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政协提案

广东省农业农村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512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农农函〔2019〕1122号(A)

林至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广东省农业体系改革及提高农业创新水平的提案》(第20190512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科学技术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深入分析了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3条具体意见建议。您所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以及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等举措,符合中央、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对推动我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三农”工作,我省农业生产正逐步朝着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十九大”后,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省举全省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总要求,各级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同,积极制定支持政策、落实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级涉农资金,不断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政策顶层设计,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近年来,我省持续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在政策支撑方面,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的办法》《关于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在资金扶持方面,2017-2018年,安排省级财政资金4.8亿元、争取国家财政资金4.75亿元专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初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财政出资100亿元设立的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总规模达到300亿元,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上马大项目。

  (二)落实“两区”划定要求,同步推进特优区建设。

  自2017年以来,我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的部署要求,设立时任省政府副省长叶贞琴同志担任总召集人的省“两区”划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方案》,安排财政专项经费5500万元,加快推进“两区”划定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380.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所下达的1350万亩任务,在全省1180个镇、14415个村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551个、3.2479万片、43.59万个地块,公示公告点达14077个,县级农业部门与镇、村、新型经营主体签订1.96万份管护协议,竖立1256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志牌。同步推进特优区建设,经报原农业部等九部委评定,我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特优区共4个: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东省仁化县仁化贡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单丛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广东农垦湛江剑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下一步将开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拟于2019年认定第一批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编制印发了《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行动方案》和《广东省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下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等六大科技创新行动,以及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等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组建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335家,基本覆盖全省涉农科研教学、企业、协会,进一步整合了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并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围绕省建档立卡的2277个贫困村技术需求开展对接,共投入资金3465万元组织了708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接1008个贫困村工作,通过科技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为充分发挥技术集成与产业集聚优势,围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开展集成创新,集成推广技术成果。截止目前,全省共建立16个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覆盖粤东西北和珠三角主要农业产业区。

  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

  (一)大力发展品牌建设。

  品牌强农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农业品牌“小散弱”问题,大力创建“粤字号”知名品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我厅联合省科技厅、商务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等12家省直部门启动了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认定和宣传推介了一批承载岭南文化、体现广东特色、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农产品品牌,并建立了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有效提升了“粤字号”品牌建设整体水平。截至2018年,全省区域公用品牌316个,企业品牌1081个,产品品牌1672个,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带动农民428.6万户,带动农民增收总额242亿元。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直以来,广东特色种养业都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特色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70%以上,渔业特色养殖占50%以上,先后成立了荔枝、茶叶、丝苗米和花卉等产业联盟。为打造地方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自2018年起,省财政连续3年共安排75亿元用于150个产业园建设,每个产业园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推动形成“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农业兴旺新格局;自2019年起,连续3年每年整合筹措1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和贫困山区3000个示范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200个农业特色专业镇,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三)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制定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政策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完善建设一批农产品冷藏保鲜、净化、干燥、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开展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推动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平台建设,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科技成果中试放大服务。发展南方粮油薯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加工、糖料加工等领域副产物梯次加工与高值化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目前,全省有农业科技人员3431人、农技推广人员13780人;51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共遴选聘任首席专家51人,岗位(专题)专家442人,示范基地负责人146人,辐射带动核心团队成员近3000人,农业科研力量得到不断扩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量超过74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5万多人,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000多名,人才建设得到有效发展。

  三、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以村庄规划为引领。

  根据《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指导各地研究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明确县域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及其他类等,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其中将统筹考虑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乡村,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

  (二)实施“产业强镇”等项目。

  以实施中央财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重大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乡土经济、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乡土经济活跃、乡村产业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强镇。申报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围绕我省特色产业,大力扶持特色果蔬、南药、茶叶、粮食等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三)实施休闲农业提档升级行动。

  树立和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创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支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展休闲农业业务培训,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

  广东农业体系改革及提高农业创新水平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一步,将在您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主要是加快做优大米、蔬菜、生猪、水产品等传统产业,做强果茶、南药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一是推进种植业提质增效。按照“稳粮优经、提升园艺、丰富特产、扩大冬种、全链统筹”的思路,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围绕打造特色主导产业,支持云浮市建设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加快推进雷州半岛热带水果产业示范区、珠三角和粤西粤北花卉产业发展。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一批果蔬茶和南药种苗繁育基地,示范推广一批优新品种,促进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增加适销对路农产品生产。举办全省南药、茶叶产业大会,继续推动丝苗米、荔枝、花卉等产业联盟发展,聚合力量延伸产业链。二是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整优化生猪养殖结构,减少小散养殖,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快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开展标准化和现代化美丽牧场示范创建,支持规模养殖场户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养殖基地。三是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和实施《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创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支持建设一批高效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示范基地、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加快发展远洋渔业,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推动建设1-2个远洋渔业基地,推动组建广东省远洋渔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升渔业发展竞争力。

  (二)抓好农业品牌建设。

  一是整合提升一批。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整合同区域同类别品牌,重点建设英德红茶、罗定稻米、清远鸡、斗门白蕉海鲈等国家级、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经营专用品牌。二是宣传推介一批。统筹资金在中央媒体开展品牌宣传,高水平举办第三届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和第十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支持参加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营销促销平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培育保护一批。编制实施《广东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健全品牌支持保护体系,完善“三品一标”奖补政策,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以联营、联合等形式共同打造品牌,制定品牌监管保护方案。四是筑牢品牌基础。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强化全程监管,努力把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确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加快标准化生产,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在国家质量安全县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鼓励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成省级与国家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推进实施追溯管理与重大创建认定、品牌推选、产品认证、农业展会“四挂钩”,将“三品一标”、名牌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

  (三)抓好乡村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围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建设一批乡土经济活跃、乡村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强镇,尽量把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拓宽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增收渠道。我省将继续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平台,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一是提升加工业。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区域性加工示范园区和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搞活流通业。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产品采购商职业联盟,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进“一村一品一网店”建设,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三是做大休闲农业。结合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广东农业公园,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培育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点和路线,促进休闲农业上档次、提规模。四是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供销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烘干仓储、农机作业等服务。五是升级农村“双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推动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创建一批全国“双创”典型县和示范镇,强化公共服务,支持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把“微力量”汇聚成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当前,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迎来良好机遇,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列入省9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我们将把握机遇,用好政策,着力做强“一个核心”、健全“三个体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是做强现代种业。种业创新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广东现代种业有基础、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推进广东(广州)种业创新中心、广东(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广东南亚热带作物种业创新中心、国家畜牧科技产业园(从化)等“三中心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牵头开展国家荔枝、香蕉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行“科研院校+种子企业+主体功能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力争育成绿色优质新品种100个以上。加快新一轮特色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新建一批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新增种苗产能1亿株以上。实施现代畜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国家核心育种场和良种扩繁推广基地,推进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和产业化发展,依托华南农大建设大型畜禽综合性遗传基因库。实施水产良种振兴工程,加强水产苗种科技攻关与科研推广,建设若干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和苗种交易平台。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创建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是我厅联合省科技厅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采取“一核多园”模式构建开放性公益平台,今年将完成筹备工作并运行推进。加强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组织开展关键领域技术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完善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暨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扶持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机构、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四是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是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加强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通农技上山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6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欣,020-37288350、1382973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