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新农村建设探出经验亮点频现
整治民居外立面和空心村、旧村,开展“一村一品”主题创建活动,加快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近年来,惠州市先后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扶贫开发“双到”、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等工作,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规划引领
农村规划编制向自然村延伸
坚持示范带动,引领新农村建设。探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扩大农村规划编制的覆盖面
12月17日,走进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只见村道平坦整洁,路灯整齐地排列在村道两旁,绿化树和花草相映成趣,美丽的农村面貌让人心旷神怡。村道两旁的居民楼都完成了立面改造,主干道两旁的院墙都画上了壁画,引来游人啧啧称赞。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惠州市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据介绍,惠州市将坚持示范带动,引领新农村建设。落实珠三角全域规划,探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扩大农村规划编制的覆盖面,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并力争实现全覆盖。同时,推动名镇名村和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目前,我市已经确定的博罗、惠阳、惠东三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各不相同,要紧紧抓住各自特色,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围绕主题编制总体规划和主体村建设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示范片建设。
与此同时,狠抓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宜居水平。重点整治农村垃圾、整治农村水环境、绿化美化村庄,加快推进拆除村内违法建筑和乱搭乱建,抓好改厕、改路、改水、改危房“四改”工作,整治民居外立面和空心村、旧村。对有价值的传统村落、建筑和遗址要及时保护利用;对用于出租的旧村、旧房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纳入城乡统一规划建设内容,统一规划布局;继续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不断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科学谋划好第三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一方面,巩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果。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好第三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文明创建
创建志愿村等美德乡村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切实营造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道德风尚
在松树岗村,小广场上的景观建设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村里还设有道德讲堂,祠堂门口设置有“文明家风”宣传栏……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该村不断创新形式,利用多种载体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让法德文化浸润群众心灵。
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市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切实营造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道德风尚。例如,开展“一村一品”主题创建活动,推动我市农村创建道德村、孝心村、爱心村、志愿村等“美德乡村”。
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推动乡规民约转化为农民的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同时,积极倡导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生活风尚,提倡红白喜事新办简办,建立并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的作用,改造传统乡村礼俗。
此外,深化文明创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文明创建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要把文明创建延伸到基层、拓展到农村。要深化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力争惠东县今年创建成为省文明县城,实现县(区)“创文”满堂红,同时推动博罗县、龙门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确保2017年我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 “四连冠”目标。
惠州市将围绕城乡共建、以城带乡,大力开展道德建设、健康生活、文化惠民、生态文明、平安创建等“十大行动”,推广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示范创建经验,从点、片延伸到线、面,不断扩大文明创建覆盖面。组建农村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美丽乡村
新建超2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进一步推进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一镇一厂”目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200座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道两旁完成绿化,植上了草皮,间种了鲜花;村民的屋前屋后也种上了绿化树,村庄的环境大大改善……松树岗村积极推动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目前,该村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200立方米/日,建设配套污水管网2.5公里。
自惠州市启动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以来,全市水环境保持稳定优良,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其中市区及各县城中心区达到100%,在今年省人大组织的全省第三方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评估中,惠州市位居珠三角城市第二名;新建生态景观林带213公里、森林碳汇12.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6%。
乡村美首先要清洁先行。在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中,惠州将进一步推进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一镇一厂”目标,完善已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200座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深入推进河涌污染整治工作。按“一河一策”思路,提高工作标准,加快工作进度,深入开展河道清淤、截污等工作,提高河涌自净能力,真正做到整治一条、见效一条。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加大对卫生死角清扫保洁力度,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此外,积极探索实行农村垃圾分类,有序地组织开展好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工作。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原则,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处理费开征率。
新型城镇化
园洲排涝总干渠变身城市长廊客厅
博罗县园洲镇是我惠州市唯一的国家建制镇新型城镇化示范点。走进园洲镇,经过精心规划、建设的园洲城市长廊客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走进园洲城市长廊客厅,仿佛走进了鸟语花香的大观园:大门古色古香、亭台轩榭错落有致、假山池沼点缀其间、小桥流水与花草树木相互映衬;古代与现代文化相互映衬,别具风味。
看着这如诗如画的城市长廊客厅,谁又曾想到,这里其实是园洲镇的中心区排涝总干渠。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该镇通过对旧排涝渠升级改造带动,全面优化提升生态环境,打造成今日如诗如画的长廊客厅。
接下来,惠州市将突出工作重点,打造特色品牌。一方面,努力在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通道,建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农村宅基地交易和流转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改革探索,谋求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结合惠州市实际,重点在户籍制度改革、编制全域规划、开展“四规合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PPP投融资机制改革、智慧城市建设、人文城市建设、信用惠州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名城名镇名村建设、推动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突破,形成特色和品牌。
此外,积极发动各县(区)结合实际,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选取1~2个专题开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县(区)首创精神,形成一批具有惠州市地方特色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