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着毛毛雨,增城南香山下,雾气氤氲。
宁西街道的金河农业基地里,阿里山小白菜长势喜人,等待着最后的收获。与一般的田里种菜不同,这里的水培蔬菜,只需轻轻提起根部,剪刀“咔嚓”脱离苗床,就能收成。
“别看这小白菜个头不大,风味可好,市场很欢迎。”金河农业副总经理陈立敬告诉记者,在雨水到芒种期间,蔬菜瓜果上市少,它们可是度过淡季的最佳选择。
而像小白菜这样的新鲜蔬菜,金河农业每天有4吨发送到华润万家、朴朴电商的生鲜配置中心,最终通过终端销售走上广州数以万计家庭的餐桌。
从凌晨采摘、清晨冷藏、早晨运输、线上线下销售,遍布全市近郊的都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通过一棒又一棒的供应链接力,汇流成为这座城市“菜篮子”,实现100%自给的最坚实的保障。
源头
从广州中心城区到增城宁西街道只需要1小时,金河农业就坐落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南香山脚的路边村。
在满眼青绿的生产基地里,上万排悬空的无土栽培菜架上长满了小白菜、通菜、芥菜等新鲜蔬菜,输送营养液的管子,将清澈的养分源源不断地精准滴灌到每一棵菜的卡位中。
陈立敬娴熟地提起一株菜,菜根被黑褐色的营养土包裹,中间夹杂着若干白色的根须。“从菜根的颜色就能看出来,无土栽培的蔬菜非常健康,不会出现在土地生长吸收其他杂质而呈现出的黄色。”他说,基地规划500亩,目前安装好农业设施运作的约200亩,这是含金量最高的部分。
广州近郊拥有广袤农村,村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8%。但是,村域面积占比大并不意味着耕地就多,而且对于都市现代农业来说效率更为关键。
水培蔬菜模式因土地利用少、效益高,在欧美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中均有不少实践。按照蔬菜成长周期30天来计算,土壤不仅要耕种,收割后还需要翻耕、消毒、晒土。但水培蔬菜实施集约化育苗,当幼苗在育秧盘生长15天左右时,便移载到悬空的板架上继续用营养土、营养液培养,实现“滚动生产”提升土地利用率。“如今,水培模式一年最少可以收割15茬以上的蔬菜,全年亩产总量保守1.8万斤,是田里种植3倍以上。”陈立敬说。
金河农业有约30位工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将土壤上生长的幼苗移植到菜架上,或是收割成熟的蔬菜,50多岁的冯村村民朱兰兰十多年前就来到这里务工,算得上是这里的老员工。“不像以前背朝太阳面朝黄土,现在用剪刀咔嚓一下,分离苗床就能收获,不用猫着腰,舒服多了。”她笑着说。
工业化的技术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朱兰兰成为了在“植物工厂”打卡上班的工人。
最近因疫情防控需要,基地加大了供给,每天凌晨2时,她需要准点达到基地,开始忙碌的收割,大约清晨时分,新鲜采收的蔬菜清洗后打包送入冷库,早晨7时,朴朴电商和华润万家超市的物流车陆续到达,把这些冷链的蔬菜送往城市的生鲜配送中心。
企业运用悬空式NFT(浅液流)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而虫子往往喜欢在地面、泥土中生存。这样,基地的菜品很好,出售时甚至一片叶子都不用摘掉。因为生产成本比较高,品相也好,风味十足,所以金河农业优品蔬菜到商超时,一包7两就可卖10元。
从增城基地产出的蔬菜,1个小时内就能到达广州中心城区。“我们全程冷链保存运输,每天都送到广州朴朴超市、华润万家,还有一部分供港,同时也会批量供给医院、企业、学校等单位。”陈立敬告诉记者,目前,基地的日供广州市场的蔬菜产量在4吨左右。
接力
交通发达、物流方便、市场广阔,几方面的要素促使不少现代农业企业把目光投向超大城市的近郊。
48小时内,大湾区城市群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核心区,都能收到产自从化的鸡蛋。
“大湾区的交通方便,从广州发货到深圳、东莞,也不过100多公里距离。”壹号食品是广州商超鸡蛋的供应商之一,副总经理曾宪通认为,大湾区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健康、营养、新鲜度等要求更高,在这里布局能够迅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鸡蛋从位于从化鳌头镇的三天鲜养殖场生产出来,就被运送到中转仓库内。在这里,鸡蛋将被进行处理——工人们会把鸡蛋放到机器链条上,传送带运转,53℃的温热水对鸡蛋逐个清洗,并伴有毛刷清理蛋壳上的污渍,鸡蛋被风干后,工人会在蛋壳喷上一层食用油用于防潮。前期工序完成后,还有专人通过肉眼和设备两次检测蛋壳上有无裂纹,最后蛋壳上被喷码标注生产日期就可以装盒了。
每晚到次日凌晨的时间,是运输人员的工作关键期。他们会把5000多件、共计200多万枚鸡蛋装车,运送到各大超市平台和电商平台的总仓库内。超市则根据各网点的鸡蛋需求量,再接力壹号食品供应链,派单发往各门店,次日早晨时分,市民来到山姆会员店、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各商圈选购食材,鸡蛋早已摆在了货架上。
不论是蔬菜还是鸡蛋、水果,从田间到舌尖,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一场供应链接力赛。特别是疫情等特殊时期,家庭消费更加旺盛,应对不断上涨的需求,既要扎实做好自产,也需要发挥调集和分拨功能。
从玉农业位于广州北部,蔬菜的日产量最多可达15吨以上。每年4月到9月间,由于南方湿热,高温高热雨季较多,叶菜的口感和品相不好,从玉农业的工人转战云南、宁夏等地,在那边的种植基地开展劳作。多年来,菜心、芥兰这类叶菜是珠三角地区消费者的最爱,即使宁夏、云南等地种植的此类作物,也主要运送到大湾区市场,广州是关键的中转枢纽。
“扎根广州20多年,从创业之初,我们就着眼于保障广东本地供应链稳定。假设广州每人每天所需的青菜至少半斤,超过2200万实际管理人口,需求量可想而知。”广东从玉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值昀说,毋庸置疑,广州是千年商都,又有大量如江南市场等全国有名的农批市场,调运和配置基础扎实。
