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农函〔2017〕697号(A)
黄乐闻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广东省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广东发展茶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茶叶产业在调整和优化中稳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8.2万亩,总产量8.5万吨,按收获面积计单产达到116公斤。与2015年相比,茶园面积增加5.6%,而产量增长7.1%,面积和产量近年来平稳增长。广东是全国重要产茶区,2016年,茶叶面积约占全国1.77%,位列全国第13位;产量占全国3.53%,位列全国第九。
(二)品种布局不断优化。产区布局方面:茶叶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发展,目前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重点集中在潮州、揭阳、梅州、河源、清远、湛江、肇庆、韶关、云浮等9个市,这9个市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90%以上。产品结构方面:茶类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我省茶叶产量中,绿茶占37.1%,乌龙茶占47.3%,红茶占6.9%,其他茶占8.7%。绿茶类占比继续下降,而乌龙茶比重大幅上升,红茶占产量比例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各种茶类中名优茶、地方特色名茶不断增加。区域特色明显方面:粤东地区主要生产以单丛茶为主的特色乌龙茶,产区主要有潮州、梅州、揭阳、汕尾市;粤北地区主要生产以“英红九号”为主的特色红茶,产区主要有清远、韶关市;粤西地区主要生产大叶种绿茶兼顾红茶和特色乌龙茶(台湾种为主),主要产区有湛江、云浮等市。客家绿茶产区主要有梅州、河源、韶关等市。
(三)产业水平不断提高。茶叶产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不断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茶叶)1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茶叶)31家,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市级龙头企业。二是引进外商、外资办茶场(主要是台商、港商)。三是民营资本参与茶产业开发。近年新发展的茶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资本投资开发的,不少企业投资办茶场(如湛江的廉江、清远的英德、韶关的仁化等等),而且都实行规模化种植,以企业经营茶园,同时带动农户发展的方式,有效促进茶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四是传统产区茶叶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近几年来,全省大力扶持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涌现一批茶叶生产合作社,成为茶叶合作生产一个重要组成。
(四)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良种推广加快了步伐。近十年新发展的茶园实现无性化,平均每年新种或改植换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园2万多亩。二是茶叶优质高效生产适用技术在重点茶区得到普遍应用。由于茶叶生产逐步向企业和生产大户集中,而茶叶生产企业、生产大户往往对技术的需求比较迫切,生产技术措施也比较到位。三是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结合国家开展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近年广东省创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多个。另外,国家茶业产业技术体系广东团队,在茶树品种的选育、良种良法的示范,特别在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对推动全省茶叶的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叶生产者、经营者,特别是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重视绿色发展、无公害生产,重视质量认证与品牌培育。全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效期内,全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的茶叶产品达到78个,其中有5个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的茶叶企业8家、33个产品;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企业49家,绿色食品(茶叶)认证企业31家。广东是茶叶消费第一大省,茶叶人均消费1.3公斤,消费量179万吨,近年来,广东省发挥茶叶消费大省的市场优势,积极推进茶叶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组织省内企业参加全国茶叶业联盟,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推动省内茶叶企业走出去。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农业电商,茶叶企业销售入驻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1号店等电商平台,电商销售迅速发展,2016年交易额占总交易约15%,仅淘宝(天猫)平台销售额就约达10亿元。
(六)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茶园标准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园区建设、交通条件都有较大的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扶持农业设施建设,茶园水肥一体化设施、智能监控设施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茶园设施水平。茶园机械化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为适应人力紧缺的形势,部分茶园开始在修剪、采茶环节利用机械进行作业。特别是在加工设备方面,2016年全省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农业专项中专门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10个企业配套建设茶叶加工设备,提升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2017年安排7400万元,支持茶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茶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建设,提升企业和合作社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连续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的提升,使我省茶叶加工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均衡化发展,提高特色茶叶类加工企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推动广东茶叶生产绿色发展
您提出的关于广东茶叶产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牌子过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拓宽茶叶销售渠道等建议很有针对性。茶叶是广东省传统的优势农产品,也是入世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对茶区农民增收作用突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具有较重要的位置。“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全省茶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发展思路上,以“扩大面积、提升品质、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为发展思路,按照“企业为主、带动农户”的组织形式,坚持“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加强规划指导,立足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科技进步,创新经营机制,拓展产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发展原则上,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区域自然条件与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和茶类生产,扬长避短,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坚持规模经营,集约发展。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规模经营实现路径,扶持培育新型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引导茶叶企业建立良好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茶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主导推动茶业发展。正确处理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农民的关系,发挥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创新发展机制,增强茶产业发展动力。四是坚持兼顾生态,科学发展。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科学规划山地茶园建设,注重水土保持,禁止盲目开荒毁林种茶,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在工作举措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茶叶区域品种布局。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区域特色强的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引导茶叶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带,推进茶叶专业镇、专业村建设,促进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品种布局上,要突出地方传统与特色优势,注重继承发扬与提升创新,巩固和发挥全省茶产业整体优势。重点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针对茶园老化和优新品种推广慢等问题,加强苗木管理,繁育优良品种,确保茶业发展和品种更新换代的需求。
(二)加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针对广东茶叶产业发展速度增快,高坡度开垦出现的水土保持和环境过度开发现象加重的问题,从生态农业建设和环境综合保护出发,加强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提着力提升茶园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茶叶供求市场背景下,以优取胜是发展的着力点,在努力提高茶叶内质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推进茶园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在茶区建立生态茶园或无公害茶园示范片,推进茶区生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步伐。
(三)大力推动经营主体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茶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鼓励外资、民营工商资本参与茶产业开发,创办高标准茶园。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打造一批大型现代茶业企业集团,增强我省茶业竞争力。
(四)积极改善茶叶加工条件。按照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旧茶厂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加工环境,健全茶厂质量管理制度,提升茶叶加工质量水平。积极开展茶叶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五)大力推进粤茶品牌建设。引导和支持茶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企业与品牌的宣传和形象塑造,鼓励支持强大品牌整合弱小品牌,打造重点知名强势品牌。发挥产品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的作用,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公共品牌。组织开展广东名山名川名茶系列活动,组建广东茶产业联盟,弘扬粤茶文化,打造粤茶名牌,唱响广东人喝广东茶口号,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发展建设,开拓东盟国家茶叶市场,推动粤港澳融合打造茶叶一体化大自贸区。
(六)不断拓宽茶叶产业功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鼓励茶业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构建茶叶营销网络。积极发挥茶叶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茶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弘扬,广泛开展多形式的茶事、茶文化活动,扩大广东省茶叶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稳妥开发茶园旅游业,拓展茶业功能,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省农业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省农业厅
2017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