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江门:产业园建设持续创新 紧抓机遇发展优特产业

  众所周知,江门是广东省农业大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水产养殖面积超100万亩,乡村人口154.04万人,是“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中国锦鲤之乡”“中国陈皮之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优质“米袋子”“菜篮子”。

  其下辖5个省商品粮基地县,3个省产粮大县,粮食产量约占珠三角的1/3;果蔬产量约占珠三角的1/5;畜禽产量约占珠三角的1/5;水产养殖面积约占珠三角的1/3,是全省第二大马铃薯产业基地。“杜阮凉瓜”“新会陈皮”“台山青蟹”“台山大米”“开平马冈鹅”“江门牛大力”“鹤山红茶”等是江门市农业著名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12个“国字号”和“省字号”农业园区,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1个、省级5个,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其中创建国家级1个、省级4个)。江门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在第一产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及知名度。 

转存图片

座谈会现场。姚赞原摄

  近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及南方农村报组成的省级现代产业园专题报道组一行前往江门市,深入了解江门市台山市鳗鱼产业园和开平家禽产业园的建设情况,挖掘新亮点、展示新面貌。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江门市始终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中,创建省级农业园区7个,分别是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台山)、粤台(江门)农业合作试验区、台山市鳗鱼产业园、开平市家禽产业园、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江门市水产产业园、鹤山市茶叶产业园。

  政策创新扶持

  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全力支持产业转型发展

  为了推动产业园的发展,江门市给予产业园建设最大化的支持。在政策方面,江门市政府陆续出台实施“民营经济12条”“小微双创1+15”“科技创新1+8”和“人才强市1+15”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基本覆盖到农业园区和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农业部门也出台实施《江门市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工作实施方案》《江门市民营农业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扶持办法》等专项扶持政策。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项目扶持、用电用水、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农业企业大力支持,激发企业活力。

  而在财政方面,江门市加大对产业园财政的投入,始终坚持以财政资金为导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共同开发农业,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园发展。2016-2018年,省级以上财政共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超3亿元、市本级财政资金超5000万元,从转型升级、融资贴息、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投入,分口实施,优势互补”的原则,近三年江门市政府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财政资金超40亿元,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和“投贷补”等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园发展。

  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机制

  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融资难、贷款贵”问题

  “为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我市创新开展农业‘政银保’‘政银担’‘惠农贷’‘陈皮贷’等金融支农贷款,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融资难’‘贷款贵’问题,累计‘政银保’‘政银担’政策性合作贷款超8亿元。”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其中2018年资金超3亿元,牵动100多亿元金融资本投入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16个险种,投保农户约122万户次,承担风险近146亿元。

  创新推行“两预两委托”机制

  解决土地流转难题

  现代产业园的建设离不开强大坚实的用地基础,为此,江门市针对农用地流转服务机制优化创新。对于农用地流转,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推行实施‘两预两委托’(预整理、预流转,委托统筹经营、委托招商引资),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同时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示范、引导、协商、利益调节等办法,引导农民通过承包经营权委托或入股形式把承包土地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生产基地集中,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此外,我们还在全市所有镇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探索建立流转土地储备库(土地银行),为加速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据了解,目前江门市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73个,土地流转面积163.2万亩,占全市承包土地面积的65%以上,涉及农户27.3万户。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

  着力引导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典型、树标杆

  园区建设,离不开农业经营、生产主体。“为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我市出台实施了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十大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办法以及11项江门市市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项目有关的操作标准、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探索开展农民合作社会计代理制、农业企业审计委托制、项目实施管理委托制等,着力引导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典型、树标杆。”2018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6021家,包括农业企业16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92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等个体2626户,其中国家重点龙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2家、市级84家。

  农产品的创新

  产业园长远发展的重点之一

  以开平家禽产业园为例,产业园围绕马冈鹅、蛋品等主导产业,以家禽生态养殖与蛋品加工联动发展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型养殖,生产高端禽蛋产品,打响绿色生态品牌与区域品牌。据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的旭日蛋品有限公司许壮平经理介绍,“我们目前也在和肯德基的研发团队合作探讨是否能够再创新我们的产品,丰富我们的产品种类。此外,我们与某大品牌公司合作,准备一个新的产品,明年后年就可以大批量地生产了。” 

转存图片

专题组考察实施主体旭日蛋品有限公司。姚赞原摄

  创新助农服务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为积极调动实施主体参与性,江门市结合政府“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国实行商事改革,推行“多证合一”“三就”(收费就低不就高、办事就简不就繁、服务就近不就远)“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等,实现政务提速提效,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商事办理、进驻园区。

  其次,拓展服务内容,增加二三产融合发展。“各级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农资配送、农技推广、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代耕代种、测土配方施肥、抗旱排涝、产品加工、品牌营销、冷链物流、对接市场等生产性助农服务组织,提供社会化生产性服务,构建乡村助农综合服务体系,同时着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如新会陈皮产业园搭建产学研平台8个,“新会陈皮”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以877品牌强度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第41位,品牌价值89.1亿元,同比增加31.82亿元,小陈皮做成了大产业,小农户共享了大利益。

  据了解,目前江门市已成立生猪、家禽、种子等市级行业协会12个。“在未来,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全面建设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深化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培育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主体,整合农机、农技、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产权交易、专业协会等公益性和经营性社会化服务资源,打造集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于一体的县镇村三级助农服务中心(站点)。采用树点-提质-扩面三步走的具体方法,2020年力争完成全市70%镇街及行政村覆盖助农服务中心和助农服务综合平台。”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规划道。

转存图片

专题组考察鳗鱼养殖基地。姚赞原摄

  联农带农创新模式

  企业农户紧密联结联农助农双倍增收

  “我们基地租了1000多户农户的土地,最初以九百多元的价格签订的,租金每年递增5%,签订时间是15年。而且这些农户除了把地租给我,可以收取租金外,部分还在我们烤鳗厂上班,基本工资3000元,有五险一金,再加上清理鳗鱼是按量计费的,我们一个月生产约100吨的烤鳗的话,一个月工资算下来能有4000多元。”远宏集团公司办公室徐爱宁说道。据了解,目前台山鳗鱼产业园联农带农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等模式,此外,烤鳗厂内80%的工人都是本地镇上的人。

转存图片

台山鳗鱼加工工厂。姚赞原摄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江门全市登记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6021家,包括农业企业16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92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等个体2626户,其中国家重点龙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2家、市级84家。“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等模式进行联农带农,能辐射带动农户28.6万户,预计能帮助农户年均增收9000元。”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道。

  积极创建发展优特产业机制及全产业链新模式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未来,江门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继续把握基本要求、坚持基本原则、对标先进标准、高位谋划推动,围绕1个主导产业(或2—3个关联度高的特色产业),按照‘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全产业链要求,突出产业园的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有引领作用。将现有1个国家级、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标杆典范,加快台山市鳗鱼产业园由省级向国家级迈进。我们还将选择产业基础较好、规划布局合理、生产方式绿色、品牌营销显著、规模经营适度、增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有力、建设管理健全的优势特色产业,确定创建区域与范围,创建2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转存图片

专题组考察鳗鱼养殖检测设备。姚赞原摄

  为了促进产业园更好的建设,江门市将制定各级产业园创建的认定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分年度组织考核、评价和认定,严格准入,确保产业园建设上升水平。同时,还将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奖补措施。

  “我们农业人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借用媒体宣传,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农业人都做了什么事!”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道,“未来,江门市将加大对产业园建设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创新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并且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典型剖析,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此外,还将加强信息报送,每个产业园每个月要报一次进度,重要事项随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