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农机手罗霞英:放下“头”等事 沾上泥土味

  抄起扳手,拧松螺丝,取下农机破损的耙片,再换上新耙片……整套操作流程下来不过2分钟,顺畅熟练,一气呵成。随后,罗霞英驾驶着刚修好的拖拉机,兴奋地开到农田里开始耕地,为插秧做好准备。

  

罗霞英正在维修农机。肖斌 摄

  罗霞英是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大佳村土包子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用机车手”。罗霞英曾经在深圳市从事过10年的美发行业,如今她放下“头”等事,沾上泥土味,皮肤黝黑,手掌粗糙,指甲还带着泥土。现在她已熟练掌握植保无人机、插秧机、植播机、收割机等多种农业机械,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农人”。

  返乡就业:美发师变身农机手

  2016年,罗霞英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了深圳市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龙川县紫市镇。2018年,罗霞英应聘到土包子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一名会计。每到田里忙碌的时候,基地就剩她一个人,身上充满闯劲的她不喜欢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反倒对机械十分感兴趣。“看着用机械耕种农田方便又快捷,我也想试一试。”罗霞英说,她考的第一个农用机械证是植保无人机证,现在常用的农机她基本上都能够驾驭。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罗霞英从一开始对机械操作一无所知,如今能成长为农机手中的佼佼者,离不开她的刻苦学习与勤奋操练。“一开始跟着师傅学的时候,自己比较紧张,总是把握不好距离,还曾把拖拉机开进沟里,经常在田里一练就是一天。”罗霞英回忆起刚开始学习操作农机时的经历,不禁笑了起来。屡次失败并没有打击罗霞英成为“新农人”的信念。“我除了不断向师傅取经,还会在网上学习各种农机的操作知识,参加一些农机操作培训班,不断摸索和实践,操作也就越来越熟练了。”罗霞英说。

  扎根乡村:做懂农技与农艺的“新农人”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当初,没想到罗霞英这么能吃苦,能坚持到现在。”土包子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王合清说。

  换耙片、加机油……对于简单的机械维修,罗霞英手到擒来。罗霞英还是基地经理,从水稻的种植与收割,到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的培育,都是她在负责管理。

  “耕田是很有讲究的,犁地的深浅、天气的冷暖,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罗霞英说,现在机械化种植省人力,她也在学习和实践中寻找能让农作物高产的方法,让基地农产品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加产量。

  近几年来,罗霞英始终保持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在田间地头磨炼自己、超越自己,将农艺与农技融合,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巾帼新农人”。

  “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我热爱农业,希望把学到的技术、积累的经验分享给更多返乡的青年人,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罗霞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