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农〔2012〕74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深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顺德区经济促进局: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种植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种植业各项工作落实,我厅组织制定了《2012年广东省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全面夺取粮食好收成,努力促进种植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2012年广东省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千方百计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努力促进种植业全面协调发展。
2012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稳定粮食生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3750万亩以上,总产量1360万吨以上;优化产业结构,经济作物进一步挖掘产业内部增收潜力,着重提升园艺产业素质,全面提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水平;促进提质增效,种植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安全使用,抓好重大植物疫情和病虫防控,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确保生产安全、产业安全和产品安全。
一、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力夺取粮食好收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完善实施方案,加强协调指导,整合资源力量,推动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落实。各地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动真格,推动各方力量向重农抓粮集中、各种资源向粮食生产汇聚、各类项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继续加大对40个产粮大县的政策扶持,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措施,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督促各地强化责任落实,把粮食面积和增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市、县。坚持实行各级政府粮食工作考评责任制,把全省粮食播种面积3750万亩、粮食总产量1300万吨的任务,作为各级政府的粮食工作考评内容,层层分解稳定增产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充分利用我省气候资源和冬闲田优势,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番薯和甜玉米等旱粮作物面积,增加粮食总产。
(三)强化政策落实。今年国家继续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政策落实机制,加强政策宣传,规范运作程序,强化检查督导,确保补贴政策在春耕前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农户。
(四)强化措施到位。加强分类指导,组织专家制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召开工作部署会和现场会,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杂交水稻、超级稻、水稻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扩大良种良法和防灾减灾技术覆盖面。各地要建立督查制度,加强督导检查,组织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各成员单位和种植业系统,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工作督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五)强化工作考核。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要求,对各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考核评价,推动粮食生产责任制落实。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考核办法,调动各方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二、深入推进粮油糖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六)继续增强高产创建辐射带动作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把水稻播种面积15万亩以上的80个县列入省级扶持高产创建范围,发挥好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制定粮油糖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印发《2012年广东省粮油糖作物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抓好落实。加快集成技术推广,率先落实抗灾减灾技术,率先示范推广新品种,率先推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开展观摩示范,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深入万亩示范片及整建制试点县和乡(镇)现场观摩,扩大示范效果。各地要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整合产粮大县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高产创建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扩大高产创建示范片规模。
(七)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整乡整县整建制试点。继续抓好1县和9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按照行政推动责任落实到位、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到位、技术集成推广指导到位、机制创新专业化服务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协作,确保粮食整建制试点创出成效。
(八)大力推动高产创建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产创建,促进高产创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选择水稻新品种和肥料生产龙头企业,在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水稻新品种、专用配方肥和集中育秧供秧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进高产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引导,整合项目资金,主动跟进对接,力争做到标准农田建到哪里,高产创建就开展到哪里。
三、大力提升园艺产业发展水平,确保产品有效供给和效益提高。
(九)优化布局结构。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壮大优势产业”的要求,强化规划引导,抓好“一乡一品”、南亚热作、冬种生产等项目的实施,示范推进我省优势园艺产业、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引导生产向优势区集中,提升优势产业带建设水平。加快优质高效品种繁育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水平。大力挖掘大宗水果增收潜力,加强蔬菜基地设施和供给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扩大蚕桑生产规模。依托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完善生产、加工和运销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十)推进标准园创建。把开展标准园创建作为提升园艺产业素质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有力有序推进。强化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制定标准化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开展指导服务,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强化示范引导,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技人员,开展现场观摩,扩大示范效应。建立园艺作物标准园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投入品、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积极推进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培育标准园品牌,推动标准园产品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组织创建单位参加2012年农交会园展示和产销对接活动。
(十一)稳定蔬菜生产供应。以“保障供给、提高效益、生态安全”为目标,着力抓好城郊型商品菜生产基地、粤西北运菜生产基地、粤北夏秋渡淡蔬菜生产基地、珠三角为主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粤东加工型蔬菜基地的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力争全省蔬菜面积达到1820万亩,产量2890万吨,确保蔬菜供应总量平衡、品种丰富、产销协调。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十二)做好蔬菜生产监测。扩大蔬菜生产信息监测范围。在21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对20类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及产地批发价等生产信息进行监测,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各地级以上市和基点县农业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重点做好信息点建设、信息采集、数据审核、及时上报、档案管理、信息员培训等工作,确保信息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四、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十三)统筹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与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协调协作,科学制定“十二五”期间每年统筹20亿元开展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和工作方案,继续实行“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原则,按照原来的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筹集农田基本建设资金,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步伐。
