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肇庆

古韵灵秀寄乡愁 宜居村庄现新韵

干净整洁的铁坑村公共活动中心

绿水青山环绕,铁坑村古建筑别具一格

  存世300余年的闻乔曾公祠、衍荣曾公祠、秀水书室保存完好,穿过古巷道,映入眼帘的便是新修建的池塘和公共活动中心……漫步在肇庆四会市罗源镇铁坑村,古色古香的岭南风景、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映入眼帘,令人舒畅。2月1日,记者来到铁坑村调研发现,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用“绣花”的功夫保存古建筑,坚持规划先行、文旅融合,铁坑村宜居指数不断攀升。

  村庄修旧如旧

  留住乡愁缕缕

  青砖结构的清代民居,栩栩如生的灰塑和壁画,板砖铺就的古巷道,历经岁月洗涤的老村庄,在经过人居环境整治、村居修复等工程后,焕发新貌。

  据了解,铁坑村现存完整的清代青砖结构古民居32座,门楼有友善巷、团结巷、明礼巷、孝亲巷、互助巷、勤俭巷6座。

  此外,村里古建筑闻乔曾公祠、衍荣曾公祠、秀水书室建于清康熙年间,保留硬山顶、博古脊、青砖墙、板雕花鸟瑞兽,墙楣有“饮水八仙图”“紫官寻母图”等多幅壁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两祠一室”还保留大量清代传统家庭教育题材的灰塑和壁画,是曾子文化发展和衍生下形成的文化、道德、家风教育重要场所。

  2月1日,罗源镇文化站原站长江志坚受访时表示,该村的公祠、书室均被列入四会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修复过程中,罗源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新路径,对众多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古建筑进行修复,恢复古风貌。

  在开展修复工程的同时,当地邀请了高校专家对村落房屋进行考察,形成了长远的修复意见和建议。目前,针对古建筑,古村落的现状档案也正在归纳总结中。

  调研过程中,适逢几名当地的文化学者前来参观。他们表示,曾子是儒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地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增设了农耕文化、曾氏家风家训、传承曾子文化等元素,丰富了古村落的文化底蕴,对后人的熏陶意义非凡。

  “保持‘石墙黛瓦、又见炊烟’的铁坑村,这既是一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人们心灵深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江志坚说。

  村居风貌管控

  形成长效成果

  “如今的村居改造成果来之不易,长效机制的建立,才能让村庄继续变美。”铁坑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道。为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当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坚持风貌管控,在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实现平衡,建立长效清洁制度,引导家禽圈养,实现村庄处处变美。

  古建筑外干净整洁的村落广场,统一收纳堆放的垃圾,家禽统一圈养。在村居巷道中,定时巡查清运的保洁人员正在岗工作。罗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当地投入建设资金约1100万元,完成建设巷道雨污分流管道4500多米、污水检查井75个,全面完成巷道硬底化,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实现自来水全部到户,卫生户厕改造率达100%,按需建设卫生公厕2座。

  在推动“三清三拆”工作中,当地形成干群拧成一股绳。在该村的微信群里,一个个村庄变化的小视频广泛传播,当地的乡贤也走进村民家中,做群众工作。

  今年61岁的曾章佑,于2017年当选为铁坑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长。他不断走访群众并学习兄弟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向村民解释、宣传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本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居住环境。他的努力和坚持,让其在2018年获得了“罗源镇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持续探索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径,铁坑村扎实对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成效凸显。在2020年12月举行的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寻找乡村振兴排头兵——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系列评选发布会中,铁坑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深闺小村受宠

  打造特色文旅

  铁坑村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打造传统儒家文化特色景观,着力发展铁坑村曾子儒家文旅项目。如今,该项目成功入选肇庆市10个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之一。以此出发,罗源镇发挥古树、古村落、古建筑群、水库及森林等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曾子文化、南宋文化、古村文化、农耕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游专线”。

  现如今,走进铁坑村只见绿树成荫,古民居、祠堂、书室、隔村巷、石屋、风水廊、广场、古树公园、四季果园构成了一道古色古香、风景秀丽的风景线。铁坑村周边环境风景秀丽,安静宜居;水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均优于相关技术标准,附近无工厂、农业污染源。旅游廊道2公里,围绕整个古树公园和四季果园。

  为实现乡村振兴,增加集体收入,当地组织村民发展旅游特色美食。酿酒、加工铁链子、铁线编织笊篱等传统手工业;人面酱、人面子凉果、腊味、榄角干、频婆果、番薯干、春豆、土鸡蛋、大米、剑花干等当地旅游农特产品纷纷亮相。

  罗源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正在把铁坑曾子儒家文化作为重要线索与罗源民间民俗文化结合,衍生形成文旅产品;以“农旅文融合”的思维,设计乡村体验项目,以“乡村 ”+“农业 ”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做好一村一特色的文化服务点,适度开发森林康养、红色旅游共建民宿等特色项目,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