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肇庆

山村脱贫路上的中山商务力量

产业扶贫整合零散资源,消费扶贫促进自我“造血”

今年,联合帮扶寨河村工作小组主导的肉鸡养殖项目实现人均增收3460元。图为肇庆市封开县大玉口镇寨河村村民与其养殖的肉鸡。陈晓翔 摄

  百度地图搜索“肇庆市封开县大玉口镇寨河村”,搜索结果显示在粤北群山的环绕中。从地图直线距离来看,寨河村与中山相距约为300公里。但对于来自中山的联合帮扶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来说,这段超过5个小时的崎岖山路,他们走了近5年。

  跨越时空阻隔,2016年,由中山市商务局、中山海关和中山市红十字会组成的联合帮扶寨河村工作小组,对这个偏远山村开展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帮扶工作。2019年,寨河村100%的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均达到退出标准。

  但为寨河村持续造血的扶贫战仍在继续。寨河村农副产品销售基地的设立,为探索开拓可持续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画出了新的蓝图。一幅山村脱贫之路的图景,映射出中山市商务部门联动消费、电商资源投入扶贫事业的探索和努力。

  保障兜底▶▶实现100%相对贫困人口退出

  2016年4月,驻寨河村联合帮扶工作队第一次来到这个位于肇庆市西北部最边的村庄。群山环绕中,寨河村的10个自然村居住着超过2000名村民。这里距离大玉口镇大约5公里路程,距离较大的南丰镇中心距离超过20公里,蜿蜒的山路驾车需要40分钟。

  不利的地理、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在这里留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00人。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多靠零散种植与打零工为生,产业经济不发达,种类丰富但产量不多的农副产品也缺少销路。

  2016年4月份开始,中山市商务局、中山海关和红十字会启动对寨河村的联合帮扶。近5年时间里,先后近10名扶贫干部跋山涉水来到这里驻村工作,给大山里的扶贫事业带来了中山力量。

  首先,是针对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在寨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00人中,特困户5户5人,低保户22户72人(有劳动力12户52人),一般户5户23人。经过联合帮扶工作组的努力,至2020年11月,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2元,全覆盖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22户72人全部纳入政策性保障兜底。

  同时,全村实现集中供水并且检测符合安全饮用标准;33户贫困户均有安全用电、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覆盖;自2017年起,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9年,寨河村达到了100%的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的退出标准。

  “100个贫困人口中,有32名在校学生,他们是寨河村的未来,更是小家庭的未来。”2018年底来到寨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陈晓翔说。针对这32名学生,寨河村村委全面落实了他们的生活费补助和减免学费政策,确保学生们不因贫失学辍学。

  在中山慈善力量的帮助下,32名学生中已有3人接受了中山爱心人士的爱心助学,既有小学、初中学生,也有大学生。帮扶单位各党支部也会定期为学生添置学习用品、课外读本和体育器材,帮扶工作队还为村里小学修建了篮球场。为鼓励学生们继续学业,从寨河村集体投资收益中设立扶贫教育基金,对继续就读高中(含中技、中职)、大学以上的贫困生,实施助学奖励。

  真心实意的工作换来了真诚的感谢,每当路过当地学校时,学生口中一声声清脆的“叔叔好”,都喊进了扶贫干部的心里。

  “绣花式”帮扶▶▶激励引导让“老大难”贫困户过上宽裕生活

  如果说政策性保障兜底和教育上的帮扶是为寨河村“输血”,那么通过产业扶贫的形式为寨河村“造血”,则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大工程。帮扶工作队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开展了产业扶贫的探索。

  2017年以来,利用帮扶寨河村各级财政和自筹资金共计400多万元,驻村工作队累计开展了帮扶项目14个,其中产业增收项目包括百香果种植、绿桐种植项目投资和南丰镇商业综合体投资三个集体项目,以及肉鸡养殖和黄牛养殖两个户项目。

  “在人口分散的山村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就是要把零碎的资源和力量集合起来,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力量。”这是陈晓翔在扶贫工作中总结得出的经验:通过“绣花式”的精准扶贫,逐渐改变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逐渐建立新的经济循环。为此,驻村工作队在当地举办了三期扶贫讲座,从思想上改变贫困户的思维方式。

