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无人机飞进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1名飞手1名地勤 1天半完成600亩荔枝打药

2e1bfeed9442dd5b5ec4012a6d16f5b6.jpg
更多的无人机飞入田间地头。受访企业供图

  在广州市增城区鸦山村,“95后”姑娘沈笑芬和合作社成员驾驶着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作业。随着最后一车稻谷装车,她返回农机专业合作社,擦拭着一台台无人机的机翼。

  “现在要多做保养,到来年春耕就轮到无人机出场了。我们在播种、除草、施肥、杀虫等环节全部应用了无人机。”沈笑芬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她使用的正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疆”)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业无人机,她也成为了一名植保专业飞手“新农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入田间地头,大大提升作业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植保飞手“新农人”成乡村新风景

  “2020年,我报名参加了大疆在增城小楼镇举行的无人机培训,毕业后顺利拿到飞手证书。”沈笑芬打开手机展示着植保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她说不少客户都会要求看飞手证件。

  大学毕业后,沈笑芬回家帮父亲打理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一名“新农人”。水稻种植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农业管理环节仍需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当时,无人机已在农业植保领域崭露头角,沈笑芬便买回无人机开始学习,并完成了专业培训。

  持证上岗的沈笑芬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飞手,附近不少农户都来请教无人机如何使用,并聘请她去帮忙喷洒。“就拿打药来说,以前人工一天作业只能完成4亩田,而用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200亩田。”沈笑芬说,只需在操作系统上设置好飞行区域、路线等,无人机就能实现均匀喷洒。如今,合作社已配备了10台大疆植保无人机。

  和沈笑芬一样,增城的“90”后何志杰也接棒管理父亲的600亩荔枝园。

  增城被称为“荔枝之乡”,但每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中下旬会出现连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容易造成荔枝病害暴发。

  “每年这一时期打药是一大痛点,因为作业窗口短,人工打药成本高并且有危险。”因此,何志杰购入植保无人机,仅需1名飞手配合1名地勤,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完成600亩作业,他表示:“以前人工打药或多或少会有漏打,但无人机不存在这种情况。而且无人机风场足够大,能打透,效果比人工还要好。”

  如今,在广东、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无人机的身影越来越多出现在农业领域,而其中无人机飞手的培训又尤为关键。

  “‘新农人’是农村、农业发展未来的主力军,必须让他们掌握无人机飞行技术。”大疆慧飞培训高级讲师程忠义向记者介绍,“新农人”可以在大疆农服的线上平台系统随时随地学习课程。此外,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专业的培训机构“大疆慧飞”,到各地基层培训植保无人机作业流程、作业技术规范等,一大批快速掌握农业无人机应用技巧的飞手成为乡村新风景。

  截至目前,大疆已累计培训15万名植保飞手,推动更多青年创业者投身到科技农业事业中。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应用在农业无人机

  起飞、喷洒、测绘、落地……每天,大疆无人机农业团队的研发人员一遍又一遍进行新品的技术开发。

  “早在2012年之前,大疆就开始涉足农业无人机组装设备。但很快我们意识到,只有研发整机设备才是真正把农业解决方案做好的路径。”大疆农业无人机负责人张源表示,2014年开始,大疆扎入了农业无人机的整机研发,次年推出了首款农业无人机整机产品MG-1农业植保机。

  “我们农业无人机的每一次技术创新迭代都是基于用户需求而进行。”张源举例,比如农业喷洒系统、飞控系统、雷达系统、图传技术、仿地作业等系统,都是团队一次又一次深入广袤农田了解调研用户需求后开发出来的。

  2017年,大疆首次将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在农业安全避障领域,解决了复杂农田环境下植保无人机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在当时也是制约农业无人机应用推广的一大难题。到了2021年,大疆在T40农业无人机上使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也是该技术首次在农业无人机领域进行应用,它将雷达检测精度和稳定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比传统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对于障碍物的检测更准确也更安全,过去被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大疆也是首个将此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企业。”张源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目前,大疆农业无人机团队的研发投入比例超过30%。

  “让农业更轻松,这是大疆农业的品牌愿景。”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截至2022年11月,大疆农业无人机在广东省作业面积超2000万亩次。而且依托珠三角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优势,大疆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都在广东快速实现。“未来,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好的智能装备与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难题,助力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