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中山

向“特色”挖潜,错位发展寻找产业蓝海 中山探路特色农业新领域

res02_attpic_brief.jpg

黄圃创业青年招颖铳成立了中山市亚马逊农业养殖有限公司,在横档山下建立起巨型陆龟和蟋蟀养殖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立夏刚过,华南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中山市黄圃镇横档村横档山下,本土创业青年招颖铳在养殖基地里忙进忙出,密切监控着陆龟蛋孵化室和蟋蟀养殖室内的温度变化。这里是他的另类宠物(即“异宠”)养殖创业项目所在地,是近百只巨型陆龟和数万只蟋蟀的“家”,也是当地养殖业的一道特别景观。

  10公里外,黄圃镇兆丰村,黄圃水道旁,中山市绿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新产品脆肉罗非鱼已出水上市,公司董事长李广洪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省内外的鱼商闻风而来,打探“鱼情”。

  与黄圃镇相邻的三角镇内,位于该镇东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中山市渔歌子食品公司(下称“渔歌子公司”)刚结束上一轮生产高峰。该公司是生鱼深加工产品的“破冰者”,其生产的生鱼鱼柳、鱼片和鱼骨汤膏等产品销往省内外。

  中山农村大地上有着多样的农业发展业态,去年中山出台实施的《中山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等目标,向“特色”挖潜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先后出现,这些项目通过选择市场潜力大、品质优良的养殖新品种以及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在错位发展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也折射出中山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新气象。

  农业创业带来的新思路

  横档山是黄圃镇横档村的地标,山下一处深水潭,岸边是招颖铳的创业基地。9年前,招颖铳在上海工作期间接触到蜥蜴、蜘蛛等“异宠”养殖群体,为此着迷。最高峰时,他曾在家里养了数万只蜘蛛。

  2016年,他从上海回到家乡黄圃镇,全身心投入“异宠”养殖,成立中山市亚马逊农业养殖有限公司,在横档山下建立起巨型陆龟和蟋蟀养殖基地。走进该养殖基地,养殖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在陆龟养殖区的孵化室内,一颗颗如鸡蛋大小的雪白色陆龟蛋被装在保温柜里进行孵化。离孵化室不远处是陆龟养殖区,近百只陆龟拖着巨壳四处游走。

  “没有攻击性,不咬人,看到人会主动靠过来。”招颖铳表示,这些巨型陆龟主要用于观赏和宠物养殖,均是从非洲引进,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公司已取得广东省林业厅颁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这些龟的体长从10多厘米到70厘米不等,年龄最大的近40岁,最重的近50公斤。

  与陆龟养殖区相邻的是由两间相连小房间组成的蟋蟀养殖区。房间内排列着一个个装满盒子的木柜。“一个盒子里就有过万只蟋蟀幼苗。”招颖铳拿起其中一个盒子向记者介绍,如果以重量计算,这个养殖区一年可出产蟋蟀1500公斤。这些蟋蟀主要用于食用或喂养蜘蛛、蜥蜴等“异宠”。由于类似的养殖基地在省内不多见,养殖基地及其产品深受“异宠”养殖者欢迎,其中蟋蟀常常处于脱销状态。“越来越多人喜欢养‘异宠’,市场也越来越大。”如今,这个由爱好衍生的创业项目开始结出“果实”,逐渐实现盈利,从该基地出产的陆龟和蟋蟀已销往全国各地。

  去年,在黄圃镇农业部门的协助下,该养殖基地获得了中山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镇级扶持农业资金奖补,其经营形式和引进的新型品种也获得该镇农业局的推广和扶持,成为当地的一个新兴领域农业项目。

  鼓励农业创业是中山探索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中山市内也先后布局了多个农业创业孵化基地。今年初中山出台实施的《中山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即“就业十条”)就提出,鼓励各镇区整合建立一批面向粤港澳青年和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明确鼓励各类群体到乡村创业就业,从事农副产品种植、农作物品种繁育、畜禽饲养、农产品初加工、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生态观光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项目。新政实施下,中山农业发展有望呈现出更多样的发展姿态。

  技术让“草根鱼”变身“贵价鱼”

  从去年底起,一条名为“翠桂妃”的脆肉罗非鱼品种在业界圈子内引起关注,出产该品种的正是位于中山市黄圃镇兆丰村的中山市绿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穿过田野和连片鱼塘,笔者来到该公司的养殖基地。在鱼塘边上的板房办公室里,见到了公司董事长李广洪,他刚接待完前来商谈的一批客户。“现在每个月可出产15万公斤,但仍供不应求。”

