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梅州攻坚破解“谁来开荒,资金从哪儿来,开荒后谁来种”等堵点

  认耕筹资企业托管、挂图作战代耕代种、“发行”股份合伙开荒……

  今年以来,梅州全力推动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解决了“谁来开荒,资金从哪儿来,开荒后谁来种”的堵点,还让外出乡贤、企业、村民等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复耕复种的积极性,带动更多撂荒地复耕复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治理撂荒地对稳定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梅州在整治撂荒地上不断探索新模式、新经验,破埂还地,化小为大,引入市场主体,用市场活力为耕地配制动力,实现耕地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化发展,耕地多年成片抛荒的困境得以破局。

  早稻颗粒归仓,晚稻抢时插秧。为了让“眠田”变“希望田”,当前梅州各地还在积极行动,摸索更多的好做法。

  认耕筹资

  企业托管出长效

  立秋前后,在大埔县枫朗镇,由党员、村民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在田间忙碌起来。犁地、翻土、修渠……只为改善原本撂荒的贫瘠土地的耕作条件,为进驻企业种植生产带来便利。

  三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明一直记得,今年7月村里平整了约50亩土地,准备动员每家每户来种植水稻,困难也随之而来。“年轻人外出,村里老年人、小孩居多,有劳力的人少,土地备耕好了,却没人能种了。”

  当前,梅州正在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抓好粮食安全生产。三溪村是枫朗镇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最为艰巨的行政村之一,全村连片3亩以上的撂荒地有590多亩。

  “为完成今年的任务,村里把丢荒弃耕的田地集约起来,鼓励有意愿种植的农户多种,另外从长效出发,积极对接引进具备复耕技术条件和相应实力的农业企业。”刘宗明说,在镇政府的对接下,目前已有一家企业与三溪村签订了5年合同,流转600亩土地种植木薯。

  三溪村的困难,在枫朗全镇来说是普遍现象。面对耕地碎片化、耕种条件差、务耕劳力少、复耕成本高等问题,枫朗镇一直在探索撂荒耕地高质高效整治的新路径。

  复耕复种的第一步,统筹社会资金解决成本高难题。

  “枫朗镇撂荒地面积基数大、复耕投入高、时间紧迫,为此,镇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号召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乡贤等全社会力量参与认耕认种,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等,降低复耕成本。”枫朗镇政府党委委员罗志杰说。

  从今年7月开始,枫朗镇发出撂荒耕地认耕认种倡议书,目前共有77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认耕认种1110.5亩撂荒耕地,每亩费用1500元,共筹集资金逾166万元,为复耕复种提供强大推动力。

  复耕复种第二步,引进外部优质资源托管,解决生产效益低问题。

  “通过镇搭台、村集约、企业托管、村民参与的‘政府+村+企业+群众’的托管模式,镇里甄选引进3家优质企业,与村签订托管协议,分别种植水稻、其他农作物(淀粉木薯)等粮食作物。”罗志杰说,目前全镇撂荒耕地计划种植水稻约3000亩,种植木薯约2000亩,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复耕复种第三步,激活本地内生动力,解决务耕劳力少问题。

  “枫朗镇重视本地群众的务耕意愿,每村选育2至3名新型职业农民,在复耕复种中作为中坚力量,发挥引导作用。”罗志杰说,随着社会资金的投入、企业的参与,根源上逐步破解了造成撂荒的主因,有效带动了一批新型职业种粮专业户,形成“企业+基地+种粮户”的良性合作模式。

  根据协议,撂荒耕地由枫朗镇及各村做好群众工作进行集中流转,认耕者在收成后将获得300斤优质大米,托管企业扩大种植规模,亦能增加综合效益,群众也能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享受种粮补贴。

  “通过把众多力量串联起来,分工明确又形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联用、成果联享,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才会出现‘1+1>2’的成效。”罗志杰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倡导下,枫朗镇正在筹备成立托管中心,利用各项奖补措施,吸引企业和种粮专业户投资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长效解决撂荒问题。

  老家在枫朗镇的林汉义今年认捐了60多亩土地,同时在大埔角等村流转了300亩较为连片的撂荒农田,准备机械化种植水稻。“我们签订了5年合同,5年内土地免租金,同时还能享受复耕复种补贴的激励政策。现在有信心把撂荒地盘活起来,大家一起干,相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挂图作战

  代耕代种优服务

  在梅县区梅西镇丰田村,连片的稻田郁郁葱葱,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正在田里查看水稻的长势。“以前这里杂草都有2米高,撂荒10多年了,现在大不一样,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悉,今年丰田村连片15亩以上的撂荒地面积有117亩,其中近半是零碎地块,水渠、机耕路等耕作条件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农田常年丢荒。如何复耕复种成了李志强等村干部的心病。

  转机来源于今年梅西镇的一项措施——该镇要求每个村至少成立一支复耕复种、代耕代种施工服务队,一场撂荒地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展开。

  “撂荒地要复耕复种,首先面临的是劳动力严重不足、无人耕田的难题,村里也想引进专业企业或者种粮大户来种,然而前期丢荒农田的零碎、基础设施落后,让企业、群众望而却步。”李志强说。

  在镇政府指导下,今年5月,丰田村成立了复耕复种、代耕代种施工服务队。整治撂荒地这块“硬骨头”,服务队带头先干起来。

  “平整土地、除草、修路、修渠……服务队里有懂机械的农机手,为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117亩撂荒地上的基础设施服务队都先完善。”李志强说,让他没想到的是,随着撂荒地耕作条件的逐步改善,群众主动耕种的意愿被调动起来。

