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召开乡村振兴暨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会议
日前,博罗召开乡村振兴暨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提出,该县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举全县之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好、实施好,推动乡村“五大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博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打造“罗浮山牌”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
会议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动乡村“五大振兴”。
会议强调,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必须抓实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重点。为此,该县将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其中,把乡村振兴与发展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四变”(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一工程”(“粤菜师傅”工程),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补齐农业品牌化发展短板,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优石湾大米、福田菜心、柏塘茶叶、酥醪菜等传统产业;做强荔枝、龙眼、葡萄、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做精中药材康养类特色农产品,全力打造“罗浮山牌”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重点打造罗浮山茶叶产业园的同时,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打造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和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具备博罗特色的交叉重组融合发展区。同时,高质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建设3条以上省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该县还将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其中,坚持规划引领,抓紧编制博罗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同时,以县为主体,推进乡村规划的编制,实现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所有自然村环境整治、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纳入规划管理全覆盖,把多规合一的理念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农村建筑风貌紊乱、违建屡禁不止的问题。
同时,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美丽乡村三大行动”,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乡村绿化美化,建立健全长效保洁管护机制。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线连片创建工程。依托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选取重要交通干线、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遗址遗产、红色旅游线路以及罗浮山周边和东江沿线,到2020年规划建设3条以上省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继续抓好星级名村文明村评选
与此同时,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传承发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生产生活。二要深化农村文明创建。继续抓好星级名村文明村评选工作,开展争做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最美家庭成员”活动,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好社风。三要加强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南粤古驿道、革命遗址、农业遗迹等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四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实施“头雁”工程和“强村固组”工程
此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实施 “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拓宽渠道,创新方式,选贤任能,注重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中培养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强村固组”工程,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特别是积极探索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自治模式,依靠村民自治会、理事会、监事会,构建农村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建设平安乡村,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攻坚战。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培养乡村工匠等专业人才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人才: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完善鼓励专业人才到乡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探索在高校职校开设乡村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和课程,针对性培养农村教师、乡村医生、农技推广员、养老护理员、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凝聚乡贤合力,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专业人才等新乡贤,在镇村党组织领导下多种形式积极服务乡村。
打赢脱贫攻坚战
每个贫困村至少拥有1个资产收益项目分红
会议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进行部署。据悉,近两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相对贫困户4380户8391人实现预脱贫,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19.6元(含无劳动能力),“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和“八有”指标基本实现,达到了省扶贫考核标准。
接下来,该县突破产业扶贫这个瓶颈,把建立健全长效稳定增收机制、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其中,积极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拥有1个资产收益项目分红。同时,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曝光一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强化扶贫工作的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