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动态

泰国大米标准研究与借鉴

  泰国大米标准评价

  泰国为防止优良品种的外流,规定不得向外出口稻谷,因此泰国的稻米标准实际上是大米标准,包括白米、糙米、糯米和蒸煮米标准。

  泰国的大米标准起点高,指标多,分类细。特别是对米粒长度的要求很高,精确到整精米的1/10。根据粒长和含量将白米分为:一类长粒米,二类长粒米,三类长粒米,一类短粒米,二类短粒米。对碾磨程度除了有精碾、合理碾、一般碾以外还提出了超精碾的概念。

  泰国大米除了将不同类型的大米含量和不完善粒的含量作为分级指标,还将碎米含量作为重要的分级指标。泰国大米的分级数较多,最多时白米有13级,糙米有6级,蒸煮米有9级,糯米有3级。分级数多,可以进一步提高优质米的档次,对整精米实行优质优价,碎米也按不同的配比以不同的价格出售,达到物尽其用,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泰国这种精明的做法尤其值得我国借鉴和效法。

  泰国大米标准的制订完全立足于稻米生产和贸易的实际,又服务于生产和贸易实际。如泰国在20世纪50~60年代时仅出口普通白米和糙米,当时大米标准也只有白米标准和糙米标准。到90年代,糯米和蒸煮米贸易量较大,标准中适时增加糯米和蒸煮米标准。到本世纪初,茉莉香米成为贸易的主流,大米标准修订成以茉莉香米为主的标准,体现了服务生产贸易的宗旨。自1997年开始,泰国大米标准的标龄大为缩短,平均不到1年,特别是在本世纪初美国等国盗用Thai  Hom  Mali商标,泰国迅速作出反应,以大米标准的形式对茉莉米的品种特性、生长习性、产地等特有的要素作了规定,以示与美国改良香米的区别,有力打击了不法商贩的卑劣行为,保护了泰农的利益。

  虽然泰国的大部分传统水稻品种具有很好的抗性,但泰国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是抗性较差、需肥特性明显、产量高的改良品种。这也意味着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是以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为代价的。可是泰国大米标准中却没有农药残留量的指标,也没有反映诸如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的卫生指标。作为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泰国大米品质优良,除具有优质的水稻品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采用了科学的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泰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大米加工厂都配备了先进的碾米机、抛光机、光谱筛选机等设备。加工过程始终围绕最大限度提高整精米率、降低碎米率来实现各项措施。

  对我国的借鉴

  我国是世界大米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水稻科技的强国。但是,由于受大米品质的影响,我国的大米目前还无法问鼎世界优质米市场,只能在中低质大米市场占有并不算大的份额。国际贸易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技术标准,谁控制了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进入市场的主动权。通过提高我国大米标准,进而提高出口大米的质量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

  注重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依靠稻米产地的环境优势和农业科技,建立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种植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栽培技术,严格控制农用投入品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从而确保生产的大米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际标准。

  加大稻谷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组建企业化经营联合体,加大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精加工、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稻米加工的质量和稻米的商品率,增加附加值。制定特色品牌大米标准,以质量和品牌打开市场。

  加大我国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采用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指定专门的大米出口技术鉴定部门,做好资格认证,并使双方鉴定结果得到互认。认真研究国际贸易法和相关的法律条文及贸易准则,加强与目的国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大米交易的对接工作。

  加大对大米标准的研究和执行力度。由于对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系统和ISO14000国际环境系列标准论证缺乏了解和研究,我国在制定大米标准时偏重国内市场,对引用和参照国际标准考虑不多,现有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国际国内大米标准的研究,借鉴国外大米标准的成功做法,修改现行的大米质量标准,使标准的参数设定更为合理和适用,缩小标龄,使标准跟上国际大米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