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事头条

实录|广东畜禽新品种培育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7日上午

  发布地点: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主持:何国威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广东畜禽新品种培育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要求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2021年以来,按照国家种业振兴行动“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我省启动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今年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第四年,从目前进展看,“三年打基础”的目标任务已如期完成,“五年见成效”的重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近年来广东畜禽新品种培育重大突破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黄路生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原学者康相涛先生;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先生;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先生;

  天地壹号及壹号土猪品牌创始人、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先生;

  温氏食品集团副总裁、温氏养禽事业部总裁秦开田先生。

  首先,我们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作主发布。

  【刘棕会:】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保障畜牧业自主高质量良种供给,是稳生产、稳品质、稳价格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菜篮子”“肉案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东是畜牧大省,更是畜禽种业强省。下面,我介绍一下近年来我省在建设畜禽水产种业强省上取得的一些突出亮点和工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定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坚持“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持续加大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种源技术集成攻关投入,全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育种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种业服务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种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畜禽种业得到快速发展,培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有力支持广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以下五个关键要素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第一,科研技术团队数量第一。拥有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多个高水平研究型科研院校,以及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等中央驻粤研究单位,基础研究深厚、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突出。有30多个畜禽种业领域科研团队,其中博士以上700多人,已成为国内畜禽种业创新工作的“主力军”和重大种源技术突破的“生力军”。国家部署的“十四五”期间畜禽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和部省育种联合攻关任务中,广东承担了多个重要任务,全国规划数量不多的区域性动物基因库,生猪、家禽测定站和生猪种业创新基地等国家工程均在我省有部署。

  第二,畜禽种业头部企业数量第一。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形成了国内优势的畜禽种业企业集群。有10家(次)畜禽种业企业和2家畜牧专业化平台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入选企业数量居首位。此外,我省承担着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主体任务的国家生猪、肉鸡核心育种场21个,数量在国内领先。

  第三,商业化模式育种联合体数量第一。积极推动商业化育种体系构建,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确定以企业为主体的科企联合育种团队,推进央地合作、院地合作、校企合作“三结合”联合攻关,吸引全国育种技术人才团队来广东施展拳脚、成就事业。省内温氏、壹号食品等27家畜禽龙头企业均与优势科研院校深度融合,构建实体化运行的育种创新联合体。特别是在生猪种业创造性地组建了国内唯一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广东艾佩克科技,承担了我国生猪种业大数据中心建设重任,持续服务省内外种猪育种企业。

  第四,自主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数量第一。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累计40个;生猪、肉鸡(白羽、黄羽)、番鸭、肉鸽等5个畜禽主要品种为国内同类品种首个自主育成突破性新品种,30个肉鸡新品种(配套系)更是在全国占比超四成。特别是过往在种源依赖进口的瘦肉型生猪、白羽肉鸡等种源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广东均有突破性进展。如,新广农牧牵头承担的国家白羽肉鸡联合攻关,培育出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实现我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这次壹号食品集团自主培育的“乡下黑猪”,在保持好肉质的基础上,产肉效率等综合生产性能在优质猪大规模生产中处于领先水平。

  第五,当家品种种源产销数量第一。坚持守住农业供种安全这条底线,打造了一批有规模优势和全国影响力的畜禽良种扩繁和生产基地,全省主要畜禽良种自给率达到了90%以上。如种猪平均年产约200多万头,位居全国前列;黄羽肉鸡种鸡年均供应市场近2500万套,占全国50%以上;广东鹅、肉鸽等特色畜牧业在国内领先,种鸽存栏3000万对,全国占比60%。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向“五年见成效”迈进的关键之年,广东畜禽种业工作更是捷报连连。