尽管从化基地日产200万枚鸡蛋,依然远不够满足广州乃至大湾区的需求量。曾宪通说,针对市场需求情况,公司安排从山东、山西、湖北等地调度鸡蛋加大供应,形成“以自有车辆为主,以外部物流为辅”的供应链格局。未来,公司还将围绕广州布局更多运输力量。
保障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市民最直观的体会。
其背后的本质,则是都市特色“三农”基础保证了大城市“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等供给,稳定了市场,也稳定了人心。
2020年,广州蔬菜、水产品、水果自给率分别超过100%、90%、65%。
蔬菜是广州市民日常饮食中尤为重视的生活物资“保供应”一环。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城市设施农业发达,全市全年蔬菜供应量已连续多年保持100%的自给率,2021年,全市蔬菜总产量403.84万吨。
近来广州天气晴好,为全市的蔬菜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根据近此前监测情况显示,目前全市蔬菜在田面积约27万亩,田头冷库储量约400吨,蔬菜生产保持稳定态势,货源供应充足。
广州以全省第14的耕地面积和第11的农业人口,创造了蔬菜、花卉等农产品产量全省前列的成绩。“米袋子”“菜篮子”“鱼缸子”“果盘子”等市场供应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正是这种稳定优质的生产供给能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民生保障。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认为,“菜篮子”保障背后是两方面的硬实力支撑。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汇聚着先进的生产力,市场规模大,而且能够有助于先进技术的集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形成,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更容易聚集。这些都是广州的基础性优势。
另一方面,城市生产力强大,但是如果流通不强大,产品同样运不出去、原材料运不进来。因此,基于广州良好的枢纽设施,庞大的湾区市场足以让商贸物流产业蓬勃发展,让这里成为华南地区农产品交易及中转的关键枢纽。
“二者功能重叠,就会带来价格优势,产品质量也更好,食品的新鲜度能够保留,包装和运输成本也会降低。据测算,从外地转运来的鸡蛋,成本普遍比本地自产的高出5%。”曾宪通说,市场自然“用脚投票”,超大城市近郊的广阔村域成为都市现代农业首选地。
对于寸土寸金的广州而言,乡村未来的空间依然非常广阔。全市的村域(农村)面积达58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广州人吃的、喝的大部分都是从乡村来的,得益于周边生态良好的绿色宝地,城市也时时受惠于乡村的滋养。
继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和表率,对于广州来说,显然不是在“量”上较力,而是要不断提升都市现代农业价值链,全面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质”上做文章,释放宝贵的发展增量。
目前,全市已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涵盖蛋鸡、生猪、荔枝、蔬菜、迟菜心、特色水果、丝苗米、渔业等吃饭所需。在都市现代农业上的大发力、强供给,推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市民也更乐,城市自然收获更多幸福体验。
山、水、城、田、海,丰富的自然本底构成了这座超大城市空间格局。
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归根到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广州“饭碗”的来源和保证。
■行业观察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杜金沛
科技联动农业构成广州都市现代农业特色
“广州农业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转变为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应用的跨界产业。”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在分析“菜篮子”保障时谈到,“科技、农业两手抓两手硬,构成了广州农业的产业特色。”
从世界范围看,荷兰都市农业基本上依据都市运输网络与市场布局而配置农业资源,大型都市农场一般依附于大型批发市场或运输网络的节点;日本的都市农业则通过高产量的地载培养和水培种植,在利用土地面积最小的情况下,开发了屋顶菜园、都市农场、植物工厂等高效集约的都市农业新业态,实现了农业产量最大化。
在杜金沛看来,广州正在探索一座超大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无论是路网交通、物流枢纽,还是集约用地、科技赋能,广州农业一应有之。在此基础上,广州发展都市农业,还有两张“王牌”。
首先是庞大的湾区市场。“湾区里比较容易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庞大的市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要素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相关产业链在此形成。”杜金沛说。
其次是规模优势。当前,广州已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杜金沛指出,这改变了长期以来发展农业的体制性弊端,比如农户单干、规模偏小等。“广州的农业产业园归根结底是解决农业规模的问题。有了规模,很多市场要素自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