  李广洪是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从事水产流通行业多年。数年前,他和团队开始关注养殖环节,并看好罗非鱼的市场前景。“罗非鱼易养殖,刺骨少,适合大众消费食用。”他表示,大众一直对罗非鱼有偏见,认为其是低价的“草根鱼”。不同于市场和大众眼光,李广洪和团队选择了罗非鱼作为他们在水产养殖红海的突破口,并从2016年起启动了脆肉罗非鱼的养殖技术研发工作。

  事实上,脆肉罗非鱼此前已在水产养殖圈里出现,但由于养殖技术不成熟,其一直未实现规模化养殖。饲料是养殖的关键,为研发出可让脆肉罗非鱼稳定健康生长的饲料,李广洪和团队联合饲料厂先后调整了6次饲料配方。前5次配方均以失败告终,罗非鱼死亡率一直在30%—50%之间,高居不下。为研发该品种,他们先后亏损300万元,高投入和持续的试验失败一度让他们动摇。去年8月,试验出现转折点,第6次饲料试验成功,投放鱼的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这让他们看到了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可能,他们也对该种饲料的制备方式进行了专利申报。

  经过调整,第一批脆肉罗非鱼在佛山市南海环球水产交易市场“试水”,引起销售商关注。随后上门采购的鱼商络绎不绝。与一般的罗非鱼相比,脆肉罗非鱼养殖时间更长,重量更重,其售价也更贵。李广洪表示,脆肉罗非鱼的塘边收购价是一般罗非鱼的2倍多,与鲈鱼等高价鱼相当,市场和餐厅的售价则更贵,最高超过80元/公斤。目前,李广洪和团队正计划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养殖,扩大养殖面积,形成黄圃当地的一个水产拳头产品,带动村民增收。

  中山是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重要水产养殖区域。据了解,截至去年底,中山市水产养殖面积约2万公顷,总产量约33万吨。黄圃镇是中山市的传统水产养殖大镇,其中产自黄圃的草鱼鱼种占全国草鱼种产量的约60%。黄圃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水产养殖业发达,产量也在全省靠前,但除了中山脆肉鲩,一直缺少品牌产品。中山各地应结合区域养殖特点,加快培育品牌产品,在激烈的同质产品竞争中突围。

  深挖产业链“中山鱼”游向全国

  今年生鱼鱼价同比大幅下降,这让广大养殖者感到“不淡定”。三角镇是中山市内生鱼养殖的主要区域,养殖面积超过4000亩,近年来年均产约2万吨,年均产值超过3亿元,鱼苗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今年鱼价下滑,对当地养殖户影响较大。

  “这几年生鱼养殖‘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不好预测,价格低的时候,养殖户基本是投入越多,亏得越多。”渔歌子公司负责人黄锦来表示,生鱼价格周期性起伏增加了养殖的风险,也对养殖产业发展和品种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2014年,生鱼的传统养殖区域——三角镇东边合作社持股成立了中山市渔歌子食品公司,建立了“农户+合作社+公司+市场”的经营方式。黄锦来表示,这一“抱团”发展的方式有别于此前养殖户“各自为政”的养殖经营方式,其更强调规模化和标准化,可为三角生鱼带来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

  更为关键的是,该公司将养殖产业链延伸至深加工领域,开发生鱼深加工产品,成为国内率先开发生鱼加工产品的企业。目前渔歌子公司已与多家餐饮企业建立了订单合作关系,其生产的生鱼鱼柳、鱼片和鱼骨汤膏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这也为合作农户提供了销售“兜底”保障。“只要药残、重金属检测合格的鱼,我们都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黄锦来介绍,今年春节后渔歌子公司一直在收购生鱼加工,收购量约35公斤/月。在今年生鱼价格下滑的情况下,渔歌子公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养殖者的生鱼销售问题,也为养殖者挽回了一些损失。

  事实上,目前该公司的加工层次仍相对初级。三角镇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杨菁表示,生鱼全身是“宝”,除了肉可使用,其鱼鳞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用于制造化妆品,内脏可用于制鱼油。据估算,经过深加工,每条生鱼可增值13%。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中山水产养殖和整个农业都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