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源市结合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小、住户分散、受纳体多、消纳能力强等特点,以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为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河源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全域推动。“十四五”攻坚任务中,河源市70%以上自然村拟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治理生活污水。
治水、节水多效并进
部分地区结合人口分布、地形特点、用地现状、管网收集、投资成本、运维成本等因素,治水、节水多效并进,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如龙川县细坳镇棉被岗村。
该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主要分为预处理净化单元和深度净化单元两类,其中,预处理净化单元通过生物生态作用,在内部安装弹性组合填料,增加比表面积,提高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效率;预处理净化单元可安装水泵,方便灌溉,村民可连接自家电路取水,或利用管道安装的阀门取水。深度净化单元应用生物生态技术,通过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协同,并合理优化内部结构、安装优质填料增强系统的微生物截留能力,保障系统良好的水力混合条件,具有高效的污水处理能力。出水不仅可供农民群众日常菜地、田地浇灌,还可供给景观植物浇灌,在治水的同时节水,多效并进。
棉被岗村因地制宜采取预处理+深度处理、预处理和收集池等三种方式,占地节约,分别约14平方米、7.5平方米、2平方米,大大降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选址难度,适用范围广。
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棉被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
厕所革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
部分地区以“质”为要,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如东源县骆湖镇红花村。
一是户改建设科学规范。以粪污就近、就地、就农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将农村厕所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有效规范户厕清掏口、排气口、清渣口,同时配置专业化土地消纳和就地资源化利用系统,实现农村粪污资源化利用。
二是配套设施优化改善。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管网11.6公里,逐步解决问题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过程输送等问题。
东源县骆湖镇红花村农村厕所改造与农污就地资源化利用。
分区分类确定治理模式
部分地区综合考虑村居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简单农用模式、农田灌溉模式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如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李屋小组。
一是房前屋后有充足消纳土地的区域,采用简单农用模式。黑水和灰水分类收集,黑水经农户化粪池处理满足无害化要求,出水经管道收集后与灰水混合,集中于三级厌氧分解池系统进行处理,通过尾水喷淋系统用于菜园、果园、花园、草地等受纳体施肥。
二是房前屋后没有但村内有足够消纳土地的区域,采用农田灌溉模式。建设“沉淀池+三级厌氧分解池+生物反应滤池+尾水喷淋”系统:通过无动力管网收集村民生活污水,并实现雨污分流;将收集的污水引入沉淀池,初步隔离污水中的固态杂质,而后进入三级厌氧水解池,将污水中的大分子转换为小分子官能团;进入自然生物反应滤池(简称ENO),由5层吸氨值大于150mmol/100g的生物滤料(滤料比表面积大)及挺水植物的协同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水质可稳定达到农田灌溉标准。
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简单污水农用与农田灌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