  “村里帮我们把土地改良了,同时还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复耕的成本低了,大家都乐意种。”看到效益,村民李森胜今年承包了10亩农田。

  据李志强介绍,在服务队的带动下,原本遭人嫌弃的荒田变成了“香饽饽”。目前全村有12户村民积极参与到撂荒地复耕复种行动中,今年丰田村连片15亩以上的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也已全部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春以来,梅西镇还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每天在镇政府一楼大厅以及粤政易工作群通报各村复耕复种进度排名。“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论英雄。”梅西镇党委书记洪伟锋说,目前全镇营造了撂荒地复耕复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撂荒田整治行动得以加快推进。

  破埂还地、化小为大,撂荒地整治的效应也吸引企业纷至沓来。广东长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约土地种植丝苗米,目前已签约复垦1260亩,计划今年内扩大至2000亩以上,前期计划投入500万元,可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梅州市岭明发展有限公司在罗墩村集约200多亩土地,规模化种植百香果;梅县区骏一发展有限公司在宜塘村集约100多亩土地种植蓝莓……

  目前,针对撂荒地中难啃的“硬骨头”,梅西镇还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各村党员及其家属带头复耕复种自家撂荒耕地,同时鼓励支持种植大户代耕代种,多耕多种。

  挂图作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服务先行……多措并举下,梅西镇昔日的“撂荒田”逐步成了“满眼绿”,复耕复种也有了可持续的方法。

  “发行”股份

  合伙开荒能共赢

  盛夏时节,五华县棉洋镇黎洞村的水稻迎来收割季。看着村里撂荒多年的土地重新长出了粮食,村民张庆友心里乐开了花。

  “变化太快了。年初还是荒地,现在已经丰收了,还新建了加工厂房,农业机械设备逐步购置。”张庆友说,当了一辈子农民,他最见不得荒地,最喜欢看到丰收。

  从困难重重的谈耕色变,到如今村民笑谈丰收,背后有着黎洞村整治撂荒地的妙招。

  就在半年前,黎洞村还有近600亩荒地。多数田地由于年久失耕,复耕复垦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让人望而止步。“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加之地块零碎、效益低,大家都不种了。”黎洞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发说。

  撂荒土地看着令人心疼,但“谁来开荒,资金从哪儿来,开好了谁来种,种了卖得出去吗”这些问题都摆在眼前。为此,黎洞村党支部和村民想出了“合伙开荒”的主意。

  “我印象很深,今年1月23日,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专门讲整治撂荒地这件事。”张爱发说,村里详细和村民讲解了复耕政策,让大家把撂荒土地先免费“让”出来,采取“合作社+股份制”的模式进行荒地复耕,用来专门种植丝苗米。

  让张爱发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有不少村民参股,张庆友便是其中一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并‘发行’了股份,大家集资复耕,我当时立马支持,还和村支书说要当第一个参股的。”张庆友第一时间出资1万元认购了10股。

  据介绍,这些荒地收集起来后,由村里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统一规划,同时通过“发行”1500股、每股1000元的股份,解决撂荒地整治的启动资金和持续耕种问题。

  “股东每年将根据收益获得相应分红,田地产出的粮食还将按照成本价优先按需供应给股东和村民。”张爱发说,村民让出的荒地,也已统一确权造册,并约定5年免费期,以共同承担开荒成本。5年后,再视情况进行田地租赁分红。

  据介绍,通过合作社种植丝苗米产业,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打造“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三金”模式,黎洞村将逐步带动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参与到种植养殖产业中,实现了集体收益与村民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

  “看着耕地丢荒长草感觉很可惜,采取‘合作社+股份制’的模式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合作社种植丝苗米,让社员、股东、村集体都能有收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张爱发说。

  自实施“合作社+股份制”模式以来,黎洞村整治撂荒地的行动得到乡贤、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家认购股份的热情相当高涨,现在认购人数超过200人,已完成了认购目标。”黎洞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妙载说,有了资金保障后,黎洞村今年早造已复耕复种撂荒地300亩,晚造还要新增80亩,合作社后续还将购置农机、解决水源、拓展农产品销路,在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的同时,让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相关

  科技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

  航天稻首迎丰收

  又到一年稻香时。位于大埔县高陂镇五家輋村的50多亩航天水稻相继进入成熟收割期,迎来了首次收成。

  走进田间,放眼望去,金色的稻浪随风翻滚,沉甸甸的穗头垂坠,颗粒饱满。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往返,割稻、粉碎稻秆、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每一粒饱满金黄的稻谷都讲述着丰收的希望。

  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水稻,饱含着科技含量。据悉,这批水稻种子被择优送入太空,再带回地面播种,从地面生长的几百个突变单株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具有高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我们这次总共带来了五个品种,这几个品种都是我们选育出来的比较适合梅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它主要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较强的特点。”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生产部长邹伟才说。

  前段时间,受寒冬和龙舟水等自然灾害影响,一些地区的水稻早造产量普遍存在减产或歉收的现象,而五家輋村的航天水稻却不受影响,依然获得好收成。

  “它的亩产收成跟当地之前的品种对比多出100来斤,特别是航天2号,产量能达到1200多斤。并且,它表现出了抗寒冷的特性;在(稻谷)扬花那段时间处于雨季,这个品种还是呈饱满状态。”邹伟才介绍。

  据悉,为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今年五家輋村与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联系,发现了航天水稻新品种,解决了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堵点。目前,镇村合力引进梅州市寮里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承包方,发展种植航天水稻项目,大大激发了村内群众“出人工”“出土地”参与农业生产的工作热情。

  “航天水稻的成功试种有助于大埔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业,将有益于化解以往水稻种植收益低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五家輋村党支部书记管鸿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