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稻是由钟章美农艺师,利用竹子开花和水稻开花相互授粉,通过自然杂交而成的非转基因水稻新品种。从韶关仁化县开始,竹稻走上了产业化之路。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已经建立了韶关、湖南、惠州、常山、德清、四川遂宁竹稻试种基地,近年的竹稻种植面积达到了9780亩。
“希望明年的稻谷可以有更好的收成。”走在田间,李来照对记者说。李是湖南汝城县热水镇的一名普通农户,不过,他种植的却是一种叫做“竹稻”的水稻。
“这是人类稻作史上无与伦比的创造。”韶关仁化县丹霞山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秘书长林祥伦说。林是竹稻产业化试验和规模种植的发起人。
“竹稻之父”钟章美
粤北门户韶关种植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考古证明,韶关先民们种植水稻的历史迄今至少已有四千年。
若干年前,一位70多岁的老人,将“竹稻”与韶关联系到了一起。
1968年,海丰县遭遇了罕见的大旱。次年,正在海丰县农科所工作的青年农艺师钟章美发现农科所附近一片开花的竹子,这意味着这些竹子要枯死了。钟章美突然想到——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小鸟特别喜欢吃,大灾之年还往往被人们采去当粮食吃,能否用竹子的花粉和水稻的花粉杂交出一种结合了竹子与水稻优良性能的新种稻谷呢?
随后,钟章美就开始了长达40年的“竹子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掌握了可以令水稻在早上5~7时开花的规律。
1993年,钟章美提前退休回到故乡蕉岭矮岭村,租下了丢荒的山坑田继续进行竹稻试验。2000年前后,钟章美终于培育出了多个性能稳定的竹稻品种。
与高约1米的普通稻谷植株不同,成年竹稻根系发达,结出来的稻穗饱满而量多;竹稻继承了竹子抗倒伏、抗病虫害等多种优点,产量更高,对土地的适应力更强,且不易吸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实验显示,将“竹稻米”与普通大米煮成米饭后放进碗里,在8月份的高温天气下放置4天,竹稻米煮成的米饭很少发霉,而普通大米煮成的米饭霉菌却长满了一碗。竹稻米煮成的米饭糯而不腻,还带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竹叶清香。
但此时,竹稻还仅仅处于试验阶段,尚没有进行产业化运作。
远在韶关的林祥伦偶然听说了此事,专程去拜访钟章美,并说服了钟,成立了韶关仁化县丹霞山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开始在韶关周边推广竹稻种植。
竹稻产业链
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网店直供”模式,合作社与社员们签订种植合同书,约定好种植的面积、收购的价格等,然后,合作社将竹稻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免费发放给农业合作社的社员,并提供技术指导;社员严格按照要求种植,并承诺将收获的稻谷都卖给合作社。
2011年,仁化县引进并开始试种竹稻取得成功。2012年,仁化种植规模扩大到2500多亩竹稻,平均亩产量均在800~1100斤之间,总产量达250万斤。与种植普通水稻相比,平均每担干谷可增收60元;与种植普通蔬菜相比,平均每亩可增收400~600元。合作社农户仅此一项就增收150万元。而在与仁化交界的湖南汝城,甚至有农户亩产量高达1466斤。
随后,广东的韶关、梅州、惠州,四川,浙江,湖南等地也都试种了一定规模的竹稻,并都取得了成功。
总部设在仁化县扶溪瑶前村丰竹源农业生态园内的竹稻合作社,已经有9个竹稻系列品种在总部基地繁育,有一个已经通过品种审定。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已经建立了韶关、湖南、惠州、常山、德清、四川遂宁竹稻试种基地,近年的竹稻种植面积达到了9780亩。
2013年8月18日,刚刚过完83岁生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室,会见了仁化县竹稻合作社的农户们。
袁隆平指出,“要保持竹稻难得的竹香味道和有益微量元素丰富的特点,同时,继续研究竹稻对重金属低吸收的原因,如果这个结论成立,这将是一项对中国种业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袁隆平的儿子袁定阳博士表示,今后会帮助检测竹稻品种的抗病能力。
目前,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正在打造一条从“竹稻米”-“竹稻酒”-“竹稻粽”-“竹稻鸡”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但是,擅长种植竹稻的农户们必须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销售。
尽管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已经在湖南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签约设立了加盟合作营销商,但是,渠道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想让这个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竹稻专业合作社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