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村店+农户”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1月21日上午,清远英德市青塘镇榔社村村民杨祚探将村中收来的各种农产品打好包装,等待下午发车送往珠三角市场。
“以前村里要卖农产品,必须半夜两三点起来收菜,然后在早上六点前去到翁源县的批发市场出售,现在只要中午前将农产品打包好,下午就能送到珠三角的市场。”杨祚探说,这样的转变得益于2016年10月英德市乡品城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榔社村增设了服务店。榔社村通过乡城品的交易平台,将农产品推往全国各地,在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增强了农民的种植信心。
村服务点年销蔬菜500吨
“以前种菜的日子确实辛苦。”谈起以往经历,乡城品榔社村服务点负责人杨祚探感慨道,“以前都是半夜两三点,打着手电去地里收菜,然后送到翁城。夏天还好,冬天的话真的冷到手脚发僵。”
据杨祚探介绍,韶关翁城镇蔬菜批发市场是周边最大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英德东乡片区农产品大多都运输到此地进行售卖。从榔社村开小货车到目的地要近一个半小时,考虑到蔬菜批发市场的开市时间在清晨,村民们都不得不半夜爬起来。
2016年10月,乡城品在村中增设了服务点,除了日常的线上商品销售之外,还负责统一打包当地的农产品,通过乡城品电商平台将产品运输到珠三角市场。“当初开始推广时,村民对这新的网络交易平台并没有多少信心。”杨祚探告诉记者,村民普遍担心乡城品只是“一阵风”,吹完就消失了,“万一平台没有预期拓宽销路的效果,那农民种出来的产品怎么办?”
杨祚探告诉记者,村民的思想转变得益于两件事:2016年,村中一位农户有100多吨的冬瓜滞销,通过乡城品的电商平台,联系到了广州、深圳的收购商,在一星期内全部卖出;2017年上半年,村中的辣椒通过电商平台上市,比湖南几大产地的辣椒还要早四天,产品瞬间被抢购完。电商平台的效率与销路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要求加入服务点,不少村民也开始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
目前,榔社村服务点已有100多户农户加入成为合伙人,2017年,榔社村通过电商平台接到收购订单136单,销售了各类瓜果蔬菜500多吨,交易金额达700多万元。
拟在全市镇村布点400家
英德市乡品城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明生介绍,乡城品项目是一个致力于实现“乡品进城、城品下乡”的农村电商平台,在线上的网络商场集结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工业品,在线下则将遍布镇村的传统农村小店(便利店、小超市、日化店等)升级改造为乡城品加盟店,并安放电子货架。该电商模式将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和帮助农民开拓销售市场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农村小店的货源问题,拓宽更多产品种类;另一方面农民可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放在乡城品电商平台出售,拓宽增收渠道。
“此前我们一直在布点,通过网上商城线上线下结合的优势,争取吸引更多的加盟商。今后,我们将以各加盟商为基础,帮助当地的农产品上行,通过电商平台将其销往全国。”肖明生表示,去年以来,公司通过各种宣传引导培训、总部补贴等方式,使加盟服务站点的老板更加有信心,使乡城品服务站点的数量持续增加。英德市乡城品拟在英德镇村布点400家,目前已布点营业72家。
肖明生说,乡城品将在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维度打造一个立足农村市场、扶贫助农的农村电商平台,计划在一年内将全市100个行政村加镇级门店升级为加盟店。让商品附加值高的工业品直接进入乡村的千家万户、让原生态的绿色农产品直接出现在社区的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目前除了以各村小卖店为目标外,更要做好本地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加盟工作,使本地农特产品能更多更快更有效地上行,扩大我们的加盟面,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