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肇庆

肇庆广宁古水镇蒙坑村:“水陆空”扶贫合作社 抚慰大山“伤心人”

在百香果种植基地,1500株新苗栽种完毕。南方日报记者 施亮 摄

  肇庆广宁古水镇蒙坑村,七月阳光炙热,洒满了整个山野。

  在中山市扶贫组投资55万元建起的中帮种养专业合作社内,1500株“紫香一号”百香果新苗在疫情期间栽种完毕,如今社员们正忙着摘果装箱。日前,合作社理事长郑少华与县扶贫农副产品供销单位签订合约,进一步拓宽产品销路。

  蒙坑村位于广宁县西北部,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人员流动性差,贫困率超过5%,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中山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帮扶组驻村工作队进驻蒙坑村,启动新一轮精准扶贫。截至2019年12月31日,蒙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较2016年的6461元增长163%。

  “小小的扶贫合作社,不仅让大家摆脱贫困,更抚慰着大山里的‘伤心人’。”郑少华告诉记者。

  合作社“疗伤”脱贫

  中帮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少华负债之前是村里的养鸡专业户,养了十几年鸡,销路越来越大。2012年,他壮着胆子投入十几年积蓄,养了1万只鸡。

  上天却给他开了一个无比残酷的玩笑,一场禽流感让养鸡场遭遇“灭顶之灾”,十几年积蓄全部打水漂,还欠下20多万元鸡苗和饲料货款。接着,妻子弃他而去,留下3个孩子。夜深人静时,郑少华常常以泪洗面。

  更令人气馁的是,没人看好他能够东山再起,想赊账借钱重操旧业,难于上青天。“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到头啊。”

  2016年,对口帮扶蒙坑村的中山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帮扶组驻村工作队进驻,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就业、教育、金融等扶贫工作。扶贫组为郑少华一家建档立卡,3个孩子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教育费用,这可让郑少华松了一口大气。

  2017年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合计投资55万元建设总规模27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吸纳蒙坑村在村有劳动力且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

  扶贫组摸了摸底,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郑少华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带领着另外7位贫困村民共同创业。

  进入合作社后,扶贫组和村委会成为他的坚强后盾。扶贫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他规范记账,村委会协助他办下合作社营业执照,村委会会计至今还协助合作社管理账户。

  说干就干,合作社与扶贫队共同努力,砍竹除草,搭好篱笆,砌上鸡舍,挖好鱼塘,从零开始将立体农业的种养基地建好。

  当前,合作社已成功与广州市白云区松洲合森果品商行、中山市西区果蔬批发市场永红水果店签订购销合同,进驻“家里中山”电商平台开设“蒙坑小店”,实现线下批发+零售和线上电商销售,以及中山和广宁同步销售等多形式、多渠道的销售模式。按照规定,合作社每年利润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留存合作社作发展资金、70%作为合作社社员利润分红,建立扶贫产业项目发展长效机制。在日前举行的合作社分红大会上,社员们都领到了近3000元的分红。

  “如果没有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中山扶贫组的帮助,我估计这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还掉债务的郑少华一身轻松,去年他以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参加了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邮储银行大众创业创富赛(肇庆区),获得铜奖。

  金融、就业多措并举

  合作社成立不久,中山扶贫组又给郑少华他们带来好消息:中山市金融局可以给自主创业的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

  郑少华盘算了一个晚上后,马上申请了3万元,入手一台三轮车,剩下的贷款用作贩鸡的本钱,有时一周跑两趟县城,村民也乐意帮他一把,把过节宴请的订单都交给他。一年收入5万—8万元。

  3年来,郑少华不仅偿还了中山扶贫组的小额贷款,而且还清了曾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的20多万元债务。

  在新的一年里,郑少华重新向中山市金融局申请增加了5万贷款,希望扩大鱼塘养殖面积。

  扶贫工作队队长罗景传说:“相较于直接发放扶贫资金,我们更倾向于利用金融小额贷款的方式,刺激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扶好‘志’才能减少返贫的情况。”