  首先是在种源安全方面,我厅委托华南农业大学牵头中山大学、省农科院等省内主要畜禽育种团队,联合构建了广东省主要畜禽品种的DNA指纹特征数据库和公共平台开始试用。国产畜禽品种替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球最大的地方猪育种核心群(广东小耳花猪高繁品系育种群)组建完成,窝均总产仔数达到14.5头,每头母猪平均年产健康活仔数达到26.4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优质猪生产中推广应用最广的种猪品种;“广明2号”白羽肉鸡持续育种再获佳绩,第4世代已完全适应高营养水平,生产性能与国际顶尖水平不相上下,提升了全球市场竞争力,并开始进军国外市场。

  其次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中山大学技术团队牵头编制了两期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创新构建了种猪数字化育种技术体系。华南农业大学团队攻克了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关键技术,建立完全国产化的和面向社会开放的工程化技术平台,并且牵头与全球10个国家的50余个研究团队合作,发布了迄今最大规模的猪多组织遗传调控效应图谱,构建了猪大规模复杂性状遗传解析数据库,为猪生物育种应用提供了关键科学资源。

  最后是在突破性品种培育方面。黄羽肉鸡培育工作与区域市场需求契合度越来越强,适机屠宰、生产性能强的“河东1号肉鸡”等4个新配套系今年通过国家审定。“天露黄鸡2号”综合性能优秀,“温氏麻黄鸡3号”是“毛转光”转型升级驱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果,兼容“毛、鲜、冻、熟”四种消费场景,更是填补了国内黄羽肉鸡鲜冻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空缺。“岭南黄鸡5号”同时满足华南地区中等体型母鸡市场以及西南地区大体型公鸡市场需求,解决了黄羽肉鸡单性别销售的难题,大幅度提升种苗效益。四大品种一经上市,年销售商品代肉鸡预计超亿羽,合计年产值预计超150亿元。

  媒体朋友们,今年广东畜禽新品种培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当然,这些突破性品种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品种培育工作都历时多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经过科企联合、长周期持久育种方才取得的成果。这表明广东省建设畜禽种业强省的巨大潜力,我们有实力、有能力培育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新品种,也为推动我国畜禽种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更多突破性新品种作出了广东探索。

  接下来,我厅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务实举措落实好《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政策制度、财政投入和工作力量保障。我厅将继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种业人才聚集优势,持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种业创新体系,推动技术、人才、土地、资金等种业要素向优势种业企业集聚。我厅将持续支持种业企业把规模做大、产品做优,让更多拥有自有品种的优势种业企业,成为种子市场的供应者、品种更新的推动者、产业融合的引领者。下个星期,12月12日,我厅将举办第二十三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届时会有来自1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和相关机构的5000多个品种集中展示,行业专家将齐聚评选推介品种,也欢迎记者朋友们关注和支持。

  借此机会,我衷心感谢媒体们对广东畜禽新品种培育重大突破的关注,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深入了解、广泛宣传广东畜禽种业新机制、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提升广东种业影响力,为广东种业振兴、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加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厅长的介绍。

  “中国养猪看广东”,这次“乡下黑猪”新品种的育成对全国地方猪种业发展、广东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均起到积极作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长期专注于猪遗传改良与基因组研究,2019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一猪两用”科学研究及产业应用战略。组装了世界领先的家猪基因组;研发了国际领先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1号”,成为国家生猪种业“破卡”的主流技术保障。育成的大体格山下长黑猪,综合生产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黄院士担任国家畜禽种业攻关总师,指导全国畜禽种业创新发展。下面请黄院士介绍相关情况。

  【黄路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业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特点,因此畜禽种业创新需要管理者的政策制度保障,企业决策者的担当情怀、资本投入和长期坚持,也需要科技人员的初心坚守和坚韧不拔。

  广东省是我国畜禽生产与消费大省,在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养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凭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催生了温氏股份、壹号食品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广东省出台“粤强种芯”工程,自2013年起将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列入重点工作,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通过十多年努力,育成了乡下黑猪、天露黄鸡2号、温氏麻黄鸡3号、河东1号肉鸡、岭南黄鸡5号等5个新品种(配套系),为我国种业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贡献。

