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塘口镇的自力村建设美丽乡村,带旺乡村旅游。
初夏时节,几场“龙舟水”过后,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委会白沙水村里,连片成洼的簕菜田地越发鲜绿。正逢节假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研学,体验采摘、制造簕菜茶。
这个新晋的网红研学打卡点,是80后新型农民李劲新一手打造的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我们的初衷是推动簕菜产业化发展。”他期望以恩平簕菜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媒介,打造集“乡村游+野外拓展+农业一二三产业+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创意园综合体,突破簕菜产业产销瓶颈。
五邑大地上,乡村产业正朝着“链条联通”融合发展的模式前进。根据江门“十四五”规划,江门谋划培育若干百亿农业产业集群项目,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平台,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合作发展窗口区、农产品交易流通枢纽区、休闲旅游康养区。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五年。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少强表示,接下来将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抓手,秉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市,奋力谱写五邑大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
明年75个村集体年总收入超千万
青砖、黛瓦、彩色满洲窗,走进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的网红民宿,浓郁的岭南风情扑面而来。这些由始建于清末民初的传统老屋“活化”改建而成的民宿示范项目,是来苏村探索乡村文旅与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尝试,也是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成果。
“股份制改革”是来苏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高智泉提出的发展思路。高智泉和村“两委”班子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并由村集体作为法人代表,统筹成立物业公司,整合土地资源、闲置房屋资源,统一进行项目招投标,实行产业化运作。
“一来,闲置旧房屋得以重新装修、开发利用,村民多了一笔租金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因物业公司增加了公共管理费用的收益。二来,村容村貌变靓变整洁,建设美丽乡村也可以留住‘诗与远方’。”来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瑞行说。得益于资源整合,来苏村引入了总投资约6亿元的“山水人家”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千年古村正在焕发生机。
像来苏村这样的案例,过去两年在侨乡大地并不鲜见。近年来,江门通过实施“头雁”工程和“亿元保障计划”,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和农村各类基层组织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选派24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农村基层组织焕发崭新活力。
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项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着“指导、把关、督促、协调、服务”作用,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88名驻村第一书记驻点村入选“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18个村列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名单,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实现100%摘帽……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责任人表示,在促改革、求发展的道路上,江门将继续坚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基调,紧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省级试点的机遇,实施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提升行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模式。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村一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集体年总收入基本达到50万元以上;集体年总收入100万元以的行政村占80%,其中超100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75个以上。
产业集群
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产值超676亿
在新会陈皮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下称“新会陈皮产业园”)管委会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实时滚动的屏幕引人注目,全区超7000家新会陈皮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流通情况实时滚动更新。这是新会陈皮产业园打造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也是广东省首个聚焦本地特色产品产业的大数据项目。
根据江门“十四五”规划,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方面,江门正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推进数字农业产业聚集,提升农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建设5G智慧农业科创园和农业大数据中心。
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智慧农业产品中心负责人邓云聪介绍,上述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为新会柑的种植、加工及仓储,设立了严格、规范的数字化生产标准,并在主要产区部署了81套新会柑全维度综合种植监测、防控、预警系统和病虫害预警监测数字模型。
当前,江门正在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谋划打造5个以上产值超十亿的产业联合体、3个以上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其中,新会陈皮、大米、茶叶、鳗鱼、马冈鹅、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借力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一系列手段,力争到2023年实现六大产业全链条总产值倍增目标,达676亿元以上。
另一厢,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地位不断增强。在4月末举行的2021江澳“开新局 展新貌”对接会上,来自江门的陈皮企业、蔬果农企、蛋制品农企等与澳门企业进行了现场(代理)销售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达2300万元。此外,两地还共同探讨了澳门农产品需求、江澳农产品检验检测互认机制、农业投资等话题。
蓬江的凉瓜、江海的水果、新会的陈皮、台山的大米、开平的肉鹅、鹤山的红茶、恩平的簕菜……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方面,江门累计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1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03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区域公用品牌48个。
2020年,江门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所有自然村完成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29元。
美丽乡村
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开平市大沙河水库边上,青山隐隐、碧水悠悠,春有花海、夏可夜游,秋闻稻香白鹭飞……这里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大沙镇黎雄村大塘面村,由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村蝶变而来。
为解决村民增收致富的难题,大塘面村前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治村容村貌,后期以推进“两预两委托”土地流转模式为切入口,统筹整合了100多亩零散土地,引入运营团队,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村民市集,发展了乡村创客公社、加工体验坊等农业新业态。黎雄村党支部书记梁宇成介绍,大塘面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每年2万元增长到每年超15万元,成为开平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五邑大地上,一座座散布在农田阡陌间、掩映于山水中的村庄,勾画出一幅幅恬静、水清、村净、景美的绚丽画卷,谱写了一篇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江门故事”。
近年来,江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推动农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推动美丽乡村从“点上出彩”向镇村全域拓展,推动美丽乡村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提升。
如今,江门全域自然村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四好农村路”、自然村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全国、全省示范村和1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近年来,江门成功创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条省级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以及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另外创建11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8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
展望未来,江门将突出党建引领和产业支撑,集中资金、资源和力量,高标准高规格打造7条在全省乃至全国出彩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和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推进乡村风貌连片提升。其中每个乡村示范带建设内容涵盖五大振兴,不少于3个行政村,连线连片不少于15公里,跨镇跨村,于今年6月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