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从“农业大县”变身“农业强县”
在今年11月举行的“广东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及“农业机械化示范县”项目竞争性评审会上(分别有34个、31个县市区参与竞争),新兴县先后以第3名和第4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加上该县被省政府定为“广东省‘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示范县”,年内该县农业系统共获得3张“示范县”的亮丽名片,令人瞩目。新兴正从“农业大县”挺进“农业强县”。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33.6亿元,比上年增加6%;农民人均收入8160元,同比增长10%。
专业合作社旺了产业富了农民
初冬时节,记者走访天堂镇天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感受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据合作社负责人洪旺介绍,天绿合作社刚被省农业厅定为全省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之一,获得20万元的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合作社从当初入社农户100户发展到目前1100多户,种植各类蔬菜面积达8000多亩,今年销售农副产品超1万吨,销售额达1千多万元。
近年来,新兴县通过主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破解产业化经营的“瓶颈”难题。该县选准“社”、“农”利益结合点,引导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走“超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各级党委政府甘当农副产品“推销员”,由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建立了28个省内外农产品流通销售网络,解决了合作社农副产品“卖难”问题。该县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取启动、发展资金261万元,县财政配套投入24万元,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步入快车道。
目前,全县已正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有75家,入社社员1630人,带动农户13261户。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带领下,该县的蔬菜、水果、稻米等经济作物和禽畜养殖已形成规模化种养、品牌化经营格局。据统计,今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销售收入3.1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500多元,比非入社农户年收入高出30%。
“割禾不用刀,插秧不弯腰”
在今年7月22日举行的“新兴县累加补贴水稻插秧机交机仪式”上,有60户农户通过公开摇号方式,购置了价值1.5万元的水稻插秧机。其中由国家补贴每户购机款6000元、省补贴4400元、县补贴4000元,农户只需付出600元,中号农户笑逐颜开。
为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挺进的步伐,新兴县今年以来在“广东省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上启动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该县以春耕春播、“三夏”、秋收整地等机械化生产为主线,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大力实施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升行动,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生产领域机械化作业水平。
据该县农机总站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新兴县以国家农机补贴为契机,大力宣传引导农民购置水稻插秧、施肥、收割等多项农田作业的实用农机,全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购机热。目前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耕作能力已达到50%以上,“割禾不用刀,插秧不弯腰”正逐步成为现实。该县的恒科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农业机械化在养殖业中同样大显身手。记者在石头冲村温志开养殖场见证了自动化养鸡场的神奇。只见一个像厂房那样的养鸡大棚里跻满了密密麻麻的肉鸡,这些鸡围着自动化投料器觅食,随后又走到自动化饮水器喝水。据介绍,这个大棚一共养了12000只肉鸡,由于使用了自动化投料、自动化清粪等设备,仅喂料时间每天就比过去人工喂养节省了5小时,整个养殖场只需要一个人打理。以一年养3批鸡计算,一年就有9万元利润,比以前收入倍增。现在,广东温氏集团已在各地建设了1000多个自动化养鸡场。他们将用5年时间,实施“收入倍增”工程,从资金、技术上帮助养户兴建自动化养鸡场,使养鸡户的平均饲养量从2009年的每批7500只提高到1.5万只左右,年均收益从2009年的3.5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