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再迎利好,广东率先实现蓝圆鲹人工繁育

  4月2日,广东水产学会组织专家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以下简称“海洋渔业试验基地”)主持的“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行现场测试,经现场查验和测量,专家组一致认为,仔鱼生长发育正常,摄食良好,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实现突破,有望进一步丰富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

1.1.jpg

  蓝圆鲹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具洄游习性,喜结群,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我国多见于东海、南海近海海域。作为广食性鱼类,蓝圆鲹以浮游于海面的甲壳类幼体、磷虾和桡足类幼体为食,成群结队逐浪而食也让蓝圆鲹得名“巴浪鱼”。蓝圆鲹的发育周期较短,1龄就能达性成熟。

  蓝圆鲹肉多刺少,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潮汕地区通常做成美味的名菜“鱼饭”。蓝圆鲹为可食用经济鱼类,产量高,是中国东南沿海灯光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2007年12月12日,蓝圆鲹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无危(LC)。

1.2.jpg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养殖的蓝圆鲹具有更多的脂肪,比野生蓝圆鲹肉质更加鲜美,是少数养殖产品比野生产品更受市场欢迎的水产品种,当前养殖产品价格是野生产品价格的6—8倍。因此,开展苗种培育,进一步推动蓝圆鲹人工养殖具有重大经济价值。

  为此,海洋渔业试验基地高级工程师、“东江学者”吴锦辉及其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张勇教授团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蠡教授团队,对蓝圆鲹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吴锦辉介绍,2023年10月,试验基地收集蓝圆鲹野生群体1064尾,经5个月驯养,获得成熟亲鱼228尾。今年3月,试验基地育种团队对其中163尾亲鱼开展人工催产试验,成功实现自然产卵,共获得受精卵627万粒,孵出仔鱼200万尾,3月27日孵化的仔鱼培育至第7天,经现场查验,生长发育正常,摄食良好。

1.3.jpg

  现场测试当天,由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洪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军、广东省渔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彭树锋组成的专家团队对蓝圆鲹亲鱼和仔鱼进行了现场查验和测量,蓝圆鲹亲鱼平均叉长22.40±1.58cm,平均体重247.40±54.32g。“标志着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意味着广东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蓝圆鲹人工繁育。”专家组表示。

  2023年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卵形鲳鲹、硇洲族大黄鱼、高体鰤、黄金鲹等一批深远海重要经济鱼类人工繁育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1.4.jpg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再加力,再提速。

  为进一步丰富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有效拓展深远海利用空间,日前,我省谋划推出了“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吸引全国顶尖海水育种团队来粤联合攻关,助力全省海水种业建设;同时,公布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聚焦金枪鱼、硇洲族大黄鱼、章红鱼等12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潜力品种,推动一批企事业单位在海上开展养殖技术创新与示范,确保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选有好鱼、育有良种、养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