(十四)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开展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督查,加快2011年市县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基本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加快2009—2010年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扫尾工作,做好竣工项目的验收和绩效评价工作,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合规合法。加快组织实施2012年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根据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计划,及早组织基本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和下达工作。力争4月上旬印发项目申报指南,5月下旬组织项目评审,8月份下达项目计划,秋收后进场施工。
(十五)开展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考核工作。组织对各市2011年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基本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各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目标任务按时完成,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考核结果报省政府审定同意后向全省通报。
(十六)召开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议。五月份选择工程质量优、项目管理规范、建设成交显著的项目区,召开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议,总结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部署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提高建设绩效。
五、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提升植保能力
(十七)加强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把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创新防疫工作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和推广形式多样的防控模式。进一步完善植物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推动疫情阻截和监控工作,提升我省对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和防控能力。强化检疫管理和执法监督,全面推广应用全国植物检疫管理系统,加强对全省植物检疫机构、专职植物检疫员、境外引种检疫审批、签发植物检疫证等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农作物种苗生产和销售市场的检疫执法力度,组织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查处检疫违规行为。扩大产地检疫范围,提高产地检疫覆盖率和调运检疫签证率。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疫情监测防控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技术体系,提高疫情防控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水平。
(十八)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严格执行病虫调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做好病虫信息汇报工作,全省测报站特别是重点监测站要通过“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向省站汇报病虫信息,各市要执行重大病虫信息周报制度。承担国家任务的项目点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通过“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直接向农业部汇报病虫信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植保工程项目,已批复的区域站要落实建设地点、配套资金,严格按项目要求,加快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新建区域站必须扩充远程监控功能,加强与省站的联接,增加远程监测点,形成覆盖全省的远程监控网络。
(十九)抓好重大病虫防控。建立和完善领导负责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防控督导工作;及早做好重大病虫防控部署,科学制定防控方案,组装集成防控技术,发布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服务指南;贯彻执行各项防控措施,抓准防治时机,选好对口药剂施药防治,确保各项防治技术到位、措施得力。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制订绿色防控方案,组织蔬菜、水果等绿色防控观摩现场会,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0个,其中水稻28个、果树12个、蔬菜10个、茶叶1个。每个示范区集成一套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一批绿色防控产品。继续推进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在全省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和市场化运作的统防统治示范组织扶持力度,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抓好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做好植保技术储备,加大柑桔“以螨治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杀虫灯、性诱剂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应用范围。
六、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提升种业行业竞争力
(二十)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推动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广东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并组织实施。通过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和投入,加强种业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建设,增强种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种业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提高种子企业的竞争能力,全面推进我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二十一)深入推进种子执法年活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三打两建”活动和农业部2012年种子执法年活动的统一部署要求,继续深入推进种子执法年活动,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组织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生产基地检查活动,以品种真实性和种子质量为监管重点,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为重点作物,紧抓种子生产、加工、包装和市场销售等环节,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子违法行为,努力保障良种供应安全。
(二十二)加强农作物品种管理。抓紧修订《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进一步规范试验和审定程序,严格品种试验和审定管理,提高品种审定门槛,严防种植风险大的品种进入生产环节。抓好品种标准样品征集工作,加快建立我省品种DNA指纹图谱库,为品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完善品种退出机制,及时退出不适宜种植品种,确保品种种植安全。
(二十三)完善种业信息体系。以农业部种子信息软件为基础,结合广东种业信息网,加强种子许可信息、市场信息、监管信息、行业统计信息、种业动态信息等信息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方式,拓展信息调度内容,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完善种子信息上报、管理和公开制度,确保准确、及时向社会提供资讯,为种子管理、种业发展、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二十四)落实良种补贴和种子储备政策。抓好中央和省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规范操作运行,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良种补贴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利用省级和区域性良种示范平台,集中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全省新良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落实省、市、县三级主要农作物种子储备制度,保证农业救灾和生产用种需要。切实加强对应急储备种子监管,提高救灾应急能力,确保储备种子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
(二十五)强化种子管理体系建设。紧抓实施《完整文件和意见》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理顺工作职能,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种子质量检测、品种试验示范和种子监管水平,提升种子管理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三深入、三落实、三创新”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种子管理生产基地、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掌握产业动态,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二十六)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选择3个县(市、区)、35个乡(镇)、3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在粮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推荐使用高产创建配方肥,率先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