  据了解,2022年,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广东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广东种业强省。借此机会,对广东省畜禽种业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整合产学研优势力量,创新畜禽种业体制机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驱动,持续强化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快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以高质量畜禽种业带动畜禽产业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做好种质资源保护、本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坚持机制创新、责任落实。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基础基本,广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突出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效,需要长期坚持,对个别资源比如广东蓝塘猪、大花白与粤东黑猪等处于一定危险程度的国家级地方猪种资源,在进行单品种活体保护的同时,需要考虑多路径、多场地甚至多品种保护,创新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尤其是育种大数据、生物育种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的相融相促,加快现代种业前沿科技创新与重大品种精准培育。

  四是强化基地建设。进一步通过设立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性能测定及制(繁)种能力提升等基地,推动全省畜禽种业可持续高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新闻界朋友们及时宣传国家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黄院士的介绍。

  我们知道,广东这次四个肉鸡新品种(配套系)的育成,对全国肉鸡种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原学者康相涛先生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地方鸡保护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我国地方鸡保护利用代表性科技人物。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多个奖项。下面,请康院士介绍相关情况。

  【康相涛:】大家知道三黄鸡和麻黄鸡是全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国鸡品种,消费量大,但是过去传统的三黄鸡、麻黄鸡生长慢、耗量高,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养殖户、养殖场不愿意养殖。这次由广东省农科院成功培育并推出的“岭南黄鸡5号”和温氏成功培育并推出的“温氏麻黄鸡3号”配套系,正是适应产业的需求。这次这两个品种的培育,为我们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育成也为我们国际种业振兴再次增添了新的成功案例,对行业的发展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增量与增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能够很好满足养殖企业、养殖户、广大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实现不可多得的共赢局面。

  目前全国肉鸡审定品种约70个,广东占比接近四成,这是我们广东的贡献,每年广东三黄鸡和麻黄鸡在全国上市量占全国比例都在10%以上,其中“岭南黄鸡5号”“温氏麻黄鸡3号”和“河东一号”在推广中都表现出很好的市场接受度。同时,广东依托“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很好地实现了联农带农、共同致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和担当。

  广东拥有多元化的肉鸡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保护程度高,利用化、产业化,就是说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广东有多家重要科技力量,直接涉农的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我和黄院士都有参加广东农科院牵头的全国猪和禽的重点实验室,这些科研力量也是支撑广东这几年家禽产业最关键的技术创新、产业科技。广东产业的规模大,在推广黄羽鸡、麻黄鸡等方面,这么多年一直在我国活鸡发展中是引领型的,广东黄羽肉鸡的育种和养殖底蕴深厚,历史的作用和未来的作用都有充分的体现,这得益于广东区域或者两广区域浓厚的土鸡饮食文化,更得益于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整个涉农单位的共同支持,为我们养殖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有那么多的自主培育品种之外,没有一个省有这么多品种,同时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我国黄羽肉鸡种业和产业的发展中充分体现了广东的担当与贡献。

  第二个方面,刚才也有提到广东肉鸡新品种配套系占全国的四成,为什么广东可以培育出这么多优秀的黄羽肉鸡品种?我认为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东有丰富的种源基础,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杏花鸡。我们有接近40个品种,每一个品种作为配套系,它的背后都有2-3个遗传资源,这么多资源为我们开展多元化活鸡品种选育提供了非常雄厚的基础。广东的育种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我们国家56个民族形成了千年饮食文化,需要多类型、多品种,满足不同区域需求的品种来配套,这次我们发布的这四个品种也进一步体现了多用途、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过去我们主要是活禽,现在市场需要有适合冰鲜的屠宰的肉鸡,那么广东的培育,农科院的岭南黄鸡5号、温氏麻黄鸡3号就应运而生了。另外企业有强大的科技支撑,我们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再加上我们有这么大的头部企业自身的科技人才平台,很好支撑了广东畜禽产业的发展。