  陈晓翔对口帮扶的一户“老大难”贫困户——吴雄明一家,在肉鸡养殖这一扶贫户项目中,彻底改变了其原有的生活轨迹。

  今年41岁的吴雄明,家里有6个儿女和患精神病的妻子,曾经长期没有稳定的收入。一方面缺乏劳动脱贫的技能和途径,另一方面又受限于思维,没有“勤劳才能致富”的观念。吴雄明的情况,是许多有劳动力乡村贫困户的缩影。

  2019年,针对寨河村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实施了肉鸡养殖的户项目。在扶贫干部的沟通和辅导下,吴雄明领回了50只肉鸡,在自己家里搭建了养鸡的窝棚进行饲养。在整个寨河村,驻村工作队分多批次发放了数千只肉鸡,并按比例配套喂养饲料。

  鸡养起来了,但也需要销路。各帮扶单位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把这些原生态的“走地鸡”搬上了食堂的餐桌。2020年,通过中山市商务局、中山海关饭堂和个人购买等消费扶贫的形式,为寨河村的肉鸡养殖项目助销了1500多只肉鸡,加上贫困户自主销售的部分,肉鸡养殖项目实现人均增收3460元。

  “当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卖得出去时,就会主动愿意去做。”在劳动增收的激励下,吴雄明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靠自己双手勤劳增收的获得感。他不仅用卖鸡的钱给自家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更听从了扶贫干部的建议,用卖鸡的钱买了一台冰柜,用于肉鸡的冷冻保存。在2020年肉鸡养殖发放中,吴雄明主动要求将养殖数量增加至250只,进一步扩大了养殖的规模。

  发生在吴雄明身上的变化,是扶贫工作带给贫困户在“精气神”上的“改造”。这种“改造”来自于正向激励,更来自于对未来的期望。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去吴雄明家两次的陈晓翔,对此深有体会和感触:“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得进扶贫干部的建议。”

  如今,吴雄明家中4个子女正在上学,1个不满两岁的幼儿,还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都在健康成长。任劳任怨,勤劳致富,每一次的辛勤付出,都让吴雄明一家过上了相对宽裕的生活。每天,在完成日常的村级保洁员、喂养鸡只的工作后,他都会在进餐时间拿起手机拨通电话:“陈队,吃饭没……”

  拓宽途径▶▶消费扶贫带来更多可能

  寨河村农副产品销售基地的设立,将成为整合乡村资源的一个“集散点”——既是农副产品销售基地,又是电商服务网点;既是扶贫车间,又是物流网点。农副产品销售基地将给寨河村丰富但分散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带来希望,鸡蛋、走地鸡、百香果、蜂蜜、腐竹等“深山货”,将有更多机会走入珠三角。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中山市商务部门利用电商职能方面的优势,积极为贫困地区拓宽消费扶贫的途径。今年,中山市制定了《2020年消费扶贫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创新消费扶贫方式,让“深山货”闯入大湾区有了新空间。比如,设立中山市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集市,对进驻企业减免相关费用,鼓励生产、销售扶贫产品的企业进驻集市,扩大对口帮扶优质农副产品在中山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已有广东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有意向进驻集市。

  扶贫盒子(专柜)计划也在全面推进。根据计划,中山市将支持扶贫盒子营运企业设立100个扶贫盒子服务网点(专柜)销售扶贫产品。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50个扶贫盒子(专柜)的进驻工作。

  数据显示,中山市各镇区设立消费扶贫专门店18家,36个消费扶贫专区。据统计,通过电商、产销对接、直接采购等方式实现消费扶贫金额近2953万元。

  多年来,中山市商务部门积极拓展消费扶贫助攻作用,如:在中山市扶贫工作组和市商务局的协助下,中山创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封开县杏花鸡龙头企业签订代理销售协议,今年4月到10月通过线下引流线上销售,吸引超1.2万人次购买,销售超20万只初生蛋。

  设立扶贫农产品集市、推广“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与顺丰快递签订代销协议、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馆、专柜”……敢于尝试,便有无限可能;善于开拓,便有广阔空间。一系列的消费扶贫举措,加速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的新产业经济循环的形成,也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在脱贫后迈向更美好的生活增添了新途径和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