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肇庆

肇庆2名个人1个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肇庆共2名个人、1个集体获表彰。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日常,更能了解肇庆的扶贫故事。

  鼎湖区驻贺州市昭平县扶贫协作工作组:相隔数百公里的携手

  鼎湖与昭平,两个相隔数百公里的地方,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017年9月,鼎湖区与昭平县结对帮扶。鼎湖累计统筹投入帮扶资金1.82亿元,助力昭平全县4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860户55920人脱贫“摘帽”,2020年5月摘掉贫困县帽子。

  在粤桂扶贫协作中,鼎湖区56个单位与昭平县57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鼎湖帮扶单位聚焦产业、就业、消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紧紧围绕贫困村自身发展的长效目标做工作,不断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

  地处广西东部的昭平县,境内山地面积达87.6%,素有“昭平不平”之称。在昭平县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的峰峦之中,随处可见一片片葱葱郁郁的茶园。

  鼎湖充分结合昭平县茶叶资源优势,以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公司作为昭平县扶贫产业发展的龙头,做大做强昭平茶品牌,以3030万元东部帮扶资金作为全县43个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资金,建成粤桂扶贫协作产业“一园四基地”,包括1个规划面积68亩的扶贫协作茶产业经济园;4个面积1319亩有机茶基地和70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房,为推动产业扶贫夯实了基础。

  该项目从2019年起,每年可为昭平县43个贫困村实现增收3.5万元。产业园和有机茶基地为附近的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400多个,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收入1.8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国家立法禁养野生动物,对贫困村发展竹鼠养殖造成重大影响,为减轻疫情对粤桂扶贫产业的冲击,鼎湖区引导肇庆鼎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项目落户昭平,依托公司在种苗、养殖、人才、销售等方面优势,采用“示范带动辐射”的发展模式和“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机制,发展当地农村经济。

  项目利用原有15个贫困村竹鼠养殖场地与设施,改造成7个养殖规模共150万只的鹧鸪基地,将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实现“凤凰涅槃”推动禁养产业转型发展,每年可为1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1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1269人。

  黄捷:带着感情温度抓脱贫攻坚

  推行干部“包村包户”工作机制、建立30多本任务台账、40多份责任清单……作为广宁县宾亨镇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该镇党委书记黄捷始终带着使命任务,带着感情温度抓脱贫攻坚。

  2月26日,带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表彰证书,黄捷回到了家乡广宁。回来后,黄捷脱下受表彰时穿的西装,换上便装,夹着水杯和扶贫笔记本,便驱车直奔宾亨镇。

  2月22日赴京,离开工作岗位不到4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要赶回村看看。“表彰对我而言既是鼓励,亦是鞭策。”黄捷告诉记者,在北京时的激动现已化作压力,化作推动自己继续加油干的动力。

  任职不到3年,黄捷遍访全镇817户1753名贫困群众,新的一年里,他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回访。

  黄捷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圩镇旁的“娟姐”藤编扶贫工作坊。

  作坊法人禤容娟曾是一名贫困户,她需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和三个孩子,两年前她参加培训习得藤编手艺,希望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黄捷走访入户了解了她的情况以后,协调成立藤编扶贫工作坊,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工作坊已带动43名贫困户和群众就业增收。以娟姐为例,每月她能拿到4000到5000元工资。

  黄捷在日常遍访贫困户的工作中,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激活他们的内生动力,他认为最主要的要解决就业问题。在疫情期间,黄捷通过多方联系,整合各渠道资源,安置了72名贫困户到公益性岗位、3名贫困户为护路员,推荐了20名贫困户到镇内企业工作;复工复产后,累计落实420名有劳动力贫困户转移就业。

  黄捷随后来到了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妙村村,继续走访入户工作。走访时虽然下着不小的雨,记者却发现妙村村环境整洁,硬底化村道平整宽敞,村民的住房都经过翻新修葺。

  “以前我们最怕雨天了,瓦顶、墙体都在漏水,现在有了新家舒服多了。”在镇村两级帮扶下,2018年李嘉敏通过危房改造工程,和两个女儿住进了新建的“两层半”。

  贫困户生活有没有改善,是黄捷一直记在心头的事。宾亨镇累计投入1615万元实施危房改造,435户贫困户住上安全住房;投入1900多万元统筹实施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实现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1500元。曾在财政部门工作过的黄捷还为光伏项目挑选最适合的材料、测算最实际的收益,研判再讨论,慎之又慎才放心开展项目。

  “消灭‘贫困’,削去的只是两个字,搬走的却是老百姓心头上的一座座山。”他表示,下一步必须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使乡村振兴能够有效衔接。

  刘晓林:转业军人的14年扶贫路

  访问两户帮扶户,前往菌菇产业扶贫基地了解产销情况,为直播推销扶贫产品做筹备,跟凤村镇同事分享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见闻与心得……这是肇庆市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刘晓林接受完表彰后,回来上班的第一天,一如他往常一样忙碌,多个点连轴转。

  戴着黑框眼镜,留着干爽发型,第一眼看,刘晓林像个教师,但风吹日晒导致的黑肤色却泄露了他的身份。

  2004年11月刘晓林从部队转业到肇庆市妇联工作,在单位熟悉了一年工作情况后,恰逢当时广东省“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全面铺开,2005年12月开始,刘晓林走上了驻村扶贫路,除了短暂变换其他岗位,他的扶贫经历长达14年多,期间他先后五次担任扶贫驻村干部,历经了高要区小湘镇汉塘村、杨梅村,高要区禄步镇洞头村,德庆县凤村镇新生、禄村、棠下村等地。

  14年来,他协助贫困户改造危房、建立菌菇种植基地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做电商助村民打开农产品销路……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我喜欢跟群众待在一起,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扶贫工作尽管艰辛,但我喜欢村民的朴实。妇联女多男少,我又有丰富的扶贫经验,没有谁比我更合适扶贫的了。”刘晓林说。

  多年驻村扶贫工作中,刘晓林经历过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山火、车祸,也经历过与眼镜蛇狭路相逢,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的初心和信念。

  2016年5月刘晓林成为德庆县凤村镇新生、禄村、棠下三个村委会的驻村工作组组长。这三个村委会管辖二十几个自然村,又不在一条线路上,其中大部分自然村要经过陡峭弯曲的山道,刘晓林经常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各村,四年来,行程已达20000公里,在凤村镇的大街小巷,大家都认得这位市里来的扶贫干部。

  他深知,要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输血”治标不治本,“造血”才是长久之策。

  在村里做产业项目调研后,刘晓林认为“菌菇是绿色产品,而且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菌菇种植产业可以做。”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最终落地,刘晓林共用了一年多时间。如今在凤村镇,一个占地6亩、拥有20立方米标准冷库和菌种培育室的菌菇生产基地已建成并投产。

  目前,基地每年有16万元固定收入,作为建档立卡有劳动力低保户的分红,3万元作为3个行政村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益。在菌菇基地工作的20名员工当中,有8名属于贫困户,人均年工资2万元以上。

  谈及扶贫成果时,刘晓林颇为自豪,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庆县这三个村现行帮扶的102户贫困户212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65元,比省脱贫标准8951元高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