  另外我还想跟媒体朋友再交流一点,下一步推动我们广东肉鸡种业创新发展有几点建议。一是继续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除了我们本土的地方品种,我们两广,还有很多资源。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的区域平台,就是畜禽种质资源库,还有近40个我们培育的品种,这些宝贵的材料怎么用现代技术把它利用好,创新出更多的品种,要保护好、利用好,把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加强科技研发投入。这方面广东过去一直做得非常好,下一步企业、科研机构,包括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支撑我们适应广东乃至全国行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三是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我们有这么多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这么多平台和企业平台,很好的融合发展来支撑我们进一步的创新工作。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而且是最关键的,必须要培育一流的人才、引进一流的人才来支撑我们行业产业企业发展。五是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导向搞全产业链的育种,除了关注我们的育种创新,整个的营养、疾病防控全产业链,按照市场的需求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养殖业需求、适合广大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进一步体现广东的担当。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康院士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进入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朋友首先通报自己所属的新闻机构。

  【南方日报:】请问刘厅,刚才刘厅介绍12月12日广东将举办第23届广东种业博览会,请问今年的种业博览会有什么样的看点和亮点?

  【刘棕会:】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自2002年以来,我厅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科技支撑、服务农民”的理念,以举办广东种业博览会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农作物种业成果转化,搭建种业合作交流综合服务平台。种博会目前是国内最大规模、最具特色、最受关注的种业行业盛会,今年是第23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将围绕前沿性、创新性、开放性、国际化,力争做到创新策源能力更强、场景化体验更优、资源链接度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打造我省种业发展的“风向标”。对标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这个总体目标,我厅通过夯实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崭新态势,为保证广东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广东种业博览会不仅是一个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成果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全球种业交流合作、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盛会。此外我们还深入挖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广东品种转化应用典型案例,凸现广东品种的独特创新性、显著社会效益和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广泛的市场推广潜力。一是入选案例品种累计转让金额超5000万,涵盖使用权转让、生产经营许可使用权转让、种苗生产技术与消费许可等,产生经济效益颇为可观。二是典型案例类型丰富,涉及8个种类22个品种,涵盖水稻、玉米、小麦、甘薯、果树、花卉、食用菌、蚕等。三是品种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品种转化注重本土适应性、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适应大规模产业化等,发挥种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源头保障作用。我们还会特别展示一批培育种业企业和规范种业市场管理、强化种业合作交流等,亮相一套紧锣密鼓的关键组合拳,围绕提升资源保护、育种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市场监管五个方面,展示“广东造”“广东芯”品种培育成效、种植资源精准鉴定和共享利用,科企联合的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级和省级的繁育基地建设布局等一系列成果。

  种博会还会给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科研方向、推广模式提供展示舞台,二十多年来累计展示了全球优新特色农作物品种13万余个,吸引参会130多万人次,每年参与展示单位1000多家,应用推广配套技术装备近100项,全球知名农业种业企业齐聚参展。开放合作引领发展,既是现代农业高精尖品种的“阅兵大会”,又是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为一体的综合展示模式。

  这次会议上我们也将结合广东,特别是以广东的丝苗米产业为主题,开设广东丝苗米专题展示,我们将多角度展示丝苗米产业发展成果,特别是高质高产高效,目前突破720公斤/亩产量,我们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展会,助力做强丝苗米产业链、供应链,唱响区域品牌,生产、加工协同发展,这样全方位展示我们广东的优质丝苗米产业发展。