  据了解,蒙坑村是广宁县扶贫小额贷款规模最大的,已协助村中9户贫困户申请获得27.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银行预计贷款将为贫困户增加至少20%的收益。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是贫困户脱贫最有效的方式和渠道。工作队结合蒙坑村实际情况,推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就业工程实施,激励贫困户提高劳动积极性,鼓励、引导有劳动力贫困户外出务工或在村内务工。

  两年前,祝新和在村里扶贫工作队的介绍下到镇上的陶瓷厂打工,5000元的月收入加上一些副业,让祝新和成功脱贫,可如今因为疫情在家闲了两个月的他心里有点慌,村里的复工复产宣讲会分享了企业招聘信息,祝新和对离家不远的竹子加工厂比较感兴趣,扶贫工作队便带着他和几个贫困户一起参加集体面试。

  祝新和告诉记者,自己想暂时先在竹厂里面干临时工,一天能赚80到100块左右,可以帮补一下家庭了。除了工资,祝新和还能获得扶贫工作队每年3600元的奖励。在蒙坑村,这种“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了5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

  为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攻坚目标,该村每年组织贫困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种养技术培训以及通过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出台《古水镇蒙坑村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项目奖补实施办法》以及《古水镇蒙坑村脱贫攻坚扶贫项目奖补实施办法》,安排中山市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有劳动力贫困户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种养项目实施奖补,增加贫困户的务工积极性和稳定性,实现就业脱贫。

  走出大山判若两人

  “社员里周秀莲的变化最大,她刚入社的时候内向胆怯,大字不识一个,被我们逼着学习,现在到肇庆高要金利镇打工了,人变得非常开朗,跟以前相比判若两人。”郑少华又向记者介绍另一位社员的变化。

  近日,记者联系上了周秀莲时,她刚刚下班,拉着记者坐下后,马上打开话匣子。她告诉记者,从小家里穷,从未认真上过一天学,不认字的她内向自卑,总是沉默不语。

  2018年她加入合作社第一个月领工资时,不会写名字的她急得直想哭。社员们便借机教周秀莲识字写字、算数记账、使用手机,甚至要求她不许在微信工作群里发语音,必须跟大家文字交流。

  “遇到不会写的字,大家便写在纸上给我,我再依样画葫芦写到手机上,每天回家后继续练写字。”经过沟通交流,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渐渐与大家打成一片。

  2019年,带着小孩的周秀莲愈发感到生活的压力,希望到外地打工增加收入。“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到外边打工,也不敢走出村子。”她告诉记者,当时每一位社员都支持她打工,不断为她加油鼓劲,消除顾虑。

  在大家的帮助下,周秀莲来到高要区金利镇的五金厂当包装工,如今每月收入近4000元。

  “虽说我离开了合作社,但那里永远是我第二个家。”她说自己在工作生活上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或打电话与老同事们沟通,大家都会努力帮她出谋划策。

  攻坚亮点

  蒙坑村实施产业、就业、创业扶贫有机联动。即是运用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奖补办法。通过制定相关补助办法,蒙坑村给予扶贫小额贷款自主创业或发展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创业项目年度利润予以20%奖补措施。对于外出务工就业的贫困户,则予以收入10%的奖补,以此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中山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帮扶组驻村工作队依托蒙坑村的地理优势,成立中帮合作社,带领贫困户种植百香果、养山地鸡、养鱼、养鸭、养蜜蜂,通过“水陆空”立体种养产业模式实现脱贫。

  成绩单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蒙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较2016年的6461元增长163%。

  ●蒙坑村鼓励、支持、协助9户贫困户成功申请27.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开展自主创业、家禽运输、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等实现劳动脱贫致富。

  ●2017—2019年蒙坑村扶贫项目“以奖代补”累计有贫困户193人次成功申请获得奖补金额共457891元。

  ●设立专项用于蒙坑村贫困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所有阶段的困难补助,2017年—2019年,工商银行中山分行累计资助43人次,金额合计8.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