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地方标准《灰茶尺蠖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送审稿)》意见的公告
发布机构:本网
发布时间:2024-09-30 11:19
查看反馈
根据《广东省标准化条例》有关规定,现将《灰茶尺蠖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送审稿)》等相关材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告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告2024年第39号)
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19年第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粤市监标准〔2019〕850号),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的《灰茶尺蠖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已完成广东省地方标准制定。根据《广东省标准化条例》有关规定,现将《灰茶尺蠖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送审稿)》等相关材料(见附件1、2)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或个人于2024年10月30日前将意见建议填写在《广东省地方标准意见反馈表》(见附件3),通过本网页上传。
附件:1.《灰茶尺蠖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送审稿)》
2.《灰茶尺蠖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送审稿)》编制说明
3.广东省地方标准意见反馈表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9月20日
结果反馈
反馈时间:2024-11-28 14:50:00
2024年9月30日-2024年10月30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通过厅门户网站对《灰茶尺蠖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送审稿)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现将收集和采纳情况公告如下:
社会公众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意见和建议,共收到31条反馈信息,其中25条采纳,6条不采纳。
感谢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11月18日
相关文件:
社会公众意见采纳情况表
条目 | 内容 | 是否采纳 | 采纳情况或不采纳理由 |
2 | 地方标准不可引用团体标准; GB 2763、GB 4285、GB/T8321、GB/T 17980.55,在正文中未找到引用处 | 采纳 | 按要求删除引用团体标准及未引用标准。 |
3.1 | 灰茶尺蠖 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物种名不应列入标准定义 | 不采纳 | 之前在广东发生的该虫被认为是茶尺蠖,通过多年多次多点采样鉴定,该种为灰茶尺蠖。 |
4 | 灰茶尺蠖发生特点,此项内容为历史数据资料,建议放于资料性附录 | 不采纳 | 大部分病虫害防控的标准均为该写法;此外,该数据与发生特点结合更有利于指导防控。 |
4.1 | 修改意见:删除“半天内”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4.2 | 修改意见:6代以上改为6-7代。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4.2 | 更改为:在4-9月份,一个月左右就可发生一代,世代重叠,极易出现大暴发现象。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5.1 | 卵块基数调查,标题与内容不一致 | 采纳 | 已修改内容。 |
5.1.1 | 改为:全年调查,每7 天~10 天调查一次。另外,于当年11月中旬和次年2月中旬各调查一次越冬蛹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5.2.1 | 改为:于每年3月~11月间,幼虫发生期调查,调查频率为 5 天~7 天一次。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5.2.2.1 | 改为:害虫发生中心区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5.2.2.2 | 改为:非害虫发生中心区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5.3.2.1 | 改为:4个/667 m2诱捕器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5.4.2 | 改为:发生程度定级标准 | 采纳 | 按要求添加定级标准。 |
5.4.2 | 更改为:平均有卵块及初龄幼虫虫群1 个以上,预示发生量大,为害严重;平均有 0.1 至1个,预示局部发生量大,受害较重;平均有 0.1 个以下,预示零星发生,为害较轻。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5.5 | 补充所发布预测报告的具体内容 | 不采纳 | 不应增加非实操性的具体化内容描述;预测预报还需要结合气象数据。 |
6.1.1 | 地标不可引用团标 | 采纳 | 按要求删除引用。 |
6.1.1 | 建议删除:增加茶园天敌多样性 | 不采纳 | 该措施为有效手段,天敌增殖是生态茶园建设的核心技术。 |
6.1.2 | 建议删除:干旱季节加强土壤灌水保湿。 | 不采纳 | 该措施为有效手段,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白僵菌等)种类与数量。 |
6.2 | 物理防治改为:理化诱控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6.2.1 | 建议与5.3.2.2描述内容进行呼应,写出操作差别或一致性 | 采纳 | 按要求进行描述修改。 |
6.2.2 | 建议与5.3.2.1描述内容进行呼应,写出操作差别或一致性 | 采纳 | 按要求进行描述修改。 |
6.3.2 | 改: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活体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6.3.2 | 表2建议放于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 不采纳 | 不属于资料性附录,有具体使用方法 |
6.3.2 | 更改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使用剂量100-150ml/667m2。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6.3.1 | 建议与6.3.3合并分述 | 采纳 | 按要求合并。 |
6.4.1 | 更改为:在幼虫3龄期前进行药剂防治为宜。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6.4.2 | 内容与标题不符,建议另外设置“化学防治方法”一项内容 | 采纳 | 按要求进行描述修改。 |
6.4.2 | 更改为:当田间虫口密度较大,可用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表A.1 | 品种、病虫害描述不准确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表 A.2 | 药剂生产质量安全跟踪描述不准确 | 采纳 | 按要求修改。 |
表A.1、A.2、A.3 | 内容重复,建议合并 | 采纳 | 按要求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