  我们还会同期举办第51届养猪产业大会,目前产业大会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盛会,持续擦亮广东畜牧业品牌,打造业内一流的多功能平台。本届养猪产业大会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目前已吸引超过100多家企业参展,将集中展览展示生猪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成果。我们会集合展览当前最前沿的生猪育种技术及养殖模式,从农场到餐桌,全面展示养猪产业的发展最新面貌。举办多场会议活动,组织国内养猪业知名企业围绕智慧养猪、生猪育种等议题进行深度探讨。数字赋能,新设智慧养猪展示厅,系统介绍种猪测定系统等现代设施这个畜牧领先的最新技术成果。我们还会组织2024年中国种猪大赛,经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广州)专家团队的科学检测评比,我们将会对获奖企业的顶级种猪现场拍卖,助力形成“华系”种猪品牌,推动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打造以种博会为核心的广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大平台。截至2024年,联动省市县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已经形成以种博会为核心,辐射粤东粤西粤北等地的“1+17”展示基地,涵盖水稻、鲜食玉米、甘薯、冬种蔬菜、特色园艺作物、都市农业等专题,示范展示新优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超5000个、配套技术模式与装备超40项,逐渐建成覆盖全省的良种良法示范推广直通车、高速路,深度对接服务“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重要农产品供给。

  记者朋友们,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大家12月12日来参加第23届广东种业博览会、第51届养猪产业大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中央电视广播总台:】请问陈教授,十年磨一剑,大动物新品种培育更是历程异常艰辛,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乡下黑猪”选育的初衷,自主培育工作中经历了哪些关键性节点?能够取得成功突破,您最深切感悟和体会是什么?

  【陈瑶生:】感谢记者朋友关注动物育种。动物育种工作是艰辛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大动物的育种,培育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广东作为畜禽养殖与消费大省,目前全省自主培育通过国家审定畜禽新品种(配套系)40个,但仅有乡下黑猪一个猪新品种。

  乡下黑猪的培育要追溯到2012年,在广东省委主导的“扬帆计划”推动下,先后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种业产业园等国家和省部等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壹号土猪”这一国内优质猪规模最大品牌的长期持续投入。这里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乡下黑猪培育过程的艰辛:历时12年、先后从全国各地引入10个地方猪种、开展了20多个配套组合筛选淘汰、3万多头猪的性能测定、2000多头屠宰测定与肉质分析、上万张芯片检测。

  总结乡下黑猪培育经验教训,关键点主要包括:一是市场定位要准确并具有超前性,只有准确把握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有生命力;二是重要经济性状的持续遗传改进和产品一致性提升,多品种基因聚合后的遗传分离严重,需要高强度的定向选育,重要的关键指标才能稳步提升,在达到既定育种目标后需要确保整个群体的遗传性能一致性;三是新技术的应用可缩短品种培育时间,如乡下黑猪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毛色选择,至少缩短2年以上;四是产学研深度融合是育种基础,种猪企业与育种技术团队需要建立起高度的互信和责权利的统一,才能实施满足育种长周期需要的持久育种联合攻关,最终实现共同的育种目标。

  对于乡下黑猪能够通过国家审定,我谈三点感悟:一是猪育种除了坚持还是坚持,育种团队要耐得住寂寞,切不可急功近利,育种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二是标准化、规范化种猪数字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和持续实施是成功的保障,让“猪用数字说话”非常重要,这是“状元猪”遴选的基础;三是新品种培育没有终点,动物育种包括猪的育种是一项“逆水行舟”长期抗衡自然选择的事业,优选优配,持续改良,永无止境。谢谢。

  【主持人:】请下一位记者朋友提问。

  【农民日报社:】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生猪育种不如引种,简单就是说对“杜长大”进行本土化育种。请教陈生董事长,作为企业家,是什么原因让您投入那么多的人财物开展乡下黑猪的培育呢?

  【陈生:】我们刚刚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纯粹从市场竞争的企业角度,我首先要定位市场、定位消费者、定位未来的发展,我们要干一点什么呢?

