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湛江遂溪:驻界炮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打造“亿元村” 足迹遍布田间地头

  乘着春光,从遂溪县界炮镇镇政府出发向村而行,驱车约10分钟就来到位于江头村南的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果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一株株饱满的果实压弯了藤蔓。工人拿着竹筐穿梭在田间,这些光滑圆润的圣女果即将被送回仓库分拣、打包,然后进入冷库等待与消费者见面。

  “这是被汗水浸泡过的甜蜜!”回想起大半年的驻镇帮镇扶村经历,工作队队长陈嘉伟笑着说道。去年7月,由省消防救援总队为牵头单位,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队扎营遂溪界炮镇,将自身特色融入当地实际,把方向、谋规划、助发展,为界炮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动能。

  高要求走访调研定“军规”

  要真帮扶,好帮扶,就需要锤炼一支过硬的驻镇帮镇扶村队伍。

  工作联络员、情况调研员、服务指导员、管理监督员、政策宣传员……秉持消防队伍本身雷厉风行的性格,一到镇上,工作队就跑进村子,展开调研,身兼多职亦确保镇与队伍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扎好营后,更需要拟好‘军规’。”据陈嘉伟介绍,针对工作队6名同志分别来自3个派出部门、6个不同单位,进驻前互相不认识的实际情况,工作队通过感情共事和建立机制管人管事,制定了工作队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联系、请示报告等12项工作机制。“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分工不分家”是他对当前队伍工作状态的概括。

  作为“外援”和帮扶“先锋队”,驻镇后工作队迅速转变角色,既传承巩固好镇已有工作作法和部署,又找准突破口,下好先手棋,画好施工图。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工作队与镇委、镇政府研究工作方向和重点,拟定《遂溪县界炮镇乡村振兴五年计划方案》,重点细化11项工作任务,拟定20项重点建设项目,为乡村振兴挂图施工。

  主动第一个推出驻镇帮镇扶村简报、第一个出台12项工作机制、第一个编制五年计划方案——“这些成绩都是我们坚持打好主动仗、为品牌树形象的见证。”陈嘉伟语气间满是自豪。去年在湛江市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工作队作为三个发言单位之一,代表84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作了经验介绍。

  身份不同,是挑战,更是要求。队员邹海军是在役的消防员,来镇之后,工作队员始终以消防队员的纪律要求自己,不但在房间里叠着“方块被”,每天晚上还坚持跑上5公里,“到了乡村,组织的纪律仍是自己最好的鞭策。”

  6000亩圣女果托起致富梦

  湛江遂溪最西的界炮镇西临北部湾,既是边远的乡村,亦面临茫茫大海。当地百姓常望洋兴叹,脱贫之后,乡村未来发展之路何处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界炮镇种植户都处于旱涝不收的状态,过去全镇以种植甘蔗为主,采摘后再低价销往附近城镇的糖厂,种植规模小、收购价格低、销售渠道窄成为限制界炮种植户增收的“绊脚石”。

  俗称小番茄的圣女果成了破题关键。营养丰富、甜蜜多汁的圣女果种植周期短,适宜界炮镇天气和土壤。“关键是圣女果目前市场行情较好,零售价高的时候有十几元,低的时候也有六七元一斤。而且果实在常温下能保鲜7天,摘果周期有4个月。”当地农户介绍道。

  经过调研走访,工作队发现界炮镇的农产业集团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包括圣女果、马铃薯在内的养殖产业基本都是单打独斗,缺少上下游产业链支撑,做大做强难度大。

  为此,工作队金融助理开展惠农金融贷款帮扶100多农户贷款2700余万元扩大种植经营。去年,圣女果生产基地在江头村率先建起来了,村落摇身一变成为圣女果产业的“亿元村”。春节前后销售高峰期间,每天将有近1000名工人同时开工,产业带动就业效应凸显。

  据了解,目前遂溪县界炮镇种植圣女果6000多亩,其中江头村种植3000多亩,亩产量超7000斤。按照田间收购均价每斤8元、种植成本每斤2元算,每亩纯利润达5万元,去年预计总产值达4亿元。

  圣女果产值高,但有些“娇贵”,大规模的销售需要冷链技术的支撑。在江头村,引入了“田头智慧小站”,实现圣女果的田头采摘、清洗、分拣、加工、包装、预冷和冷藏,有效解决了圣女果采摘后冷藏保鲜的关键问题,打通了圣女果田头冷藏的“最先一公里”。

  日前,工作队喜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授予的“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小分队”队牌,界炮镇圣女果种植龙头企业湛江市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获得了“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数字+轻骑兵”奖牌。

  示范带动建好美丽村镇

  走进界炮镇内角村,笔直的高标准硬底化村道崭新大气。往文化公园走去,村民使用健身器材进行户外锻炼,两旁的黄花风铃木枝叶随风摇摆,一派悠然惬意的幸福景象。

  “就一年不到的时间,村里大变样了!”在内角村住了四十多年的村干部吴少英告诉记者,文化公园过去是一片杂林,不说运动散步,连行走都很不便,而村里多为泥路,凹凸不平,下过雨后更是坑坑洼洼。村民最期盼的就是一条漂亮的村道。

  没有村道的乡村怎么可能成为美丽乡村?又怎能留得住乡愁呢?作为工作队成员单位,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入驻后,驻村第一书记李小佳马不停蹄地展开调研,与镇委镇政府多次调研,征求民意,决定将内角村建设为美丽乡村示范点。

  工作队以内角村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通过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突出引领示范作用,发动内角村群众乡贤捐款40万完善村中的“小公园”建设,成员单位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自筹帮扶资金130多万元开展内角村村道硬底化和亮化工程,珠海消防救援支队则自筹帮扶资金8万多元,用于建设内角村户外健身器材,更成为全省第一个自筹资金帮扶建设村道硬底化的工作队。

  目前,村里的文化公园已经建成,村道硬化亮化工程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跟村道一起安装的还有99盏路灯,“路灯上有漂亮的中国结,亮起来很好看的。”李小佳说,工作队还弄来一块重达8吨的大石头,经过设计,成为美丽乡村的标志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