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精耕细作“种田如绣花” 发挥“合作社”拳头效益专注精品农业

  汕头市潮阳区农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享有“种田如绣花”之喻,其农业生产历来重精致、重质量,且发展精品农业所需的人力、技术资源优势明显。加之拥有多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稀品种资源,如培育丝苗米、特色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因而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良好的口碑,每年优质的农产品也大多畅销国内与供港。其中,丝苗米是潮阳区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多、产量稳定的粮食作物。

  近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及南方农村报组成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题报道组一行人前往汕头市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共同见证回归线旁的丝苗米的发展旅程,揭秘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建设精致蓝图。

汕头市潮阳区丝苗米生产基地

  良种覆盖率高、品质好,机械化水平高

  “潮阳区紧邻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和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展精品农业具备先天自然资源优势。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开始,潮阳积极优化种植业结构,适时调整丝苗米种植面积,走科技兴粮之路,推广高产丝苗米品种,调整品种布局,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喷施叶面肥、塑盘育秧拋秧等新技术,开展群众性创高产活动,改造低产田,因而丝苗米产量逐年提高,不断促进丝苗米品种布局由普通品种向优质高产良种转变。”潮阳区副区长陈武鹏向专题组介绍。

潮阳区副区长陈武鹏。刘畅摄

  据介绍,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主要以关埠镇、西胪镇、铜盂镇、和平镇、城南街道等五镇街为核心,区域面积289.6平方公里,水稻常年播种面积14.8万亩。产业园总投资21041.9万元,其中使用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地方统筹配套资金10969.8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072.1万元。资金投入方向分农业设施、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农业品牌等5个方面12个项目进行建设。

  “产业园通过品种优化、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关键技术推广,培育发展一大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园区内现有农业企业71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家庭农场12家。2018年园区内农业总产值196759万元,其中主导产业(水稻)产值82245万元(种植产值21245万元,加工产值61000万元)。”潮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一一介绍了产业园的发展基础。

  在座谈会上,中国农村杂志社广东通联站副站长罗雪辉比较好奇地问到,“园区实施主体为什么是以‘合作社’的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吗?”潮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认真地为大家解答了其中原委,“这种产业园建设的模式是基于我们区农业的特色而定的。在产业园区建设初期,我们就通过多次考察和协调,最后整合区域的优势,形成以汕头市粮丰集团有限公司为牵头实施主体、汕头市顺杰农机专业合作社、汕头市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4家为主要实施主体。其中,这些合作社既是有实力的种植大户,也是与农民合作最紧密最直接的合作载体。”

座谈会现场。刘畅摄

汕头市粮丰集团有限公司大米加工生产线

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金稻丝苗香米

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长粒丝苗香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合作社里有志90后“农二代”回乡创业点子多

  “2013年过春节时,我替我父亲参加一个机械化插秧的观摩会,看到新型的插秧机竟然不用十分钟,就可以完成几人忙活一整天才能完成的插秧量,让我非常震撼。”汕头市潮阳区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助理林立鑫说道,林立鑫的父亲是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人,近年来,虽然父亲的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但农作方式仍是采用“土办法”。“观摩后我和父亲促膝长谈,决定回乡加入父亲的合作社,帮助合作社采用新技术进行农作生产。”

  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助理林岳锋也是一名地道的农二代。在2016年6月,父亲林宋文要他回家帮忙。“那时我心里也很纠结。”林岳锋坦言,但为了父亲不再那么劳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他放弃了常人眼里优越的工作机会,毅然回乡创业。林岳锋加入合作社后改进运粮车散装新做法,让每亩田至少节省了4个人工。在本地率先应用水稻种子超声波增产调优技术、率先开展农用无人机植保作业、农用无人机水稻直播、水稻“三控”技术推广应用等,购置农用无人机、水田激光平地机、喷杆喷雾机、插秧机、烘干机和碾米设备等,全面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林岳锋操作无人机植保工作。林岳锋供图

  “我希望子承父业,科技兴农,打造‘锦沣粮’品牌,提高大米附加值,拓宽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粮食产销之路。”凭借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汕头市农科所、汕头市农机研究所的技术支撑,林岳锋将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打造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潮阳区现代水稻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马学仕,潮阳和平镇的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二代,从小接触农业。2011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学成归来后追随父亲全国种粮大户马镇顺的脚步,与兄长马学杰一起经营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在那里,他开始探索水稻全产业链生产的模式。