  做市场调查时我们突然发现,哪怕是在广州,大概只有1%左右的土猪市场份额,我们要想活下来赚点小钱的话必须要有点差异化的竞争,所以当时我就选了土猪。我们更多就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选择了黑猪,没有想到做了十几年以后我们变成了全中国最大的黑猪养殖企业,今年的出栏量已经接近60万头。如果从总规模来讲,我们肯定是微不足道的,在全国估计排到二十以后了,但是从优质猪、黑猪来说,第二、第三名,甚至第四名都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资金链都断了,所以这个过程也是非常艰难困苦以及需要耐心的,如果没有天地壹号这个饮料对壹号土猪那么长时间的支持,估计我们也很难支撑到今天。

  另外省农业农村厅对我们的支持,包括育种和养殖的支持。我们自己每年也投入了大几千万,总共投了三个多亿来做这个品种。大家知道育种需要一百几十头,选择的概率,如果真正做到既有经济效益和各个方面的效益,品质和生产性能都能有竞争力的话,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这个过程还在路上,连半山腰都没有到,十年前一头母猪产的仔大概17头左右,去年已经达到了26.4头,今年已经接近27头了,大概26.8、26.9左右,每年增加一点点,这已经是养猪的平均水平,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持,育种特别是生猪育种需要那么大的资金投入,那么长的时间周期,很艰难。目前我们在中国生猪产业中做得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饲料转化率,现在一斤毛重大概还要花3.5左右的饲料。产仔性能已经达到了平均水平,我们的经济性能和生产性能还是有距离。我们做了一个十年左右的规划,希望再用大概十年的时间达到甚至超过世界最先进的30头左右,包括饲料转化率等方面。我完全有信心到了那个时候整个育种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谢谢大家。

  【主持人:】时间关系,下面是最后一个问题。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秦总,您好!广东历来有“无鸡不成宴”的谚语,我们了解到国内黄鸡的出栏总数每年均在持续下降,作为国内肉鸡行业的领头羊,借助本次通过国家审定的两个新品种的配套系,温氏集团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扩大黄鸡品种的市场占有率?您认为未来黄羽肉鸡产业的主要育种规划或拓展计划有哪些?谢谢。

  【秦开田:】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确实,这几年黄羽肉鸡的市场份额在下降,但是产肉量没有下降,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这次我们想利用两个产品的推出,从六个方面拓展市场占有率。

  首先是文化宣传。加大中华土鸡饮食文化的宣传推广,引导市场消费,拓展消费新势力。中华土鸡在中国存在已经有几千年了,因为它的风味独特,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有无鸡不成宴的美名,我们会在饮食文化推广方面加大力度。前不久,我们联合五家头部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华土鸡饮食文化推广中心,大家共同来做这件事。

  二是从育种方面做工作。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温氏现在有70多个育种素材,有50多个品种配套系,其中国家认证的品种有9个,这次发布的只是其中2个,我们要利用好这些素材,给消费者提供高中低端更多的选择,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都能够找到适合的产品,这一块我们还会继续发力。

  三是在产品竞争力上下功夫。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提升产品质量,把成本降下来,让消费者能够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也是企业要做的工作。

  四是加大供应量。现在华南区可能消费量比较大,供应量也比较大,但是北方区域供应量还比较少,这些区域的市场需求是有的,但是我们的供应量少。这几年我们的经验也发现,随着增加供应量,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接下来我们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增加养殖基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

  五是产品研发方面下大力气做好功课。黄鸡产品原来还是以毛鸡形式为主,现在消费形式发生变化、需求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会在鲜品和食品,还有预制菜这一块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比如说鲜品这一块,我们要让消费者拿回去以后很方便的烹饪,在预制菜方面我们开发很多产品,拿回去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方便获得、烹饪方便,也会使得消费需求量大增。

  最后一点在渠道上发力。在线上线下渠道同步发力,大家知道毛鸡正常是通过线下渠道走的,但是现在也有线上渠道,包括温氏集团也成立了电商中心,不仅卖鲜品也可以卖活鸡,让消费者能够方便获得,通过网上下单直接配送到家。通过这些举措,我相信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会更高。具体在做法上,我们可能会在育种投入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因为只有产品丰富了才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集团董事长提出每年至少有1%的销售值作为研发投入,我想通过这些举措,中华土鸡是有希望进一步的增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东种业振兴行动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各新品种培育单位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结束)