(二十七)大力推进配方肥施用到田。以推进配方肥统配统供为重点,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优势,积极主动为配方肥生产、经销企业提供测土数据和肥料配方,并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加快配方肥定点服务中心及配送站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0-15个技术力量强、基础扎实、领导重视的项目县建立配方肥定点服务中心,开发建立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以“触摸屏”的形式组装到乡村配方肥服务站,方便农民按方选肥购肥。做好农企对接工作,引导配方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肥料经销商对接,直供配方肥。培育建立一批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四统一”服务的农化服务组织,促进配方肥施用到田。
(二十八)大力改进施肥方式。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十百千个性化指导服务活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百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由省、县、镇农业部门专家分别对种植1000亩以上、100亩以上、10亩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报纸等媒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试验、示范推广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施肥观念,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自觉使用配方肥。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推广施用长效肥料、微喷灌等水肥耦合技术,改变撒施、浅施、表施等传统的施肥习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节能减排。
(二十九)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做好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工作。按照全省干旱地区的气候、地形、作物类型特点,完善现有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探索现有模式的集成运用和分类推广。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部有关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重点在优势农作物上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扩大高效节水节肥技术的示范范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省节水农业发展。开展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在雷州半岛干旱区、粤北石灰岩干旱区、珠江三角洲灌溉区及粤东水浇地灌溉区建立5个国家级土壤墒情监测站、10个省级墒情监测点,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建立土壤墒情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种植区域的土壤墒情,推进因墒种植、因墒灌溉,实现农业高效用水,为农业抗旱减灾、指导科学灌溉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八、抓好行业依法管理,强化产业发展安全保障
(三十)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管理立法工作,组织专家修改《广东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初稿),争取尽早出台。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认真审核各地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推广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制度,督促相关市、县完善耕地质量调查手续。严格补划基本农田和新增耕地的验收质量标准,合理评估耕地质量状况,确保新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新增耕地质量有保障。抓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效益。开展污染农田修复试验,筛选修复产品,积累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治理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三十一)加强肥料监管工作。组织开展肥料打假专项行动,加强肥料市场和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肥料的违法企业和窝点;在用肥高峰的春秋两季,组织开展肥料产品市场监督抽查,对发现的假劣肥料,及时发布警示信息,对不合格肥料产品进行依法处理,规范肥料市场秩序。严格规范肥料登记管理,坚持依法审批,规范登记程序,提高有机肥料的登记门槛,严格做好农业部新肥料登记考核初审及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考核,从源头上把好肥料产品质量关。
(三十二)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方针和属地管理原则,突出高毒农药、农药质量和标签的监管,强化大案要案查处,狠抓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执法检查,严防不合格农药产品流入市场。开展农药市场质量和标签专项抽查,追查源头,捣毁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净化我省农药市场。继续推进农药经营档案制度建设和管理,强化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抓好科学安全用药示范区各项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药科学使用宣传培训,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的使用管理,推进高毒农药替代工作。协调和组织开展全省蔬菜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和柑桔、荔枝、龙眼、茶叶、大米中农药残留专项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九、加强农作物技术推广,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三十三)办好第十一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围绕世界一流水平种业展会目标,拓展功能、丰富内容、提高档次,着力提升广东种业博览会办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计划设展位300个左右,其中特展27个,展示品种5000多个。构建会员机制,开展商务洽谈,举办种业论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三十四)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活动。加强超级稻品种确认和技术配套,在全省建立超级稻示范县30多个,带动全省推广超级稻950万亩(其中国家确认超级稻60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32%,实现亩增产100斤、增收100元的目标。
(三十五)开展优势农作物重大技术推广行动。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优势农作物重大技术推广,重点推广作物抗旱节水,水稻强源活库优米、“三控施肥”,蔬菜集约化泥炭育苗,马铃薯花生三膜覆盖,马铃薯脱毒良种、甘蔗健康种苗等新技术,实现农作物新技术普及率86%以上。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改善试验条件,提升试验能力水平。扩大茂名水稻新品种展示规模,展示面积2000亩,争取举办华南最大规模的水稻品种展示活动,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三十六)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抓住天河智慧城规划和柯木塱南路扩建工程建设机遇,完成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土地功能利用和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工作,并争取通过广州市政府审批。完成广东种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种子工程项目用地审批和建设施工前期工作,在年底前奠基开工。争取启动综合大棚二期工程。完成监控系统、围栏等设施建设,增加标准农田面积规模。全面改造微滴灌设施,提高种植科技水平。
十、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
(三十七)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加强农情调度,充分发挥全省农情调度系统和农情基点县作用,及时调度反映各地灾情信息和生产动态。根据气候发展趋势和种植业生产实际,分不同作物和关键环节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重点做好低温、干旱、台风和暴雨洪涝等灾害防御工作。
(三十八)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根据突发性重大天气变化和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完善技术方案,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组织粮油糖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因地、因时、因苗、因墒落实防灾增产技术措施。完善专家联系指导制度,将国家和省政府表彰的6个产粮大县、8个种粮大户作为专家重点联系点,直接联系,强化指导。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积极推进水稻机插秧,提高生产科技水平。
(三十九)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深化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加强农情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实施县级农情调度网络系统建设试点和农情信息田间定点监测试点。及时协调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农民搞好灾后生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