专题组考察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刘畅摄

  经过与兄长数年的不懈努力,他摸索出一条适合粤东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集成技术。突破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两大瓶颈——水稻种植和水稻机械化烘干储存。首创潮汕地区大棚育秧的创新技术,解决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一大难题,多种种植方式共同应用,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合作引进水稻穴直播技术,与无人植保飞机厂家合作引进飞机撒播,不同的种植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水稻机械化烘干储存技术则先后三次改造,与广东省农机装备研究所合作,利用热泵空气能烘干机进行烘干,用热风进行稻谷烘干,冷风进行稻谷冷藏达到了一机双用的效果。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马学仕研究出一套利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化收割烘干保鲜等水稻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

  联农带农打开新模式带动6500多户

  优先为散户提供烘干服务和收购湿谷

  “产业园建设通过多种模式带动农户6500多户从事丝苗米种植。比如合作社自成立以来,通过租用农户农田,吸收闲置田,改造低产田等方式,集中连片农田开展优质稻种植,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年水稻种植面积12000亩以上(含社员),年产优质稻谷12000吨以上。通过与44个经济联合社签订贫困户种养帮扶协议书,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无偿向贫困户提供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市场信息等咨询,优先免费提供生产示范基地给贫困户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收入;通过订单收购带动,与当地300多户种粮大户和散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2019年早造按合同收购农产品比市场其他品种每百斤多收购30元,该方式2019年早造实现每亩均增收240元。通过实施全产业链进行辐射带动,1500多户种植户,辐射带动面积5万多亩耕地,该方式2019年实现户均增收2100元。”潮阳区农业农村负责人介绍。

  合作社通过服务、培训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汕头是沿海地区,早稻收割期多连续降雨,去年就有农户因为收割早稻没来得及烘干,基本失收。”顺利合作社负责人非常诚恳地说道,今年三家种粮大户在全区三个点设置三个大型烘干场所,可保证全区农民水稻基本烘干不成问题。“我们优先为散户提供烘干服务,优先收购散户的湿谷,在牺牲个人利益的同时,夜以继日为周边农户提供了1万多吨的稻谷烘干服务。”

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智能烘干中心。受访者供图

  此外,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都举办多场培训班,连续开办了庆祝“丰收节”的大型活动。

召开培训课给农民传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相关知识。受访者供图

  “一园三心两区两带”

  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目前,产业园丝苗米注册商标11个,培育粮丰牌系列大米20个,名牌产品1个(粮丰配方米)。新增农业机械设备68台套,稻谷日烘干能力增加540吨,大米日加工能力增加160吨,园区内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基本实现优质丝苗米生产、加工、物流、仓储、营销链式发展,全区优质丝苗米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已初步建成优质丝苗米主导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潮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清湖表示。

  据了解,潮阳区总体规划布局计划以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为载体,规划形成 “一园三心两区两带”的空间功能框架,重点打造成集聚科研创新、生产示范、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园规划图。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副区长陈武鹏处获悉,潮阳区将围绕产业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其一,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带动水平。要围绕质量兴农,引导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结构,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连结“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努力形成富民兴村产业;其二,进一步提升产业园聚焦效应。引导产业园各实施主体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特别是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等院校强化科技对接,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成果转化等形式进行深度合作,提升产业园的科技创新示范效应;其三,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建设示范效应。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和样板;其四,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双创孵化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农村互联网众创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为科研院校、高新企业提供农业创新创业的机制和平台,吸引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有市场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入园创业。

  “我们潮阳区在农业这方面有历史底蕴,如何把产业园区最后提升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脱贫攻坚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作为政府这个层面上要确定思路,在这个思路基础上逐渐开展工作。”陈武鹏坚定地说着。

  “产业园发展不是单纯让几家收益,而是要让产业园区真正发挥效益,惠及潮阳区的广大农民。”对于产业园的今后发展,陈武鹏表示目前产业园区在设备方面基本要素已经具备,而在创新方面,区域品牌带动是关键。“既然是整体,就不要只是管好各自的事情,我们要在原有的品牌的基础上进行优势整合,尽快建立区域品牌,并进行标准化生产,让其在品牌带动方面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