来,青年人回归农村、建设农村的风潮,让农村再度引发关注。其中的佼佼者,“李子柒”“华农兄弟”等一众记录农村生活的网红的崛起,更是唤醒了不少人的田园梦。

  李子柒摘果酿酒、骑马摘花,拨动了无数人心弦,甚至超越国界,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华农兄弟”则是靠着写实的农村生活和风趣的语录风靡网络,备受年轻人喜爱。

  当然,无论是李子柒的唯美田园还是“华农兄弟”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都只是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劳作的辛苦、物质的贫乏被有意无意隐去。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各项利好政策出台,回农村创业就业的性价比不断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农业机械化之后,中国农村正迎来新变革——外出求学的年轻人、去城市打拼的青壮年,开始调转目光瞄向故乡。他们的知识、见闻以及干劲、闯劲,都将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出更多新兴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青年人的回归给农业振兴加入新力量,引导好、提升好这股力量,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的明天就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